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潛水減壓病

鎖定
潛水減壓病是潛水員在水下(高氣壓)停留一定時間後,回到水面(常壓)過程中,因上升(減壓)幅度過大、速度過快,溶解於肌體的氣體來不及隨呼吸排出體外,而在組織和血液中形成氣泡引起的一種疾病。病狀有:皮膚瘙癢,有時皮膚出現癍疹或“大理石”樣斑塊,嚴重的可出現氣哽,引起心血管機能障礙和低血溶量性休克。甚至會突然喪失知覺、心跳驟停、造成猝死。 [1] 
中文名
潛水減壓病
外文名
Decompression sickness
別    名
潛水夫病或沉箱症
原    因
壓力的急速改變
症    狀
皮膚瘙癢,有時皮膚出現癍疹
後    果
喪失知覺、心跳驟停、造成猝死

潛水減壓病簡介

潛水減壓病是由於潛水超過十公尺深度以上,潛水時間過長,或休閒潛水運動者在潛水過程中,因壓力的急速改變,造成/溶解在機體組織和(或)血液內的惰性氣體由於減壓而形成氣泡,造成身體的不良反應或急性功能障礙。減壓病也稱為潛水夫病或沉箱症。 [1] 

潛水減壓病主要類型

減壓病依症狀可分為減壓病一型、減壓病二型以及慢性型三種類型。
1 減壓病一型主要是惰性氣體氣泡堵塞、淤集皮下組織或肌肉或關節之間,造成關節劇烈疼痛,影響運動能力。其主要症狀是:皮膚瘙癢、刺痛、蟻走感、紅疹、大理石樣斑紋、關節肌肉疼痛,“使肢體保持在屈曲體位,以減少痛苦,故有屈肢症之稱”等。
2 減壓病二型主要是因為氣體氣泡充塞於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或神經系統,造成身體機能的嚴重障礙,引起休克與死亡。其主要症狀有:頭昏、眼花、嘔吐、耳鳴、暈眩、視覺模糊、語言不清、四肢麻木、胸悶胸痛、失明、休克,甚至死亡。
3 慢性型:長期在異常氣壓下工作的人員,因減壓不當導致中樞神經或身體組織產生慢性傷害,從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視力減退、記憶力喪失、行動障礙、行為異常。此外,異壓性骨壞死-減壓性骨壞死是一種非感染性的缺血性骨壞死,一般發生在職業潛水員或高壓室內工作人員的長骨頭,尤其是股骨及肱骨頭。減壓病的病理改變是因為溶解的惰性氣體堵塞在血管中形成栓塞和/或壓迫周圍組織產生功能性障礙。 [1] 

潛水減壓病急救措施

潛水減壓病或肺氣壓傷發生後,應急速將病人送往醫院做減壓倉的加壓治療。在潛水疾病患者的運送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運送過程中讓患者躺下,解開束縛、領口,墊高腳部約20-30cm,以避免因氣泡堵塞血管或腦部神經系統受壓而發生危險。
(2)保持在一個大氣壓下,切忌高空運輸,在救護車上給予患者呼吸百分之百的純氧。
(3)救護車上需要有醫護人員,隨時觀察病情變化,或實施心肺復甦 [1] 

潛水減壓病治療原則

1 首先必須經減壓倉的“加壓治療”。指將病人送入特製的“加壓艙”中,升高艙內壓力到一定程度,停留一定時間“指從到達最高壓值起,至開始減壓時止的那一個階段,稱為高壓下逗留時程”。待病人症狀消除後,再按照一定的治療方案,逐步減壓至出艙。加壓治療是從根本上使氣泡溶解並逐漸排出體外的過程,以達到消除病因,恢復機體功能的目的。加壓治療是目前治療潛水減壓病、肺氣壓傷等潛水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2 輔助治療
(1)氧療:吸氧可降低肺泡氣中氮分壓,加大組織和肺泡間氮氣的壓差梯度,促進氮的脱飽和。
(2)補液:通過對潛水人員的尿比重檢查實驗,發現潛水減壓病患者的尿比重比未患潛水減壓病者增高,從而推測潛水減壓病可引起脱水。對此患者的補液,“最理想的靜脈輸入液體是等張晶體液(如林格液、生理鹽水)和膠體液”。
(3)應用糖皮質激素:是否對神經系統損傷的潛水減壓病患者常規給予強的松尚無定論。
(4)應用抗凝劑:對神經系統損傷的潛水減壓病患者給予抗凝治療可能有一定作用。 [1] 

潛水減壓病潛水減壓病的預防

重視水中上升的程序為避免危險,潛水員上升時務必依照水中上升程序完成上升,嚴禁上升時憋氣,預防事故的發生。水中上升程序有三點注意事項:一是時間,二是上升速度,三是安全停留。
1 時間
潛水員必須依照所學之安全規定從事潛水運動,即從事無減壓潛水,必須使用潛水計劃表,遵守無減壓極限之時間要求,不可超時超深潛水。
2 速度
美國海軍潛水手冊中曾指出每分鐘18m的上升速度是很安全的速度,但是近幾年的研究趨勢是再度降低可允許的上升速度,一般以8m/min為宜。愈低的上升速度可使潛水員有愈多的時間讓肺適應不同的壓力,以避免肺受傷(破裂)引起的空氣栓塞。事實上減慢的上升速度可避免許多的身體傷害。
3 安全停留
安全停留也叫減壓停留,即是一種減壓程序。雖然不會出現在你的潛水計劃表或潛水電腦表中,但是它是你潛水時的良好保障。潛水時最好要做安全停留,你可以用10%的潛水時間做安全停留。注意:做安全停留時請保留最少35bar/500psi的氣瓶殘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