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瀾翻

鎖定
瀾翻,漢語詞彙,拼音lán fān,釋義是水勢翻騰貌。比喻言辭滔滔不絕。形容筆力或文章氣勢奔放跌宕。
中文名
瀾翻
拼    音
ㄌㄢˊ ㄈㄢ
注    音
lán fān
釋    義
水勢翻騰貌

目錄

瀾翻出處

《宣和畫譜·董羽》:“﹝董羽﹞畫水於玉堂北壁,其洶湧瀾飜,望之若臨煙江絕島間。”
唐·韓愈《記夢》詩:“絜攜陬維口瀾翻,百二十刻須臾閒。”
宋·蘇軾《戲用晁補之韻》:“知君忍飢空誦詩,口頰瀾翻如布穀。”
清·錢謙益《漳浦劉府君合葬墓誌銘》:“先母授二子書,瀾翻成誦,乃令就塾。”
清·田蘭芳《蓬萊(袁可立別業)紀勝雜體小引》:“蓋以文士心思靈變筆舌瀾翻,能狀無成有,摭虛為實。”
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三:“蘇黃米薛筆勢瀾翻,各有趨向。”
清·趙翼《甌北詩話·黃山谷詩》:“東坡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金聖嘆》:“下筆益機辨瀾翻,常有神助。” [1] 
黃質《題朱生君實延齡遺墨》詩:“虛齋兀坐訥不言,文詞脱手如瀾翻。”

瀾翻解釋

亦作“瀾飜”。
水勢翻騰貌。
比喻言辭滔滔不絕。
形容筆力或文章氣勢奔放跌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