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激光照排技術

鎖定
激光照排技術是電子排版系統的大眾化簡稱,是將文字通過計算機分解為點陣,然後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掃描,用曝光點的點陣組成文字和圖像。
中文名
激光照排技術
外文名
Laser Phototypesetting Technology
所屬學科
光學
物理學
適用領域
計算機、印刷

激光照排技術簡介

激光照排技術 激光照排技術
激光照排是將文字通過計算機分解為點陣,然後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掃描,用曝光點的點陣組成文字和圖像。現在中國已廣泛應用的漢字排版技術就採用了激光照排,它比古老的鉛字排版工效至少提高5倍。

激光照排技術分類

電子排版系統分為硬件與軟件兩大塊。硬件中包括:掃描儀、電子計算機、照排控制機、激光印字機或激光照排機。軟件的種類就比較多了,根據工作目的可分別選取,例如書版組版軟件、繪圖軟件等等。這兩大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電子排版系統。

激光照排技術工作原理

首先要將文件輸入到電子計算機中,即藉助編輯錄入軟件,將文字通過計算機鍵盤輸入計算機,這個過程叫作錄入。第二步是要藉助於排版軟件,將已錄入的文字進行排版,這裏將要用許多排版指令來確定整個文件的全貌,如標題的設置、字體字號的選擇、尺寸大小、行間距離、另行或另頁等,這個過程叫作排版。第三步是通過顯示軟件,在計算機屏幕上將排好版的文件顯示出來,這時,編輯人員可直接對其進行校對修改。如果需要多人對此文件進行校對,也可通過打印軟件,利用打印機或激光印字機將文件打印出來。第四步是將準確無誤的文件,通過照排軟件負責將其傳送到照排控制機,最後在激光照排機上輸出,形成像紙或軟片。至此為止,可以説電子照排系統所擔負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下一步將通過曬版、上版、膠印等一系列印刷工藝流程將文件轉化成精美的書刊或報紙。
在實際應用中,電子排版系統還可以進行廣告設計、封面設計,直接出四色片進行彩色印刷等,當然,這需要再增加一些必要的外置設備,利用電子排版系統進行廣告或封面設計,其效果是人力所不及的。首先它具備十分龐大的資料庫,可隨你所需選取任意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其次是設計手段豐富,可採用柔焦、淡化、變形、移位等各種各樣的手段來營造不同的氛圍或效果,令人歎為觀止。我國的電子排版系統發展速度相當快,已經具備和出版大國相抗衡的能力,其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激光照排技術第四代激光照排技術

1975年開始,王選主持中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和以後的電子出版系統的研究開發,跨越當時日本的光機式二代機和歐美的陰極射線管式三代機階段,開創性地研製當時國外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
方正激光照排系統的研究始自1975年5月,由王選主持研製,當時遭到的非議頗多。然而,王選敏鋭地意識到,要實現技術的跨越必須從高起點開始,直接從第4代激光照排技術開始研製。在他主持下,兩年後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1987年5月22日,世界上第一張整頁輸出的中文報紙誕生,標誌着方正將自己的核心技術成功地轉化為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品。隨後,方正的激光照排技術迅速產業化並被市場廣泛接受,到1991年,方正激光照排系統把外國廠商全部趕出中國,99%的報社、90%的出版社和印刷廠採用了這一技術。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方正激光照排又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地,並在國外引起轟動。如今,第八代方正激光照排系統已經在國內市場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市場佔有率達到95%,並在全球華文市場佔據90%的市場,中文照排市場份額全球第一。迄今,方正激光照排已經創造了十幾億元的利潤,奠定了方正的軟件產業。

激光照排技術彩色印刷革命

1994年1月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宣佈:北大方正集團研製成功了高檔彩色出版系統。這一系統標誌一場彩色印刷革命的開始,同時外國公司獨霸中國彩色印刷市場的歷史已告結束。圖為時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所長的王選教授向來賓介紹這一科研成果。
從第一家《澳門日報》開始,到第二家香港《大公報》,全國幾乎所有方正用户都使用了方正的彩色出版系統,市場份額佔到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