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鑫復

鎖定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長期從事天然有機化學及有機合成化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天然產物合成方面的成就,受到國內外關注。他治學嚴謹,對科研工作精益求精,兢兢業業。70年代以後,作為“三尖杉酯類生物鹼合成研究”最早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參與並實現了五種具有抗癌活性的三尖杉酯類生物鹼的合成,當時處於國際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而後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主持並完成了“油菜甾醇內酯及其類似物的合成”, “赤黴素的化學研究”, “美麗紅豆杉A及B的全合成研究”, “多氧芳香型三環二萜的全合成”, “黃酮木脂素的全合成”, “1,4-苯並二氧六環木脂素的不對稱合成”,“具有生理活性黃酮木脂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鬼臼毒素類手性催化劑的合成與應用”等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教委博士點專項基金項目,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不對稱催化[3 2]成環反應在前列腺素類化合物的合成與應用研究”和“六氫二苯並吡喃類天然產物Machaeriol A-D, Machaerdiol A-C的合成研究”。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80餘篇。主要成果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8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05年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 
中文名
潘鑫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性    別

潘鑫復成長經歷

1937年3月生於河南洛陽,1958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系,1963年從新疆調到蘭州大學任職。1982年至1984年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化學研究院做訪問學者。曾任蘭州大學化學系主任兼分析測試中心主任(1992-1995),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85-1992),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兼職研究員,第八屆甘肅省人大代表,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有機合成化學專業組成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潘鑫復潘鑫復教學

潘鑫復人才培養

潘鑫復 潘鑫復
在抓緊科研工作的同時,潘鑫復教授極為重視人才培養,曾主講過《有機化學》等課程,深受學生好評。為了提高組內學術水平,他堅持每週一次的學術報告,就科研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學術討論,活躍學術氣氛,起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作用。自1985年以來獨立指導並獲相應學位的碩士生43人,博士生36人,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國內外著名教學及科研單位的領導或學術帶頭人。指導在讀博士9人,在讀碩士2人。

潘鑫復激勵與監督

圖片 圖片
潘鑫復教授擔任化學系主任期間,他充分發揮領導班子和學術骨幹的智慧和積極性,完善一套科學有效,公開透明的各項規章制度的考核辦法,採取行之有效的激勵和監督措施,使化學院的各項工作都名列學校前茅,他關心教職工的工作、生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辦事力求公正。他在任期間,化學院的科研論文無論是質量和數量都是學校最好的院系之一,教職工的福利也是最好的。這與潘鑫復教授付出的心血和傑出的領導才能分不開。

潘鑫復國內外交流

圖片 圖片
近年來,先後十次出席國際學術討論會並多次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在國際華人有機化學討論會、全國天然有機化學討論會和全國有機合成化學討論會等大型會議上被邀請做大會報告。 先後應邀出訪法國、瑞士、澳大利亞、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國家和地區,並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化學研究院、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單位建立了聯合培養研究生或科研協作關係。

潘鑫復主要成就

潘鑫復國人的驕傲

植物生長激素研究
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赤黴素化學合成研究,完成了GA5甲酯及GA23甲酯的合成,發現了一種新的赤黴素烯丙基內酯選擇性斷裂方法。
完成了光學活性長孺孢酸兩種對映體的全合成,得到國際同行重視,被1987年《自然科學年鑑》(上海翻譯出版社)化學進展專欄有機化學分項收錄,為當年該年鑑有機化學分項唯一提及的中國學者。
地質生物標誌化合物 地質生物標誌化合物
成功解決了赤黴素GA3水溶性問題,製備出水溶性赤黴素片,質量達到日本、德國同類產品標準,得到生產廠家認可,已應用於生產。

潘鑫復九十年代成就

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木脂素類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
九十年代,潘鑫復教授對具有廣泛生理活性的天然木脂素類化合物的合成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在十多年研究中先後完成了二十多個木脂素類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不論研究範圍及深度上均在國內同類研究中處於領先水平。
建立了一條簡潔而有效的新路線完成了對稱與不對稱芳基取代的呋喃木脂素的合成。
改良並創新了具有雙環[3,2,1]辛烷型與氫化苯並呋喃性結構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和合成方法。
建立了兩條立體選擇性合成苯並二氧六環類新木脂素及黃酮木脂素的全合成路線,並首次完成了香豆素木脂素的立體選擇性全合成,填補了我國在此領域研究的空白。
以Sharpless雙羥化反應和Mitsunobu反應為關鍵步驟,建立了一條立體選擇性合成8-O-4’新木脂素的全合成路線。

潘鑫復八十年代成就

三環二萜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研究
八十年代末,潘鑫復教授對三環二萜的全合成進行了研究,從合成策略、構環方式的新思路,構建了兩條合成多氧芳香型三環二萜的新方法。完成了十多種此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該方法亦適合[6,7,6]三環二萜的合成,具有原料價廉,操作簡便,收率較高,通用性好等特點。
發現一個新的烷基重排反應;建立了一條手性合成三環二萜化合物的方法。

潘鑫復近年來成就

一些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其相關方法學研究
近年來,潘鑫復教授除利用環氧化繼而開環的方法完成了一些吡喃酮類化合物的對映選擇性合成;實現了Daphneticin、( )-Isoaltholactone、( )-Bisasnmol等 十餘個倍半萜類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外,還廣泛涉獵當前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如綠色化學,碳碳鍵的形成和導向性多樣性合成等領域。研究了在離子液中碳碳鍵形成反應;在超聲波的促進下,用DDQ可以選擇氧化烯丙位(苄位)羥基,而另一個羥基構型保持不變,從而合成出在許多天然產物存在的α-羥基酮的結構單元;合成了手性氨基醇、C2-對稱軸雙氨基醇、(S)-3,3’-BINOL、吡啶醇等四種新型手性配體並考察了他們的手性催化性能;開展了乙烯基環氧體系下MIRC及SN2’反應研究,均取得較理想的研究成果。

潘鑫復幾十年如一日

作為一名有機化學家,他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的工作,在有機化學領域做出了很大貢獻。他把滿腔的熱情,奉獻給他熱愛的祖國,熱愛的蘭大。

潘鑫復潘鑫復近期論文

近期發表代表性論文目錄:
1.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ribenzohexadehydro[12]annulene and Its Derivatives in the Ionic Liquid
Yang Li, Jiyong Zhang, Wenkuan Wang, Qiang Miao, Xuegong She, Xinfu Pan
J. Org. Chem. 2005, 70, 3285-3287
2.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Formation of 1,2,3-Trisubstituted Cyclopropane Derivatives
Xingang Xie, Guoren Yue, Shouchu Tang, Xing Huo, Qiren Liang, Xuegong She, Xinfu Pan
Organic Letter 2005, 7, 4057-4059
3. Concise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Obolactone
Jiyong Zhang, Yang Li, Wenkuan Wang, Xuegong She, and Xinfu Pan
J. Org. Chem. 2006, 71, 2918-2921
4. A Facile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1H-Inden-1-one
Bo Chen, Xingang Xie, Jiangping Lu, Qiaoling Wang, Jiyong Zhang, Shouchu Tang, Xuegong She, Xinfu Pan
Synlett2006, (2), 259-262
5. Total Synthesis of ( )-Machaeriol D with a Key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SN2’ Reaction
Qiaoling Wang, Qinggang Huang, Bo Chen, Jiangping Lu, Hui Wang, Xuegong She and Xinfu Pan
Angew. Chem.2006, 118, 3733 –373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