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秉衡

鎖定
潘秉衡,玉器藝術家。直隸(今河北)固安人。十四歲起從事玉器雕琢工作。曾任中國美協會員、北京市政協第三、四屆委員、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監事、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會名譽委員兼副理事長。
1970年8月逝世。 [1] 
中文名
潘秉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2年3月
逝世日期
1970年8月
職    業
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成就
發明了套料取材法
研究成功玉器壓金銀絲嵌寶石技藝
出生地
河北固安
代表作品
珊瑚龍鳳壺
白玉壓金絲嵌寶對瓶
職    稱
研究員

潘秉衡人物生平

潘秉衡1912年3月出生,12歲離開故鄉隨父親到了京城。潘秉衡的父親在王府裏當差,潘秉衡也因此能在王府裏看到許多晶瑩剔透的精美玉器,於是對玉器製作產生了濃厚興趣。 [3] 
14歲時,父親將他送進玉器作坊當學徒,拜吳夢麟為師。潘秉衡好學,那時候他還隨清末如意館畫師鄭一珂學繪畫,隨象牙雕刻師王彬學過牙雕人物設計。也正是這些紛雜的磨礪,練就了他玉雕設計和製作方面的技能。開始了他的從事玉器雕琢工作。 [4] 
潘秉衡與其子潘德珠
19歲時。讓潘秉衡名噪一時,在行業脱穎而出是在他出師後的第二年。一天,有個姓穆的玉商,拿來一塊40釐米,約100公斤重的碧玉厚料,要求加工成1個方形的玉璽,4個整底的茶葉罐,4個花觚,共9件玉器。這在琢玉技術上叫做“套料取材”,工藝難度極大,因為“傷了一個就損了一窩”。當時穆氏跑遍京城大小作坊無人敢接,潘秉衡卻答應下來,不但做出點名要的9件活,而且還多出了一件花瓶,一時轟動整個京城玉界。力於薄胎玉器的研究,併發明瞭套料取材法。 [5] 
1931年的一天,京城有家玉器鋪進了塊上乘的碧玉,欲雕琢成一件“碧玉牛”。活兒快完了,玉匠不慎將牛的後腿從大胯處折斷。作坊裏的人都傻了眼,這可怎麼向掌櫃交代。玉匠急忙找到潘秉衡,尋找解救方法。潘秉衡仔細考慮後説:“我讓你這件掉腿的牛更值錢!”半個月後,玉匠忐忑不安地來拿“碧玉牛”,但見牛腿不但接上了,渾身還佈滿了牛毛,出落得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到修復的痕跡。玉匠大喜過望。交活時,掌櫃多給了20塊大洋,並將《碧玉牛》視為乾隆工,要價高出十倍。於是,業內有了“琢牛布毛,升值十倍”的故事,研究成功玉器薄胎壓金銀絲嵌寶石技藝,人稱“金鑲玉”,是我國玉器工藝史上的創舉。 [6] 
1934年,潘秉衡製作的碧玉方罍和花觚在日本名古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1955年,潘秉衡榮獲首批北京“老藝人”稱號。 [7] 
1956年的一天,潘秉衡所在的合作社進了塊屋瓦形狀的碧玉,這是別人已經取走好料後剩下來的邊角下料,誰見了都搖頭。潘秉衡拿去反覆斟酌,因地制宜地把稍厚一點兒的部分雕成人物,瓦狀的部分雕成粉牆,成功創作出中國玉器史上第一件羣像組合作品碧玉——《待月西廂》。作品以含情脈脈的崔鶯鶯與乖巧伶俐的紅娘立於粉牆之下,牆頭上,張生探身凝視着鶯鶯,深色的邊角被雕刻成萱草和藤蔓、香幾和香爐,把“待月西廂下,迎風户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詩意描繪得淋漓盡致,使該作品成為傳世之作。 [8] 
1957年應聘為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負責首都玉器行業的設計和技術指導,同年被吸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9] 
潘秉衡作品
潘秉衡琢玉講究“俏色”,玉器行業有“一絕、二俏、三花”之説。潘秉衡做過一件手拿雙劍的《白娘子盜仙草》的玉雕精品。他雕刻完這件玉器進行研磨時,白娘子的臉上竟然磨出了一塊黃斑。面對這樣的瑕疵,一般人可能順勢就磨掉了,但潘秉衡端詳片刻順手做了一朵靈芝,咬在白娘子的嘴裏。原本的瑕疵竟然成為點睛之筆,讓人物神態與故事主題更加協調自然,這種非常人之靈性和技藝,簡直出神入化。 [10] 
潘秉衡另一大成就是在傳統薄胎技藝的基礎上研製出胎薄如紙的玉器。他還改革在玉器上鑲金絲、嵌寶石的傳統技藝,攻克了該項工藝原來不平不牢的缺陷,使之成為著稱於世的絕技,也因此贏得了“金鑲玉”的美譽。 [11] 
1960年中國美協為其出版了兩冊《潘秉衡琢玉畫稿》,開創了我國手工業藝人著書立説之先例。 [12] 
潘秉衡書籍與畫稿
1962年春節期間,中國美協和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在北京美術陳列館舉辦了《潘秉衡玉雕展覽》,引起轟動,其作品被譽為“巧奪天工”。 [13]  潘秉衡新中國成立後創作的作品多被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15] 
1970年8月潘秉衡病逝於北京,終年59歲。 [14] 

潘秉衡主要作品

“珊瑚龍鳳壺”、“白玉蕃作薄胎爐”、“白玉壓金絲嵌寶對瓶”和“白玉薄胎葫蘆形鎪空提樑卣”等。在巴黎、華盛頓、紐約、日本東京、名古屋展出,有的並獲金獎。併為國家收藏。1962年中國美協舉辦“潘秉衡琢玉展覽”,這是中國特種工藝史上第一次為藝人舉辦個人展覽。196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潘秉衡琢玉畫稿》。 [2] 
潘秉衡作品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