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澂邑漕倉遺址

鎖定
澂邑漕倉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洛濱鎮西頭村東、洛河右岸的二級台地上,是春秋至西漢時期的古遺址。 [2] 
1992年,秦漢史專家彭曦先生等人在考察秦漢遺址時,發現並初步斷定為漢代遺址。一些學者認為,該遺址原為春秋時期晉國的“北澂”(一作“北征”)故城。澂邑漕倉遺址中心區域的西頭村東側,暴露有上下兩層的灰層以及水井等遺蹟,南部有石礎的夯土基址。遺址北部發現陶窯5座。澂邑漕倉是西漢時期縣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級倉庫。北部有戰事即向邊防運送軍糧;北部無戰事,即供給都城長安用糧。澂邑漕倉遺址地面和深土層中有大量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的陶罐、甕、盆、壺、缽等殘片、雲紋瓦當、繩紋瓦片等。其中有一種瓦當圖案,由“澂邑漕倉”四個篆字組成。澂邑漕倉遺址為研究漢代長安糧食的來源及洛河下游的漕運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 [2-4] 
2013年5月,澂邑漕倉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澂邑漕倉遺址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洛濱鎮西頭村東、洛河右岸的二級台地上
所處時代
春秋至西漢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43-1-44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澂邑漕倉遺址歷史沿革

秦康公四年(前617年)夏,秦“取晉北澂”,設縣,漢因之,並於此建漕倉。 [2] 
澂邑漕倉遺址 澂邑漕倉遺址
1992年,秦漢史專家彭曦先生等人在考察秦漢遺址時,發現並初步斷定為漢代遺址。 [2] 

澂邑漕倉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澂邑漕倉遺址分佈在蒲城縣洛濱鎮西頭村至韋村之間的廣大範圍內,南北長約3千米,東西寬約1.5~2千米,一些學者認為,該遺址原為春秋時期晉國的“北澂”(一作“北征”)故城。 [2-3] 
遺蹟
澂邑漕倉遺址中心區域的西頭村東側,暴露有上下兩層的灰層以及水井等遺蹟,南部有石礎的夯土基址。遺址北部發現陶窯5座。
在發現灣倉遺址的同時,還發現了一條從未見諸歷史文獻記載的人工漕運渠。此渠從蒲城縣龍池鄉城南村東分引洛水,南行至渭南市臨渭區孝義鎮的單家崖附近與渭河相通,是供長安用糧的專用渠道。 [3] 
功能
澂邑漕倉是西漢時期縣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級倉庫。北部有戰事即向邊防運送軍糧;北部無戰事,即供給都城長安用糧。澂邑是指西漢徵縣縣治所在的城邑。一些學者將春秋時期的北徵邑視作西漢徵縣的前身,認為瀓邑漕倉所在的地方就是東周以來的北徵邑和西漢徵縣縣城故址,漢在此建漕倉,因之取名“瀓邑漕倉”。 [3] 

澂邑漕倉遺址文物遺存

澂邑漕倉遺址出土的瓦片 澂邑漕倉遺址出土的瓦片
澂邑漕倉遺址地面和深土層中有大量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的陶罐、甕、盆、壺、缽等殘片、雲紋瓦當、繩紋瓦片等。其中有一種瓦當圖案,由“澂邑漕倉”四個篆字組成。 [2-3]  [4] 

澂邑漕倉遺址研究價值

“澂邑漕倉”瓦當 “澂邑漕倉”瓦當
澂邑漕倉是西漢時期縣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級倉庫,為研究漢代長安糧食的來源及洛河下游的漕運提供了重要的新資料。 [4] 

澂邑漕倉遺址保護措施

澂邑漕倉遺址保護碑 澂邑漕倉遺址保護碑
2013年5月,澂邑漕倉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澂邑漕倉遺址旅遊信息

澂邑漕倉遺址地理位置

澂邑漕倉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洛濱鎮西頭村東、洛河右岸的二級台地上。

澂邑漕倉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澂邑漕倉遺址,路程約33.9千米,用時約4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