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濱州港

鎖定
濱州港(Binzhou port)位於渤海灣西南岸,隸屬於山東港口渤海灣港口集團,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共同規劃建設的重要港口之一,是山東省會城市羣經濟圈最近的出海通道,是山東對接天津濱海新區最近的出海口岸。
2007年,濱州市政府確定了“以港興市”的戰略,自此濱州港不斷髮展,2017年12月22日,濱州港一類開放口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 [2] 
截至2020年,濱州港已經建成了東、西兩條防波堤及17公里集疏運通道,3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建成並投入運營3萬噸級(結構預留5萬噸級)散雜貨泊位2個、3萬噸級(結構預留5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2個。2018年濱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200萬噸;2020年,濱州港貨物吞吐量為3665.02萬噸,2021年上半年,濱州港貨物吞吐量為1901萬噸 [5-6] 
中文名
濱州港
外文名
Binzhou port
港口代碼
37000100(JT/T 24-2015)
所屬地區
中國山東省濱州市
隸屬公司
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有限公司

濱州港建設歷程

  • 內河港口階段
1994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批覆了濱州港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同意在潮河口建設兩個1萬噸級碼頭,另在套爾河內退海十幾公里處建設兩個3000噸泊位。
1995年,中國批覆濱州兩個萬噸級的“一鹽一雜”泊位,一個鹽業專用泊位、一個雜貨泊位。
1998年,濱州港港口因資金困難建設擱淺 [2] 
  • 海港階段
2006年,《濱州港總體規劃》作為地方一般港口由濱州市政府批准實施。
2007年,濱州市政府確定了“以港興市”的戰略,強力推進濱州萬噸級港口建設。
2010年3月,濱州港疏港公路開建。
2010年4月,濱州港防波堤、防潮堤一期工程開建,正式啓動濱州港大規模開發建設。
2010年4月,濱州港2×3萬噸級碼頭及附屬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10年12月1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將濰坊港等3個港口確定為地區性重要港口的批覆》,將濱州港提升為地區性重要港口。
2015年6月26日,濱州港2個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開航運營。
2017年4月,濱州港2個3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投入運營,濱州港投入運營的泊位達到4個。
2017年12月22日,濱州港一類開放口岸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結束了濱州作為全省7個沿海市沒有實現口岸開放的現實,標誌着濱州真正打開了融入世界的“海上大門”。 [1] 
2019年10月16日,濱州港首次同時靠泊兩艘3萬噸級原油貨輪。
2020年3月16日,濱州港迎來歷史上第一單貨代業務,也是濱州港首次接卸石油焦貨種,創造了濱州港的“雙首次”。 [1] 
2023年7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批覆,濱州港口岸海港港區液體散貨作業區8#和9#泊位符合對外啓用,批准其對外啓用。 [9]  12月14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中央駐魯口岸檢查檢驗單位驗收,濱州港口岸海港港區6#和7#泊位符合對外啓用條件,批准其對外啓用 [10] 

濱州港區位環境

濱州港位置境域

濱州港位置圖 濱州港位置圖
濱州港緊靠“京三角”,坐落黃河三角洲,既是環渤海經濟圈與膠東半島的交匯點,又是山東省對接天津濱海新區最近的口岸,是連接山東半島城市羣與中西部省市的橋樑,也是連接環渤海經濟圈的主要樞紐,是魯西北地區的貨物進出口岸,也是包括省會濟南都市圈在內的魯中和魯西北地區最便捷、最廉價的出海通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已被山東省政府列入山東半島港口羣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關鍵一環、“半島城市羣”的重要一翼和濟南都市圈的主要成員 [8] 

濱州港氣候條件

  • 氣候
濱州屬温帶東亞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受海洋的調節作用,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春秋温和,温度適中 [3] 
  • 氣温
濱州港平均氣温12.6℃,月平均最高氣温31.4℃(7月),月平均最低氣温-7.9℃(1月) [3] 
  • 降水
濱州港年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6月一9月約佔全年降水總量的75%,11月至次年3月降水較少。年平均降水量為543.2毫米。年最多降水量曾超過1073毫米 [3] 
  • 霧況
濱州港平均霧日19.2天。年內大霧出現次數呈雙峯型分佈,11月至次年2月最多,為大霧多發期。7月、8月最多,9月、10月為少發期,3月-6月最少。6時9時大霧出現次數最多,約佔44.6%;14時一19時出現次數最少,約佔5%。歷史上濱州曾出現年最多霧日數達41天,年最少霧日數為9天 [3] 
  • 風況
濱州海區全年各向風頻率不均勻,冬、夏風向變化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徵,多大風天氣。春季多南或西南風,夏季為東南風,秋季為南風,冬季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風速3.1米/秒。常風向為西西南向、南西向,次常風向為南西南、東向 [3] 

濱州港水文特徵

  • 潮汐
濱州港屬於不正規半日潮港,平均高潮位3.1米,平均低潮位1.2米,平均潮差1.9米,平均潮差自東北向西南遞減,最大潮差在3米~3.8米之間,平均海面2.1米。雖然整個海區半日潮潮差均較小,但在熱帶氣旋因素影響下,可能引起異常增水或減水。受季節性影響,冬季潮位相對較低 [3] 
潮流
濱州海域的潮流屬正規半日潮流。在外航道(8米水深處)的漲潮流速大於落潮流速,套爾河口內大潮漲潮流速大於落潮流速,中、小潮則是落潮流速大於漲潮流速,河口內的流速大於外航道流速 [3] 
波浪
濱州海域地處渤海灣西南部,東和東北敞開,波浪較大。外海波浪以風浪為主,湧浪為輔。全年波浪頻率和波高以東北向最為突出,濱州港區的常浪向和強浪向均為東北向。由於濱州轄區的港口碼頭主要建在通海河內,所以外海波浪對轄區通航影響較小 [3] 
  • 海冰
濱州港每年12月上旬出現海冰,次年2月下旬終冰,冰期約90天,其中初冰期約18天,盛冰期約55天,融冰期約18天。1月份為盛冰期。一般年份河口區域固定冰寬達2千米,冰厚20釐米~30釐米。重冰年份,冰寬可達十多千米。冰凌影響作業天數為50天左右 [3] 

濱州港硬件設施

  • 碼頭及泊位
濱州港 濱州港
2005年,濱州港包括濱州港區、東風港區(西港區)、富國港區(東港區)、魯北港區4個港區,碼頭長度796.46米,共有泊位16個,其中公用泊位10個,業主專用泊位6個,年設計吞吐能力300萬噸 [3] 
濱州港區。2005年,濱州港有2個3000噸級幹散貨泊位。由於航道未疏浚,3000噸級泊位只能停靠500噸級船舶,乘潮可靠泊千噸級船舶。
東風港區。東風港區由老港區和新港區組成,老港區即東風港,北距入海口46千米;新港區即大堡港區,北距入海口37千米。東風港區於1969年開始建設,1971年建成500噸級公用泊位2個,1985年建成2個業主碼頭(500噸級鹽業碼頭、300噸級水產碼頭),1990年建成2個千噸級公用泊位,1994年建成3000噸級碼頭1個。2005年,共有泊位6個,年設計吞吐能力145萬噸。
富國港區。富國港區有2處港址,老富國港位於徒駭河東岸,北距入海口89千米,1978年建成200噸級泊位5個。新港區位於大堡港區套爾河東岸,北距入海口37千米。2005年,有3000噸級泊位1個,年設計吞吐能力55萬噸。
魯北港區。魯北港區位於漳衞新河的入海口--大口河,地屬無棣縣。該港區有1000噸級泊位2個,1994年建成投產,1個為沙、石料進口泊位,1個為焦煤、原鹽出口泊位,碼頭岸線長60米,年設計吞吐能力100萬噸 [3] 
  • 裝卸設備
濱州港現有門機4台,輪胎起重機12台,裝載機18台,流動皮帶機6台,剷車6台,座吊1台,D米F裝卸設施2套,成品油裝卸設施5套,消防車1部 [3] 
  • 倉庫堆場
濱州港現有生產用倉庫總容量500噸,生產用堆場20萬平方米,總容量為35萬噸,儲罐(3000立方米)2個 [3] 
  • 航道
濱州港、東風港、沾化縣裕泰港、沾化鹽場港、富國港、埕口鹽場碼頭等6座港口均在套爾河系內,套爾河航道是船舶進出6個港口的必經路線 [3] 
  • 錨地
套爾河內設有共用錨地一處,地理座標位置為:A點:38° 12’42 ”N;118° 04’54 ”E;B點:38° 12’36 ”N;118° 05’42 ”E;C點:38° 11’06 ”N;118° 04’24 ”E;D點:38° 11’00 ”N;118° 04’54 ”E;可同時供10艘載重1000噸級、吃水在3.8米以下的船舶錨泊 [3] 

濱州港運營情況

濱州港主營業務

據2021年12月濱州港官網顯示,濱州港主營業務包括:碼頭裝卸、倉儲、物流、港口建設等多個領域,主要提供集裝箱、金屬礦石、煤炭、原油等各類貨物的裝卸和配套服務、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務、港口配套服務等 [4] 

濱州港客貨運量

濱州港起步較晚,規模較小,2000-2005年,港口吞吐量年均40萬噸~70萬噸,貨種基本為幹散貨,以進口金屬礦石、沙為主,個別年份貨種兼有少量散裝糧食,進口金屬礦石數量各年起伏較大。2003年有極少量的煤炭進口,2004年煤炭進口量(佔當年吞吐量的24.5%)和進口金屬礦石數量增加較多,出口貨物以原鹽為主。
2018年濱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200萬噸;2020年,濱州港貨物吞吐量為3665.02萬噸,2021年上半年,濱州港貨物吞吐量為1901萬噸 [5-6] 

濱州港建設規劃

根據《濱州港海港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5-2030)》,濱州港由海港港區、套爾河港區、大口河港區等3個港區和徒駭河等小型港點組成,將形成“以海港港區為核心,套爾河港區、大口河港區和徒駭河等小型港點為補充”的港口總體發展格局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