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濰坊嵌銀髹漆技藝

鎖定
濰坊嵌銀漆器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獨有的特種工藝品。它以名貴紅木、天然漆和金銀絲為主要原料,經精工雕刻、鑲嵌而成。嵌銀藝術採用中國畫的白描形式,有山水、花鳥、古裝人物和漢代青銅器花紋。工藝品有文房四寶、龍頭百壽枴杖、屏風、如意、舵輪、方鼎、宮扇、看盤、小擺件;高檔傢俱有雕龍坐椅、雕龍牀、雕刻櫥、博古架、花架、梳妝枱、筷子、煙具等。
中文名
濰坊嵌銀髹漆技藝
性    質
技術
舉辦時間
1954年

濰坊嵌銀髹漆技藝發展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當地銅匠田曉山、田菊畦兄弟兩人從事嵌銀工藝,圖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題材,使產品別開生面,在濟南後宰門街設立“雅鑑齋”店鋪,經營嵌銀工藝品。光緒末年,田智緡、田循寬父子在危濰縣東門開設“扣雅齋”。清宣統元年,濰縣又有“協興成”、“永興成”嵌銀鋪設立 [1] 
民國元年(1912年),濰縣劉東侯、劉仲魯二人設立“桐蔭山館”,並在並在濟南、北京設立分館。對嵌銀絲漆器又有改進。1920-1935年,是嵌銀行業的興旺時期,店鋪、作坊發展到二十幾家(包括北京、丹東、南京、上海、濟南等地的分號),僅濰縣一地就有協興成、永興成、桐蔭山館、扣雅齋、福聚成、立興成、吉興泰、公茂福、松蔭齋等9家,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圖書盒、印色盒、筆筒、鎮紙、墨牀、筆架、水盂、印規、硯屏、捲煙盒、煙樓、首飾盒、鏡盒、照片架、龍頭杖、花瓶、帽筒、桌屏、如意、手章盒、名片盒等,銷路甚廣。除本省銷售外,上海、南京的先施公司和國貨公司都有經銷,以至遠銷國外。據傳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國民政府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銀作坊“際興成”為中山陵製作了一塊嵌有“總理遺囑”的紅木匾額。在1933-1935年,國民政府舉辦的一年一屆鐵路沿線產品展覽會上,嵌銀漆器都曾獲得超等獎。雅鑑齋藝人田菊畦用此粗細兼用法制作的鼻煙碟,最小的直徑僅4釐米,其胎體系採用幾塊木頭拼成。雕、嵌、漆工藝高超,堪稱工藝品 [2] 

濰坊嵌銀髹漆技藝衰落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後期,由於戰亂,民不聊生,造成整個社會經濟蕭條,嵌銀行業日漸衰落,許多店鋪停業關門。到1948年濰縣解放時,只剩3户9人,維持冷落門面 [3] 

濰坊嵌銀髹漆技藝新時期的發展

2011年濰坊嵌銀髹漆技藝被錄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濰坊嵌銀髹漆技藝外交貢獻

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送過外國友人手杖。
1961年,承外交部之託,特製嵌銀硯台、古墨等文具,為周恩來總理與世界各國簽字所用。
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時將濰坊嵌銀套八文具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2005年,濰坊嵌銀漆器“盛世寶鼎”,在中俄軍事演習結束後,被中國軍方作為禮物送給五個國家的國防部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