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潟,漢語二級字 [2]  讀作潟(xì),鹹水浸漬的土地:潟鹵(鹽鹼地)。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筆86
ivqo
總筆畫
15 [1] 
注    音
ㄒㄧˋ [1] 

基本釋義

鹹水浸漬的土地:~滷(鹽鹼地)。

詳細解釋

<名>
鹽鹼地 [saline-alkali soil]
地潟。——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海瀕廣潟。——西漢·劉向漢書
潟鹵,舄鹵。
xìlǔ,xìlǔ
[saline alkalisoil] 含鹽鹼過多的土地。
潟湖 xìhú
【lagoon】淺水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所封閉而形成的湖。高潮時可與海相通
潟是滷鹹地之意,如《史記·貨殖列傳130》中載有“地潟”;《漢書》中載有“海瀕廣潟”,現較常見於日語。由於很多人不懂得“潟”這個字或認為是“瀉”的繁體字,所以經常把該詞錯寫成“瀉湖”。

古籍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積切,音昔。鹵地也。鹹土逆水之處,水寫去,其地為鹹鹵。【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鹹潟用貆。【注】潟,滷也。
亦作舄。詳舄字注。
又【集韻】七約切,音碏。義同。
又昌石切,音尺。與滷同。苦地。與斥通。
又亭歷切,音狄。義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