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瀟水

(長江流域湘江源頭)

鎖定
瀟水(Xaioshui River),或稱湘江東源,是長江一級支流湘江的上游河段,發源於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湘江源瑤族鄉竹林村野狗嶺南麓,屬華南型外流河 [6] 
瀟水為樹枝狀水系,其幹流全長354千米,流域面積達12099平方千米。大致呈南—北流向,源頭為大橋河,由大橋河禾洞河匯合而成 [11-12]  。以涔天河和雙牌為界劃分為上中下游三段,至萍島湘水匯合成湘江。瀟水水量豐富,流速較快,其河口多年平均徑流量達10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345立方米/秒 [6] 
源自萌渚嶺的河流自南向北、源自九嶷山的河流自北向南,源源不斷從左右兩岸注入瀟水,形成稠密的樹枝狀水網。 [18] 
瀟水是永州市母親河,幹流兩岸樹木葱綠,水流清澈幽深,自然地理環境優越,依託瀟水建立了瀟水、日月湖、九嶷河和永明河4處國家濕地公園 [7] 
中文名
瀟水
外文名
Xiaoshui River
別    名
湘江東源
所屬水系
長江—湘江
地理位置
中國湖南省永州市
流經地區
藍山縣江華瑤族自治縣道縣雙牌縣零陵區
發源地
藍山縣湘江源瑤族鄉竹林村野狗嶺南麓
主要支流
禾洞河,愚溪河、寧遠河永明河、西河
河    長
354 km
流域面積
12099 km²
平均流量
345 m³/s
類    別
華南型外流河

瀟水幹流概況

瀟水,屬零陵境內內河,是湘江上游的一級大支流。《水經注·瀟水》載:“瀟者,水清深也。”因其中上游兩岸樹木葱綠,水流清澈幽深,故名“瀟水”。西漢時又稱“大深水”。
瀟水各個河段的名稱如下:深水,藍山縣境內25公里段稱深水;大橋河,江華碼市鎮以上河段稱大橋河;東河,在碼市鎮與禾洞河匯合後 [11]  ,至水口鎮段稱馮河、東河;水口鎮至沱江鎮段稱東河、沱江,沱江鎮至道縣道江鎮段稱沱江;道江鎮以下始稱瀟水;但青口至雙牌段又稱(shuāng)瀧河。<注:雙牌縣城叫(shuāng)瀧泊鎮>

瀟水源頭

瀟水源區河系圖
瀟水源區河系圖(3張)
瀟水上游在湖南藍山方向上,上源有三:主源琛水(大橋河)、西源凌江、中源中河,皆出自九嶷山脈之“九峯” [14]  。大橋河、凌江與中河皆發源於藍山縣。
碼市鎮
碼市鎮(3張)
禾洞河向西北流出白石關流入湖南涔天河,匯於湘江支流沱江,屬長江支流的湘江水系。河流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為15.16億立方米,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和發電。 [17] 
大橋河與中河 [16]  ,皆自北而南流近40公里、沿納數十股溪流後,於江華碼市鎮匯流。 [14] 
【備註:並非此三河(凌江)在碼市鎮匯合,而是接納了中河的大橋河(琛水)與接納了大錫河禾洞河在碼市鎮匯合,方位上,它們分別為瀟水的北源和南源 [15]  。從此匯合口往下為瀟水乾流,匯入以下河段的河流皆為瀟水支流,它們在碼市鎮下游不遠處與凌江匯合,此時河流已為瀟水乾流 [15]  [19]  ,故凌江實為與大橋河、中河有共同發源地(九嶷山) [16]  的瀟水支流 】
藍山縣瀟水源頭
藍山縣瀟水源頭(2張)
雖説瀟水源頭已定在藍山縣大橋河,但瀟水有三源,大橋河是其一,另有中河、凌江河,且一直有中河長度長於大橋河的説法,該爭議一直未得到妥善解決。且在人為引水發電的干擾下(目前凌江河、中河的水都被引到大橋河用來發電),使得湘江源頭自然流淌的河牀出現斷流,讓真正的源頭成為一團迷霧。 [16] 
無論湘江源最後發源於哪裏,以萌渚嶺、都龐嶺環抱組成的水源地與分水嶺的格局不會變。而在這一眾山脈之中,涵養水源的高山濕地是遺世獨立的,它們構成了水源地真正的源頭,而常常作為水系的外圍而被忽略。 [16] 
河水在羣山中逶迤流淌,經碼市、水口、涔天河至沱江,形成了瀟水的上游流域。 [18]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這句話對於南嶺諸山脈而言確實合適。從海拔1805米的三分石(傳統意義上的瀟水源)腳下眺望,河牀穿過竹林像一條白色的細線,只有翹足細聽才能遠遠地聽聞一點極細的水流聲。如果把河流比作大樹,它的源頭就像密密麻麻的根鬚,根鬚需要土壤,而水源地則離不開山脈與森林的養護。在人力可以抵達的湘江源頭處,奔流的湘江已經變為涓涓細流,而這些水是從數個高山濕地中流下來的。 [16] 
在4天的山野跋涉中,我們也總結出關於湘江水源地的初步認識。瀟水改為正源後,南嶺諸山脈像臂彎一樣環抱着它,在L型的瀟水源頭處,萌渚嶺、都龐嶺山脈成為了湘江的水源地與分水嶺。湘江正源發源於野狗嶺大橋河,又以藍山、寧遠境內數座海拔超過1700米的大山,如香爐石、三分石、畚箕窩為共同的水源涵養地。這些涵水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生機勃勃的高山濕地或草甸,這也是我們以高山濕地為線索調查湘江水源地的原因。 [16] 
(大橋河與中河相會之後的河段,稱深水;深水與北來的麻江合流後,稱東河。) [14]  [16]  [18] 

瀟水幹流

瀟水及連江
瀟水及連江(2張)
其幹流發源於藍山縣野狗山南麓,流經藍山、江華、江永、寧遠、道縣、雙牌、永州。至永州萍島注入湘江。幹流長354公里,流域面積120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4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08.8億立方米。瀟水河網密佈,水量豐富。河長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支流共308條,一級支流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有21條,大於300平方公里的有9條,自上而下有輦江、岑東河、萌渚水、蚣壩河、永明河、宜水、寧遠河、浮江、賢水。其出口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04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年產水量86.3萬立方米。 [1] 
上游河道曲折,水流湍急。由北向南流經橋頭鄉、仙子腳鎮,納入齊心河等溪流,再向東流至壽雁鎮,在長田村納入樂福堂鄉流來的月頭源河,在下龍洞村納入樂福堂鄉流來的龍村河。在橋頭鄉上壩村河段建有上壩水庫,控制集雨面積85平方公里,灌溉橋頭鄉、仙子腳鎮的3.7千公頃良田。洑水的澆灌,在壽雁鎮誕生了一萬二千年前的稻作文化玉蟾巖遺址。
下游流經富塘鄉、梅花鎮、東門鄉,在梅花鎮虎頭牌村納入宜陽河。宜陽河上游,梅花鎮廊洞村河段建有廊洞水庫,集雨面積36平方公里。灌溉梅花鎮的1.7千公頃良田。最後進入白馬渡鎮,於泥江口村注入瀟水。下游長約27公里,流勢較平,水量較足,四季通航。 [2] 

瀟水湘江正源

湘江源頭
湘江源頭(2張)
瀟水,是湘江干流的上游。 [2]  發源於湖南省藍山縣湘江源瑤族鄉野狗山麓,蜿蜒曲折,流經江華瑤族自治縣、江永縣、道縣、雙牌縣,彙集西河、凌江、消江、伏水、永明河、寧遠河,在湖南永州城區附近轉了一個大彎,留下香零山、朝陽巖等許多美麗景點後,於永州市零陵區萍島注入湘江。永州因此得到"瀟湘"的雅稱。 [2]  [13] 
2011年,省水利普查辦在開展河湖基本情況普查時,對湘江干支流關係進行核實、調查;受水利部水文局委託,南京水利科研院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湘江蘋島以上干支流有關數據進行計算、複核。
南京水利科研院統一使用1:50000國家基礎地理數據、數字線劃圖、高分辨率遙感影像、中巴資源衞星影像等,統一技術路線和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遙感系統(RS)技術(簡稱“3S高新技術”)的支撐下,採用外業調查內業綜合分析複核再調查的普查方法,採用專門軟件計算河流的河長、流域面積、多年平均徑流量等河流特徵值。
湘江上游 湘江上游
結果表明: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河長346公里,流域面積120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6.1億立方米,平均比降0.761‰;廣西興安縣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河長262公里,流域面積92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97.5億立方米,平均比降0.647‰。無論河長、流域面積還是徑流量、比降,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均大於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從河流交匯處河勢看,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也比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更寬。
據此,國務院水利普查辦和水利部認定,藍山縣至永州蘋島河段(瀟水)為湘江干流,湘江源頭在藍山縣;廣西興安縣至永州蘋島河段(原湘江上游)為湘江支流。 [2] 
瀟水全長354公里,流域面積12099.09平方公里,河流坡降0.76‰。道縣境內流長64.7公里,流域面積2441.75平方公里,河流坡降0.48‰。流域平均寬度56米,最大寬98米。形狀係數0.26,不對稱係數0.25。水量50.51億立方米。瀟水道縣站出口斷面多年流量每秒112立方米,屬長年河。境內流經審章塘、蚣壩、祥霖鋪、上關、萬家莊、道江鎮、東門、白馬渡5鄉4鎮,由南到北貫穿全縣。道縣縣城以下河段,四季可通航。以水清深得名。 [3]  2023年6月24日8時至25日8時,受強降雨影響,湖南湘江上游瀟水發生超警洪水。 [9] 

瀟水主要支流

中河系瀟水源水之一,發源於香爐石、八仙下棋西南山麓,向南流經紫良瑤族鄉、荊竹瑤族鄉,入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鎮注入沱江河,沿途匯納友愛、桂源、小目口、三畝田等溪河。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91平方公里。因位於同流向的凌江和琛水的中間而得名。
凌江系瀟水源頭之一。發源於寧遠、藍山、江華交界的黃龍山南麓。流經紫良瑤族鄉、荊竹瑤族鄉,入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鎮注入沱江河。沿途匯納有板塘水、大灣河、凌江仔河等。全長36公里,流域面積140平方公里,以河水中下游旁的江華瑤族自治縣凌江村和藍山縣凌江仔自然村得名。
琛水系瀟水主要源頭之一,發源於野狗山南麓。流經紫良瑤族鄉、大橋瑤族鄉,入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鎮注入沱江河。沿途有大溪源水、沙子嶺水、黃河源水、呈裏源水、白桂源水、石王頭水、電堂沖水、田流水等匯納。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93平方公里。以大橋瑤族鄉原來的簡稱得名。 [4] 
禾洞河為湘江水系三級支流,發源於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大龍山紅泥埓,集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禾洞鎮全境徑流,向北流經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鎮匯入沱江。 [10-11] 
老毛江,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325平方公里。
岑東河,瀟水一級支流,河長48公里,流域面積335平方公里。
蚣壩河,瀟水一級支流,河長68公里,流域面積475平方公里。
永明河,屬瀟水一級支流,湘江二級支流,發源於江永縣涼傘界,流向自西向東經古宅、江永縣城、上江圩,於道縣岑江渡匯人瀟水。河長82公里,流域面積12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2.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3.5億立方米。流域內5公里以上大小支流共36條,主要支流有白地水、羅江、草原水、陽家台水、紫雲水、樟木水等6條。地勢西南部高,東北部低,江永縣城以上為山區,植被覆蓋較好;縣城以下為丘陵區。上游以砂頁岩為主,下游以石灰岩為主。其河牀上游多為鵝卵石,下游為砂卵及黃沙泥組成,江心多洲,沿河多壩,年均徑流總量12.8億立方米。 [1]  淹水:又名永明河。瀟水支流,發源於江永縣涼傘界,從江永上江圩至道縣桐溪尾入境,經新車、清塘,於祥霖鋪鎮兩河口(又名分江頭)注入瀟水道縣境內長16公里,坡降2.67‰,河流平均寬度19.6米,最大寬44米,流域面積472.50平方公里。屬長年河,春夏水滿可行小船。因河流經古永明縣境而得名。永明河實測歷史最高洪水位47.32米,發生日期2022年6月21日6時30分。 [8] 
寧遠河屬湘江二級支流,是瀟水最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陽明山南麓,流經寧遠的清水橋、仁和壩、保和、道縣油湘,流入瀟水,全長106.5公里,坡降2.5‰,流域面積261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8.4立方粑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1.6億立方米。流域內共有大小支流78條,其中舂陵水、九嶷河、仁江三條支流最大。寧遠河介於陽明山系與九嶷山系之間,地勢北、東、南三面高山環繞,向西敞開,呈馬蹄形,植被一般。其高山地帶多為喀斯特地形,中部丘崗盆地及沿河兩岸多為黃、紅、黑色粘土和沙壤土,沿河上下壩極多年徑流總量20.7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年產水量79.1萬立方米。 [1] 
九嶷河:湖南省道縣六進一出水系之一,因來自寧遠縣,又名寧遠河,瀟水一級支流,主幹全長122.2公里,流域面積2619平方千米,覆蓋寧遠縣全境,系長年河。從中和鎮的螺螄灘到白馬渡鎮的青口有10公里可通機帆船。又名寧遠河。系湘江二級支流。道縣縣內長20.2公里,流域面積62.16平方公里。系長年河,從螺螄灘到白馬渡鎮青口10公里通機帆船又名寧遠河。系湘江二級支流。主流發源於寧遠九嶷山。經水市、大陽洞至道縣柑子園入境,經油湘(納兩條從寧遠發源的小河),白馬渡鎮武家灘注入瀟水。道縣縣內長20.2公里,流域面積62.16平方公里。系長年河,從螺螄灘到白馬渡鎮青口10公里通機帆船。 [5]  寧遠縣南部主要河流,發源於九嶷山,有東、西兩源,在別江口歐家附近匯合。經九嶷瑤族鄉、水市鎮、天堂鎮進入道縣柑子園鄉,在三海洞村納入泠水,在農科站村納入仁水,又流入寧遠縣中和鎮,至此,已納入寧遠縣境內的全部河流,複流入道縣白馬渡鎮,在青口村與廟頭村之間注入瀟水。主流河牀平均寬70米,一般流量206立方米/秒,上游有九嶷山發電站,中游有水市水庫和桂裏源水庫。
萌渚水,湘江上游瀟水支流萌渚水(稱西河)、全長111公里,流域面積856平方公里。是瀟水湘江水量較大的一條支流,發源於西南部之姑婆山,蜿蜒流經嶺西的河路口、濤圩、大石橋、白芒營、大路鋪、沱江6個鄉鎮,是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於江華縣城東部注入瀟水。萌渚水歷史洪調最高洪水水位238.52m(黃海基面),相應流量1760m3/s(估算),發生年份1878年。實測最高水位50.07m(凍結基面),相應流量1180m3/s,發生年份1974年7月2日。實測河流 最高水位50.07m(凍結基面),相應流量1180m3/s,發生年份1974年7月2日 [5] 
:古稱營水,瀟水支流,湖南省道縣六進一出水系之一,發源于都龐嶺東側縣月岩林場天嶺衝東北。流經清塘鎮、營江鄉,至道縣縣城西關橋匯入瀟水。以發源於營山得名。河流長41公里,流域面積200.84平方公里,坡降9.38‰。水量1.80億立方米。屬長年河,水量小、河道淺,不能通航。以發源於營山得名。
洑水:洑水,湖南省道縣六進一出水系之一,又名宜水,瀟水一級支流。發源於橋頭林場上崩塘村上洑山,故名洑水。泉水從一山洞中湧出,據説是一條陰河,源於廣西。河長72公里,是道縣境內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35.02平方公里水量7.76億立方米,豪福站出口斷面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1.1立方米。屬長年河,上游不通航;下游從壽雁鎮下龍洞起至宜江口(約27公里)流勢較平,水量較足。宜水,又名袱水,瀟水一級支流,河長72公里,流域面積935平方公里。
泡水:又稱蚣壩河。瀟水支流,發源於湘源錫礦向家坪(另一條水系源於洪塘營瑤族鄉黃皮衝),自南向北流經洪塘營瑤族鄉、四馬橋鎮、蚣壩鎮,於蚣壩鎮金雞洞上游納橫嶺瑤族鄉大河(黃皮沖水系),至沙子河注入瀟水。全長50公里(大河長60公里),流域面積509.18平方公里。屬長年河,上游不通航;四馬橋至蚣壩,春夏雨季通小木排;蚣壩至瀟水9.5公里河段,通木船及中型排筏。
泠水,寧遠縣中部主要河流,發源於灣井鎮南部,納入藍山縣西部匯源瑤族鄉、犁頭瑤族鄉、祠堂圩鄉的幾條溪流,流經冷水鎮、舜陵鎮、天堂鎮,在曹家灘村納入舂水,進入道縣柑子園鄉,在三海洞村注入九嶷河。全長75公里,一般流量253立方米/秒,河牀平均寬70米,流域面積約630平方公里。上游有半山水庫,半山、朵山、塘角灣、橋頭四個水電站。
仁水,發源於寧遠縣中和鎮金雞嶺,至中和鎮納入砠江水及綠源溪流,在道縣柑子園鄉農科站村注入九嶷河。仁水長34公里,平均流量110立方米/秒。上游有鳳仙橋中型水庫。
舂水,寧遠縣北部主要河流,也是寧遠縣最大河流,又名舂陵河。上游是東舂水、西舂水。東舂水發源於荒塘瑤族鄉,流經鯉溪鎮、柏家坪鎮,長40公里。西舂水發源於桐木漯瑤族鄉,流經清水橋鎮、柏家坪鎮,長32公里。兩水在柏家坪鎮的兩江口匯合。舂水下游經仁和鎮、舜陵鎮、中和鎮、天堂鎮,在曹家灘村注入泠水。舂水全長110公里,流經13個鄉鎮,河牀平均寬70米,一般流量為256立方米/秒,流域面積約800平方公里。上游有中型水庫2個(雙龍、仁和壩),小一型水庫7個。
賢水,位於永州市零陵區南10公里的富家橋鎮內,系瀟水支流,全長19公里,流域面積238平方公里。

瀟水水利工程

湘桂運河東西兩線方案效果圖 湘桂運河東西兩線方案效果圖
瀟水,幹流長354公里,流域面積120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0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345秒每立方米,從南到北流遍六個縣(市),是湖南永州地區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為全地區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河流,支流多,落差大,水能豐富。瀟水乾流上已經建有三座較大的水電站,最大的雙牌縣-雙牌水電站裝機容量13.5萬千瓦;永州市-南津渡水電站裝機容量6萬千瓦;江華縣-涔天河水電站裝機容量2.25萬千瓦;這三座水電站不僅為該地區提供了豐富的電力,而且在灌溉、航運和漁業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瀟水流域概況

瀟湘二水,無疑是中國最有詩性、最富歷史文化藴含的河流。瀟水、湘江在零陵匯合成 “瀟湘”,砥礪生髮出的“瀟湘”這個詞,比“巴蜀”雅緻,比“燕趙”婉約,比“塞北”温柔,比“吳越”多情,比“江南”靈動,比“白山黑水”明麗幽遠。她狹義上指永州,廣義上泛指湖南,是湖南的雅稱。自屈原《湘夫人》開啓吟詠“瀟湘”之門後,李白、柳宗元、劉禹錫、劉長卿、楊萬里、王夫之等紛至沓來,借瀟湘這塊詩化的土地一吐胸懷,有關瀟湘的詠歌代不絕書、浩如煙海:“瀟湘夜深月明時”“最多吟興是瀟湘”“餘霞倒影畫瀟湘”“卻向瀟湘別故人”“正是瀟湘合流出”“烏蓬搖入瀟湘路”……以至於南宋大詩人陸游稱歎“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四五千年來以舜文化為根脈的瀟湘文化演繹出中華文化輝煌動人的一脈,其精髓是家國情懷、倫理情結和忠貞愛情。 [13] 

瀟水旅遊景點

初秋時節,藍山縣湘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娥皇湖在藍天白雲的掩映下,呈現出水天一色、澄澈如洗的畫面。近年來,該縣深入踐行“保護湘江首先要保護好源頭”的理念,着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在湘江源頭描繪出美麗的山水畫卷,“湘江源·藍山藍”正成為該縣最響亮的生態名片。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