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音

(宋末元初詩人)

鎖定
潘音(1270~1355),字聲甫,為宋末元初新昌南洲村人。十歲時,聞長老談南宋滅亡之崖山之變,潸然淚下,並絕食數日,以示絕望之意。長大後,讀因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的伯夷叔齊傳,擊節憤嘆。衣服禮節,皆仍宋時之舊。掇野蔬以自給。有人勸他説:伯夷、叔齊事蹟乃上古之事了,陶靖節(淵明)心雖為晉,未嘗不食粟,今你何必自苦呢!於是躬耕世田十餘畝,非其力不食。從江西草廬吳澄學程朱理學,後吳澄以朝廷推薦欲任職元朝官吏,潘音表示反對,吳澄不聽,他即與老師毅然決裂,歸裏隱居,築室南洲山中,扁其軒曰“待清”。
本    名
潘音
字    號
聲甫
所處時代
宋末元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新昌南洲村
出生日期
1270
逝世日期
1355
主要作品
有所思
山中寄友人
悼楊侍郎
山居阻雨
聞鵑 展開
主要作品
有所思
山中寄友人
悼楊侍郎
山居阻雨
聞鵑
待清軒遺稿 收起
或勸之著述,他説:《六經》、《語》、《孟》,先儒所言已經很完備了,吾何必為他們做註腳呢?居閒感憤,或形之詠歌,以洩其悲思慷慨之志。讀書有得,往往筆之壁牖間。元至正三年,詔徵天下遺逸,廉訪使檄贊之行,竭力推辭。嘗嘆曰:泉石膏肓,非其時,莫可療也。乙未歲卒,年八十有六。時明太祖渡江,已取太平路。兵火後,卷帙散亡。嘉靖間,七世孫潘日升搜葺其遺稿及讀書錄,並刻之。其著作《待清軒遺稿》及《讀書錄》各一卷,收入《四庫全書總目》。
厲鶚《宋詩紀事》收錄潘音詩5首,分別為《有所思》、《山中寄友人》、《悼楊侍郎》、《山居阻雨》、《聞鵑》。其中《聞鵑》有云:“子規聲切月輪斜,起望諸陵憶漢家。婦女尋芳渾不解,鬢雲爭插杜鵑花”。漢家云云,當是借指宋朝而已,杜鵑鳥是望帝春心託杜鵑,是故國遺民觸目皆是愁思之物,而尋芳踏春之婦女渾然不解,紛紛往頭上爭插杜鵑花,在潘音眼中實在情何以堪。全詩寄沉痛於悠閒中,堪稱別有懷抱。同時,潘音有《讀嶽武穆(即岳飛)傳》詩,其雲:“萬里浮雲入望陰,千山落日正沉沉。當朝自餒中興志,出塞徒勞上將心。臣子終天仇未報,奸邪設險計殊深。惟餘一筐精忠傳,揮淚頻看不自禁。”首聯以寫景烘托岳飛所處時代的政治背景,浮雲萬里,陰霾滿天,千山落日,時近黃昏,大宋江山,正籠罩在陰霾中,置身於西沉落日裏。起筆雄健,意境蒼茫而雄渾,既可視為寫實,也可稱具有寓意。接着轉入當朝最高統治者皇帝與擔負保國安邦重任大臣之間在時局認識上的差距,統治者雖有中興之志,但落實在行動上,卻是一片自餒之氣,使中興口號化解於無形;岳飛之精忠報國,當出諸赤誠之心,但因為當朝最高統治者的自餒,一片丹心,終成徒勞。最後的結局,自然可想而知矣。臣子終天仇未報,奸邪設險計殊深。國恨家仇,欲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雪之,但終於為朝中奸佞秦檜輩設計陷害,以莫須有罪名置於死地,鑄成千古奇冤。大宋江山,自此煙消雲散,惟餘一筐精忠傳,讓後人揮淚頻看不自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