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潛山市博物館

鎖定
潛山市博物館(皖光苑),位於安徽省潛山市梅城鎮皖光苑路28號,佔地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隸屬潛山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9] 
1983年9月15日,成立潛山縣博物館。1984年10月26日,潛山縣政府將博物館新址選在梅城鎮彰法山皖光苑路28號。1986年6月24日,安徽省文物局興建博物館。1989年1月,潛山縣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 [2]  [9]  截至2019年末,潛山市博物館有3034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045件/套,舉辦展覽6個,開展教育活動24次,參觀人數30.5萬人次。 [10] 
潛山市博物館先後被命名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社科知識普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古皖文化實踐基地。 [1] 
中文名
潛山市博物館
外文名
Qianshan Museum
地理位置
安徽省潛山市梅城鎮皖光苑路28號
佔地面積
35000 m²
類    別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87年10月
開放時間
9:00—17:00(16:30停止入館)
門票價格
免費
藏品數量
3034件/套(截至2019年末)

潛山市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0年9月,潛山縣人民政府設編成立潛山縣文物管理所,在縣文化館大樓辦公,內設文物庫房。
1983年9月15日,正式設編成立潛山縣博物館。
1984年10月26日,潛山縣政府將博物館新址選在梅城鎮彰法山皖光苑路28號,佔地面積2.9萬平方米。
1986年6月24日,安徽省文物局撥專款十六萬元,興建博物館。
1989年1月,潛山縣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
2008年3月26日,潛山市博物館向社會公開永久性免費開放。
2012年,潛山市博物館徵地十五畝建設張恨水墓園和張恨水紀念館。
2014年7月18日,張恨水墓園及張恨水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2]  [9] 

潛山市博物館建築佈局

潛山市博物館綜述

潛山市博物館
潛山市博物館(2張)
潛山市博物館佔地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主體建築坐南朝北,為磚混二層框架仿古結構。樓體既有現代設計理念,又溶入了中國傳統建築風貌和高台式建築格調,名稱為“文物綜合大樓”(上層為精品文物展示區,下層為文物庫房)。東西兩邊各有一幢一層仿古建築的行政辦公區與公共用房;前面110米處有兩個名人陳列館,中間是盆景園與休閒區;東南角廣場中屹立着一座高43米的宋代古塔。館內建築整體仿徽派建築風格,亭台樓閣、朱欄花欞,廳堂橋榭、粉牆黛瓦,典雅優美。陳列展廳總面積為1500平方米,分五個展廳。 [9] 

潛山市博物館展廳

基本陳列
潛山市博物館基本陳列有《歷史文物精品陳列》《古生物化石陳列》《館藏銅鏡陳列》《程長庚陳列館》。 [1] 
《文物精品陳列》陳列形式由安徽省博物院藝術陳列部設計,分為《薛家崗》《青銅器》《兵器》《玉雜器》《陶瓷器》《漆器》、結語七個專題,通過近200件(套)的文物展品及插圖、文字説明、燈光等輔助展品的運用,較全面地向觀眾展示了潛山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可以在這裏觀賞到能代表新石器晚期的薛家崗文化的精粹文物、春秋戰國和兩漢時期的精美銅器、玉器和漆木器,各個歷史時期的陶器,宋、元、明、清的瓷器珍寶等,從而領略到潛山燦爛輝煌的歷史文物。
《館藏銅鏡精品展》精選戰國至明清青銅鏡近百件,它以純熟的工藝,瑰麗多姿的風格,變幻無窮的紋飾銘文,展示着古皖文化的風采,揭示出中國不同歷史時期青銅鏡製造藝術和銅鏡發展歷程,從而使人們瞭解當時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等信息。
《古生物化石陳列》以百餘件古生物化石標本、模型為依據,介紹古新世中晚期(距今約6千萬年)齧齒類、鈍角類、爬行類古生物的演變進化歷程,從而展現出本地區為亞洲哺乳動物的發源地之一。
《京劇鼻祖程長庚陳列室》《通俗小説大家張恨水生平展》兩個陳列主要都是運用家譜、遺物、道具、大量真實的圖片、照片、生平的趣聞趣事,研究史料等再現兩位世界文化名人當年的風采。 [9] 
臨時展覽
潛山市博物館為活躍豐富羣眾文化生活,並滿足不同層面的觀眾的文化需求,該館運用自辦、引進、合作聯辦等多種形式的辦展方式,成功舉辦了《台灣中華書道協會書法展》《古皖文化民俗展》《迎奧運,天柱山根雕藝術展》《民間藝人剪紙展》《梅城梅花盆景展》《潛山先進黨員事蹟展》等,通過臨時多變的展覽,吸引更多地觀眾走進博物館,帶動參觀博物館人氣,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功能作用。 [9] 

潛山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潛山市博物館綜述

潛山市博物館藏品來源於考古發掘、涉案移交、社會捐贈、徵集(購)等。藏品類別有石器、陶瓷器、青銅器、金銀器、漆木器、玉器、字畫、化石等。 [9]  截至2019年末,潛山市博物館有3034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045件/套。 [10] 

潛山市博物館重要藏品

潛山市博物館重要藏品有:
1、以薛家崗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石、陶器最具有特色,如:能成組的奇數多孔石刀,楓葉形的石鉞、石鏈,折腹形的陶鼎,側裝鑿形、鴨嘴形實足的陶鬻,多孔並內裝小石子的陶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為繪有紅色花果形圖案的九孔石刀。
2、以種類形式多樣、造型典雅、紋飾精美的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青銅器最具有特點,如:藏品中罕見的口徑為36釐米,線刻幾何紋的戰國銅盆,邊長為10.5釐米格狀花葉紋方鏡,特別是戰國“什四年上郡守臧銅戈”,它真實地反映了楚滅皖、秦滅楚的史實。
3、以反映本地為亞洲哺乳動物的發源地之一的多件化石最具有特徵,如“東方曉鼠”、“潛山安徽龜”,國內發現最大的鱷魚頭化石。 [9] 
館藏文物

潛山市博物館藏品保護

潛山市博物館藏品藏品保管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庫房面積由原來擁擠不堪的50平方米增加到500平方米;製作了30個樟木排架和鐵皮櫃,將書畫、古舊書籍、地契等紙質文物等藏品分類上架,分質地存放保管,以方便查找。尤其重視對一、二、三級珍貴文物的保護,添置10個保險櫃,製作囊匣單獨將其貯藏保存,並配備了兩台立式空調,以隨時調節庫房內的温濕度,從而使藏品得到了有效保護。在規章制度上,建立了《文物庫房安全管理制度》《藏品保管工作人員職責》《庫房管理制度》《藏品進出庫制度》《陳列展覽規定》等規章制度,製作了《入庫人員登記表》《藏品出入庫憑證》等,規範了藏品管理,保證了藏品安全。
潛山市博物館藏品文物研究與修復是該館館藏品保管常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該館率先在全省啓動了漆木器脱水科技保護項目和青銅器除鏽科技保護項目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已成功脱水漆木器23件,成功修復與除鏽青銅器40件。還投資近百萬元對坐落在院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塔進行了修復、清雜、維修、亮化,使這一千年古塔重現昔日光彩,成為潛山古皖文化標誌性古建築之一。 [9] 

潛山市博物館文化活動

潛山市博物館宣傳教育

潛山市博物館藏品專設二級機構宣教部,負責對外的宣傳教育工作。除做好正常開放期間的講解服務工作外,經常深入到大學、中學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開展“入學新生走進博物館活動”,和多所中學共建“德育教育基地”、“古皖文化實踐基地”,編輯出版了一系列潛山縣博物館宣傳冊及簡介,到農村、學校、社區進行上門宣傳、發放。與安慶師範學院歷史系共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每年學院都派老師、學生到館互動,研討古皖文化的一些學術課題。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和中國文化遺產日,開展“兩日”的文物法律宣傳和文物知識的普及活動,義務為廣大市民進行民間藏品的鑑定。為了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該館歡迎和配合中央及省、市、縣新聞媒體到館進行採訪、採風活動,重點宣傳館藏精品的流傳經過、藏品研究、軼聞趣事等;配合中央電視台第四套和安徽電視台的“第一時間”、“經濟視道”等對館藏的重要文物與基本陳列進行了專題介紹。 [9] 

潛山市博物館學術研究

潛山市博物館藏品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館職工的專業理論研究水平,多年來,館內職工多次在國家及省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餘本愛:《潛山發現黃庭堅手書石刻》(《光明日報》1980.4.16)、《潛山發現東漢銅尺》(《文物》1996年四期)、《論薛家崗遺址出土的石刀》(《中國世紀英才論著精粹》);李丁生:《安徽潛山彰法山宋墓》(《考古》1994年第4期)、《安徽潛山彰法山9號戰國墓》(《江漢考古》1992年第4期)、《安徽潛山縣太平村宋潘氏墓》(《考古》2008年第10期)、《潛山出土“二十四年上郡守臧”戈考》(《文物研究》第十二輯)、《潛山黃嶺春秋墓》(《文物研究》第十三輯)、《喬公與喬公墓地考》(《文物研究》第十四輯)、汪宗武:《潛山縣太平塔地宮清理》(《文物研究》第十一輯)、許神明:《清代曾國荃簽發功牌小考》(《文物研究》第十四輯)、《潛山縣元代“先她張氏孺人壙記”考》(《安徽文博》第六期)、餘淑華:《懷寧金雞牌探考》(《文物研究》第十四輯)、《潛山出土宋代初期潘景唐墓誌》(《文物研究》第十六輯)、《安徽潛山出土戰國方形格狀花葉紋鏡》(《安徽文博》第六期);塗愛華《清同治六年剿捻功牌考》(《蘇州文博》第二輯)、李鞫《重修胭脂井亭記考》(《安徽文博》第六期)。 [9] 

潛山市博物館重要活動

2015年8月10日,導演胡玫、製片人郝亞寧等劇組部分成員,來到潛山市博物館的程長庚陳列室專程調研京劇鼻祖—程長庚及徽班進京等情況。 [3] 
2016年1月28日,潛山市博物館舉行冬季消防演練。 [4] 
2016年8月25日,潛山市博物館與餘井鎮開展“温暖之星你我同行”微心願認領活動。 [5] 
2016年11月24日,潛山市博物館、張恨水紀念館與王河鎮文化站聯合舉辦的送展下鄉、進校園、文化惠民活動。 [6] 
2016年12月23日,抗日名將蔡廷鍇與蘇祖馨將軍後裔參觀潛山市博物館。 [7] 

潛山市博物館所獲榮譽

2009年5月,潛山市博物館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為國家三級博物館,並頒牌。 [1] 
2006年12月,潛山市博物館經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AAA級風景區,並頒牌 [1] 
2017年12月,經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AAAA旅遊景區。 [1] 

潛山市博物館機構設置

單位性質:全民所有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縣財政全額撥款。
機構設置:館長、副館長、保管部、羣教部、保衞科、辦公室、研究部五個業務部門。
人員編制、組成:有人員編制9名,在職人全都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員中有副研究員1人,館員2人,助理館員6人。臨時聘用人員14人,安全保衞人員6人,講解員6人,保潔人員2人。
觀眾接待:年均接待觀眾近15萬人次。 [9] 

潛山市博物館參觀信息

  • 地理位置
潛山市博物館位於安徽省潛山市梅城鎮皖光苑路28號。 [9] 
  • 交通指引
公共交通:潛山1路內環、潛山1路外環、潛山8路,體育中心站下車前往。
  • 開放時間
9︰00—17︰00(16︰30停止入館)。 [8] 
  • 門票價格
免費。 [10] 
  • 恢復開放
2022年4月1日起皖光苑景區(潛山市博物館)恢復開放。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