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潛州

鎖定
潛州,古地名,唐武德七年(624年),於於潛縣浙江臨安市於潛鎮)置潛州,領於潛、臨水(臨安市城區)兩縣;武德八年廢潛州,臨水縣併入於潛縣,仍屬杭州
中文名
潛州
類    別
古地名
今所在地
浙江杭州臨安

潛州簡介

秦屬鄣郡地,西漢初屬楚王國,旋屬荊王國,後屬吳王國。景帝前元三年 (前154)屬江都國。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廢江都國,屬丹陽郡地。

潛州古代記載

於潛,西漢置於縣。《 元和郡縣誌》卷二五:“縣西有山,因以為名。”東漢改為於潛。隋作於。今臨安縣之於潛區、於潛鎮,沿用舊名。
於潛縣,西漢置。 秦屬鄣郡地,西漢初屬王國,旋屬荊王國,後屬吳王國。景帝前元三年 (前154)屬江都國。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廢江都國,屬丹陽郡地。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置於朁縣,屬丹陽郡,縣治即今浙江臨安市於潛鎮。東漢時改於朁為於潛。 南朝陳禎明元年(587),於潛改屬錢唐郡。隋作於灊,屬杭州。 唐武德七年(624),於於潛縣置潛州。

潛州於潛鎮記載

臨安市轄鎮。民國年間置潛陽鎮,建國後更名城關鎮,為於潛縣治,1956年更名於潛鎮,1960年併入潛陽公社,屬臨安縣管轄。1961年更名於潛鎮,1984年潛陽鄉併入,1992年凌口、方元2鄉併入。位於市境中部,距市區31.6公里。面積121.8平方公里,人口3.1萬。杭徽公路橫貫境南,於潛至桐廬、到安徽寧國的公路縱貫南北,有公路支線向各村延伸。轄下埠、橫山、昔口、董村、南山、燕村、龍潭、盈村、民幸、自由、棠公、秋村、鶴村、後渚、金家、石佛、甲子山、橋北、南塢、英公、牛上、上駱、謝家、楓凌、周潭、紫竹、方元、銅山、橫嶺、烏金、小昔、更樓、正塢口3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境內有市屬工廠40餘家,鎮村企業達200多家,個體、聯户辦企業近千家。主要有造紙、釀造、印染、輕紡、絲綢、服裝、五金工具、罐頭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等。農業以糧食為主,農林牧全面發展,森林覆蓋率76%,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經濟特產有茶葉、蠶繭、橘子、白果、栗子等。境內有觀政潭、祈祥塔等古蹟,北宋蘇軾曾登臨賦詩。由台灣愛國人士,95歲高齡的餘烈先生(原籍本市太陽鎮下太陽村人)投資2.5萬美元,於1994年建造一座博物館,陳列書畫、文物等。1995年已接待上萬名參觀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