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灌南縣第二中學

鎖定
灌南縣第二中學(Second middle school of Guannan County),簡稱“灌南二中”,坐落於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是由灌南縣教育局舉辦的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1] 
學校創建於1957年8月,原名灌雲縣新安民辦中學,1958年改名為灌南縣新安中學,1985年5月改用現名。1998年獲評連雲港市重點中學,2005年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2011年、2018年學校順利通過三星複審,是市教育局和縣政府教育規劃佈局中重點辦好的普通高中之一,2019年學校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2] 
截至2018年7月,灌南縣第二中學佔地面積78947平方米(計118.42畝),建築面積53842.75平方米。現有教職工263人,其中專任教師210人,本科率100%。有研究生學歷43人,佔比20.5%。18人有出國進修學習的經歷。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職稱教師70人,中學一級教師73人,中高級職稱教師佔68.1%。 [3] 
中文名
灌南縣第二中學
外文名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Guannan County
簡    稱
灌南二中
創辦時間
1957年8月
辦學性質
公辦普通高中
主管部門
灌南縣教育局
校    訓
愛國愛校,自立自強
地    址
江蘇省灌南縣新東北路16號
主要獎項
江蘇省平安校園
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知名校友
卜麗平
孫德雲
周逸峯
張效平
現任校長
姚洪斌
所屬地區
江蘇省灌南縣新安鎮

灌南縣第二中學歷史沿革

灌南縣第二中學創建於1957年8月,初名為灌雲縣新安中學。
灌南縣第二中學 灌南縣第二中學
1958年3月灌南縣建立,改名為灌南縣新安中學。
1985年5月改用現名。
1998年獲評連雲港市重點中學。
2001年取消初中部。
2005年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
2011年、2018年學校順利通過三星複審,是市教育局和縣政府教育規劃佈局中重點辦好的普通高中之一。 [4] 
2019年3月4日,學校晉升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 [5] 

灌南縣第二中學辦學條件

灌南縣第二中學校園環境

學校坐落於灌南縣城中心——新安鎮新東北路16號。學校佔地面積78947平方米(計118.42畝),建築面積53842.75平方米。校園教學、生活、運動三區分開。 [6] 

灌南縣第二中學硬件設施

灌南縣第二中學 灌南縣第二中學
學校擁有綜合樓、悦德樓、悦學樓、風雨操場等12幢建築,圖書館、實驗室、舞蹈室、根雕室、多媒體教室、錄播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圖書館是江蘇省二級圖書館,紙質藏書124022冊,另外,學校網站的數字圖書館中有電子圖書350606餘冊、音像資料4257份。學校設有普通物理實驗室5個、物理儀器室3個、物理準備室2個,普通化學實驗室5個、化學儀器室3個、化學藥品室2個、化學準備室2個,普通生物實驗室4個、生物儀器室2個、生物藥品室1個、生物準備室2個、生物標本室1個,通用技術實踐室5個,另有物理、生物創新實驗室各1個。 [7] 

灌南縣第二中學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63人,其中專任教師210人,本科率100%。有研究生學歷43人,佔比20.5%。18人有出國進修學習的經歷。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職稱教師70人,中學一級教師73人,中高級職稱教師佔68.1%。 [8] 

灌南縣第二中學辦學成果

灌南縣第二中學辦學成績

現有48個教學班,2299名學生。學校辦學成績備受社會矚目,《新華日報》《現代教育報》《揚子晚報》《連雲港日報》,連雲港電視台、灌南電視台等媒體對學校的辦學業績都作過專題報道。 [9] 

灌南縣第二中學學校榮譽

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紅十字示範校、江蘇省示範家長學校、江蘇省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教研室課程教學改革重大研究項目基地學校、江蘇省校本教材三等獎,連雲港市文明單位、連雲港市全面育人先進學校、連雲港市教學工作先進集體、連雲港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連雲港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連雲港市管理規範示範校、連雲港市教學質量獎、連雲港市書香校園、連雲港市百佳校園。灌南縣平安校園、灌南縣文明校園、灌南縣學校目標綜合考評先進集體、灌南縣高考優秀團隊獎、灌南縣“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優秀組織獎、灌南縣青年文明號、灌南縣五四紅旗團隊、灌南縣中小學師訓工作先進學校、灌南縣首批教學精細化管理達標校、灌南縣中小學圖書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灌南縣紅十字會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10] 

灌南縣第二中學文化傳統

教風
承統崇實,敬業樹人
學風
勵志深思,善法致知
辦學理念
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育人目標
培養人格健全、氣質儒雅、特長鮮明、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