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濕重於熱

鎖定
濕重於熱,指的是賴附子,是一種疾病
中文名
濕重於熱
外文名
Wet over heat
含    義
賴附子
類    型
疾病

目錄

濕重於熱簡介

濕重於熱即賴附子
表證解後,病情往往向兩個方面發展:一是化熱化火,或熱勝於濕,發展成白虎湯證;一是濕重於熱,向着發熱纏綿,昏沉睏倦,口不渴或渴不多飲,四肢煩疼的濕温證方向發展。除上述症象以外,在體檢時客觀上的體濕雖較高(39℃或39℃以上),但病人自己只覺昏沉憋悶,並不知道有這樣的高熱,也無煩躁現象。
對這一證型的治法,歷來是清熱化濕,或者説是化濕清解。用濕熱分利,解其膠結,也就是葉氏所謂“滲濕於熱外”。根據患者的表現,分析其濕與熱的比重,在臨牀具體運用時,又有淡滲利濕,芳香化濕,苦辛燥濕等法。但在實踐中,所有這些方法,都不能速效,病情往往仍反覆纏綿不清,所以古人對它有“抽絲剝繭,層出不窮”之喻。

濕重於熱治療方法

根據臨牀實踐,發現以附子為主的扶陽逐濕法治療本病,不但毫無不良反應,並且退熱快兩穩定。凡是發熱不煩躁、口不渴或口渴不多飲的病人,都用附子。舌苔膩的程度,可作為用附子劑量多少的根據;脈搏表觀,一般只作參考,不作為是否可用附子的標準,用後療效都較好。
陽被濕困,無以透發,才致病情淹纏。陽得援而振奮,濕濁自然可逐。不一定寒濕才會傷陽,濕是陰邪,濕温濕熱證,同樣可以傷陽。通過實踐,證明了這一點。關於附子的用量,根援臨牀分析濕、熱的比例(主要看口渴、苔膩的程度和睏倦等精神狀態的變化等)。每次處方從4.5g到10g不等。另外配用蒼朮、陳皮、蔻仁、青蒿、藿香、佩蘭之屬。藥味一般不超過9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