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潛水減壓艙

鎖定
潛水減壓艙(或稱為加壓艙)是幫助潛水員做飽和式潛水的重要設備,同時也是治療減壓病的重要手段。 [1]  潛水員深水上岸時,會因壓力改變,而罹患減壓病,俗稱潛水員病或沉箱病,(Decompressionsickness,簡稱DCS),泛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造成的疾病。這是潛水危害及氣壓病的一種。
中文名
潛水減壓艙
作    用
幫助潛水員做飽和式潛水

潛水減壓艙發展歷史

2023年4月26日,隨着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隊水域救援專業隊輕潛分隊首台箱式潛水減壓艙正式投入使用,標誌着本市水域救援專業隊高精尖裝備配備提檔升級踏入新的里程。 [2] 

潛水減壓艙工作原理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於液體的量亦會下降。示範這個定律的例子就是當開啓軟性飲料的樽或罐時,氣體會從中出來,在液體中亦有氣泡。這些二氧化碳的排出是因在容器內的壓力下降至大氣壓力。 [1] 

潛水減壓艙作用介紹

潛水減壓艙的作用即是,把“已經打開的可樂”重新加壓,不讓氣泡產生,然後再慢慢的減壓,在安全範圍內,不產生大量氣泡的,讓氣體慢慢排出。
要做到安全的潛水就要控制升水速度,緩慢的上升,留出充足的時間讓體內氣體排出,降低罹患減壓病的風險,在超過免減壓潛水極限40m的潛水過程中,用來做減壓的時間甚至遠遠超過潛水作業的時間,一次在100米水深十幾分鐘的潛水作業,可能需要長達6小時以上的減壓過程。
在飽和式潛水中(saturation diving)潛水員在高壓環境下長時間停留,其體內各類組織中所含呼吸氣中的惰性氣體成分達到完全飽和狀態的潛水方式。在多次潛水的間隔期間,潛水員要一直待在相同的高壓力環境下。潛水減壓艙(或稱為加壓艙)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高壓的工作生活環境。直到完成全部水下作業後,進行一次減壓即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