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氏中國螈

鎖定
2002年冬,科學家在中國寧夏發現了一種距今大約3.55億年的四足動物化石―――中國螈,使四足動物起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這是全球發現的第10種泥盆紀四足動物,是魚石螈類化石在亞洲的首次發現,將亞洲地區四足動物的化石記錄提前了近1億年。
中文名
潘氏中國螈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潘氏中國螈四足動物

四足動物(即具有四肢的脊椎動物或陸地脊椎動物)的出現和脊椎動物的登陸是生命進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正是由於這次生物事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雛形開始形成,地球上才有了龐然大物恐龍,才有了飛禽走獸,才有了我們人類自己。
最早的四足動物出現在大約3.7至3.5億年前的晚泥盆世,這些仍然保留某些魚類特徵的水陸兩棲動物對於探索四足動物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為人類瞭解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從原始沼澤中爬出,並來到陸地上生活的過程提供了最豐富、最直接的信息。經過古生物學家70多年的尋找,全球已發現了9種泥盆紀四足動物,它們分佈在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6個地區。

潘氏中國螈發現意義

在中國螈化石發現以前,與四足動物起源問題關係最直接的泥盆紀四足動物化石在亞洲一直是個空白,亞洲地區最早的四足動物化石記錄只能推到2.6億年前的中二疊世。這次中國螈化石的新發現擴大了泥盆紀四足動物的古地理分佈區域,為四足動物起源問題的探討注入了新的活力,並使得魚類與四足動物之間的進化譜系變得更加完整。
這一發現,將亞洲地區四足動物的化石記錄提前了近一億年,擴大了泥盆紀四足動物的古地理分佈區域,將促使研究者重新審視四足動物起源、早期演化與擴散的已有假説。12月19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報道了這一成果。
四足動物的出現,脊椎動物的登陸稱得上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正是由於這次生物事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雛形開始形成,地球上才有了龐然大物恐龍,才有了飛禽走獸,才有了我們人類自己。
最早的四足動物出現在大約3.7-3.5億年前的晚泥盆世,這些仍然保留某些魚類特徵的水陸兩棲動物對於探索四足動物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為人類瞭解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從原始沼澤中爬出並來到陸地上生活的過程提供了最豐富、最直接的信息。從1929年瑞典和丹麥地質學家在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東海岸發現第一件魚石螈化石,到2000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在賓夕法尼亞州旅遊勝地克林頓縣發現厚頜螈,全球已發現了9種泥盆紀四足動物,都分佈在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6個地區。亞洲地區目前最早的四足動物化石記錄只能推到2.6億年前中二疊世,與四足動物起源問題關係最直接的泥盆紀四足動物化石,在中國、亞洲一直是個空白。

潘氏中國螈動物簡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博士、趙文金博士與英國自然博物館阿爾伯格博士等人根據從寧夏野外採回的一件泥盆紀脊椎動物的下頜標本研究後發現,這件化石標本屬於四足動物。他們將其命名為潘氏中國螈( Sinostega pani)。屬名代表在中國發現的魚石螈類化石,種名贈給在寧夏泥盆系陸相生物地層研究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中國地質博物館潘江教授。與中國螈同層發現的還有大量植物化石,如斜方薄皮木、奇異亞鱗木等,盾皮魚類槳鱗魚、中華魚以及一些正在研究的肉鰭魚類化石。
潘氏中國螈圖片説明
潘氏中國螈圖片説明(7張)
據研究者介紹,從整體上看,中國螈下頜與格陵蘭島發現的棘螈下頜最為接近,要比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澳洲螈下頜進步。根據目前所發現的泥盆紀四足動物證據,可以認為,四足動物大概在3.7億年前(晚泥盆世弗拉期)在歐美古大陸上起源,然後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沿熱帶―亞熱帶海岸擴散到澳大利亞和中國,在3.6億年前(晚泥盆世法門期)魚石螈類全球廣泛分佈。過去的空白只是由於泥盆紀四足動物化石的稀少,相信通過更大範圍的地質調查與野外發掘,在亞洲包括中亞地區和華南有希望發現更多的泥盆紀四足動物化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