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文高

(荔波縣九阡區籍烈士)

鎖定
潘文高,字嶽,水族抗日抗暴英雄。出生於荔波縣九阡區(1957年劃歸三都縣)板南寨一個水族農民的家庭。五年級時抗戰爆發,投筆從戎,被分配到張發奎部第四軍一二一師芷江軍士大隊擔任排長職務,後在同日寇的戰鬥中受傷,一九四一年,傷愈後,離隊返鄉。回鄉後積極為推翻國民黨,打倒貪官污吏而鬥爭,後遭遇殺害,年僅29歲。
中文名
潘文高
民    族
水族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出生地
荔波縣九阡區(1957年劃歸三都縣)板南寨

潘文高早年經歷

潘文高一九三二年以前就讀於家鄉私熟,一九三二年進入縣城小學四年級,僅讀到五年級(即一九三七年),時逢抗日戰爭爆發,這時,血氣方剛的潘文高認為,值此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正當為抗戰效力,報效國家之時,於是,他告別了獨山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決心投筆從戎。

潘文高革命生涯

他先在黃平縣重安江鎮受訓,然後分配到張發奎部第四軍一二一師芷江軍士大隊擔任排長職務,緊接着又到軍官學校去學習,學習結束,即隨部隊開赴鄂東參加廣濟黃梅戰役。部隊整編後,轉編入五十九師前往江西的高安、永豐等地作戰。在高安縣城禦敵中,跟日軍拼搏時,左臂受傷後仍堅持戰鬥,不下火線。後因戰局變化,該部換防長沙以北的汨羅江長樂街一帶,在參加汨羅江長樂街的戰鬥中,他一人就打死了二十多個日本鬼子,立了戰功。參加長沙保衞戰役中,在掩護主力部隊撤退時,他表現得非常英勇、機智、善戰,獨自一人將敵人牽制,讓部隊安全轉移,然後自己邊打邊退,把敵人的炮火全部引向他這一邊。戰鬥非常激烈,他又再次負傷,被送往陸軍十九醫院治療,一九四一年,傷愈後,離隊返鄉。
潘文高回家後,眼看國民黨政府日益腐敗無能,人民生活極端困苦,官吏橫行,魚肉鄉里,社會黑暗,民不聊生。1944年6月,莪蒲鄉公所(即水各鄉)以催收軍糧、積穀為名,將本鄉一名婦女禁閉在鄉公所多日,民憤極大。在此同時,從善鄉(即九阡鄉)公所,變因催收軍糧、積穀,也將潘文高的父親潘齊之扣押在鄉公所。潘文高為之憤憤不來,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號召羣眾抗丁抗糧,並組織當地羣眾拿起武器和國民黨展開武裝鬥爭。提出:“不當兵、不納糧,打倒貪官享太平”和“打富濟貧”的口號。
一九四四年七月某日黎明,潘文高率領羣眾襲擊了國民黨九阡區莪蒲鄉公所,殺死了鄉長覃丕業等七人,同時宣佈成立農民聯軍,自任大隊長。隨即進軍九阡區,駐進潘家寨、李家寨兩個村與駐紮在姑賞寨的國民黨保警隊形成對峙之勢,並揮軍前往引頭寨大地主潘明德家開倉放糧,救濟羣眾。
三天後,潘文高率領農民聯軍,圍攻莪蒲鄉公所及保警隊駐地的姑賞寨,經過與保警隊激戰幾小時,戰鬥逐漸失利後,被迫退守水董巴克卡,繼而移駐上、下水迭寨以北作為據點,與國民黨保安團繼續對抗。
同年十月,荔波、榕江兩縣國民黨政府聯合出兵向九阡潘文高農民聯軍進剿,榕江縣八開區區長王克民率部孤軍深入楊拱大寨後,當即被困受挫,經過幾天拼命掙扎,始得脱身逃走,悻免被殲。荔波縣保警隊進攻九阡也遭失敗退回縣城。自此,國民黨保警隊在九阡地區銷聲匿跡,區、鄉長之流也隨之逃離。九阡地區全為潘文高所率領的農民聯軍控制。此事震驚了國民黨省政府頭目,揚言要派重兵圍剿。
同年十二月,日軍第六方面軍第十一軍第三師團兵第六縱隊,四、五千人由該部隊長松山良政率領從廣西宜山北上,入侵貴州。日軍取道荔波縣佳榮九阡,其先頭部隊於午夜抵達九阡的石板寨,當即遭到潘文高部下潘秀華大隊阻擊,傷亡很大。迫使其停止前進,潘文高當時住離石板寨三華里的水迭寨,聞聽槍聲,立即率部前往增援,抄襲敵後,擊斃日軍多人。交戰中發現敵方火力很猛,憑潘文高在前方跟日軍交戰多次的經驗,深知日軍作戰厲害,武器精良,農民聯軍不能與之正面交鋒,命令停止射擊,立即收兵。並通知寨內潘秀華帶領羣眾迅速往後山撤走,以免遭到日軍炮擊,造成傷亡。天剛拂曉,日軍看清了目標,即命令向石板寨攻擊,炮彈向寨內傾瀉,房屋糧倉幾乎全部被摧毀,寨邊許多古樹遭到炮彈擊中,攔腰炸斷。敵人火力雖如此猛烈,農民聯軍僅一人中彈犧牲。潘文高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和九阡羣眾難以阻擊日本正規軍,絕不能採取阻擊作戰方法對付日本軍隊。便決定利用夜間對敵人進行偷襲以及分段截擊的戰術,並根據日軍的進軍路線,立即具體佈置。從引坑寨前兩壩子楊拱這二十多里的大路上,劃分為三個作戰片段。一是從引坑寨前到板寨姑弄寨腳為一片段;二是從姑弄寨背後到龍場為一片段;三從龍場到楊拱為一片段。分別指令由潘懷義、潘文昭、覃興武、潘三等人指揮。帶領羣眾在各自擔負地段兩側選擇有利地點埋伏,伺機截止敵人。潘文高使用這一戰術取得一定成果;一是由潘三指揮從水巖到楊拱的滴王溝戰鬥中,農民聯軍利用有利地形集中火力射擊,共打死日軍十餘人,聯軍無一傷亡。二是由潘懷義、潘文昭、覃興武等指揮,從姑譚寨背後板黎寨前面到姑弄寨腳這一片段的戰鬥,此片戰鬥最為激烈。除擊斃日軍外,還繳獲了許多槍支彈藥,戰馬、戰刀、軍用地圖、軍旗等戰利品。據統計,這次抗擊日軍的戰鬥前後歷時十餘天,潘文高所率領的農民聯軍共計消滅日軍130餘人,繳獲迫擊炮一門,機槍兩挺,步槍180餘支,以及戰馬、戰刀、太陽軍旗、軍鍋、軍用地圖、防毒面具、軍用望遠鏡、縲馬等。但由於日軍訓練有素,命中率較高,戰鬥十分激烈,農民聯軍潘文、潘昔、潘老柏、潘老磨、覃正華等十三人同時陣亡,潘懷義、潘文秀、潘文周、潘文昭、覃興武等負傷。日軍主力抵達丹寨後,即返退廣西,潰退時日軍驚恐萬狀,並進行報復,凡遇進軍途中遭到阻擊的村寨,均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潘文高所住的板南寨近百户人家就這樣被燒成一片焦土。
在日軍將進入荔波縣境時,國民黨縣長陳企崇早已聞風逃跑,整個荔波縣城頓時處於極度混亂之中,日本軍退走之後,潘文高趁機率領部隊進攻了區長潘柄蘭的家,攻破和燒燬了水利鄉水巖寨大地主吳文海的大圍子,並開倉放糧,散發給附近水族人民。這種打倒官僚地主主持正義的行動,受到了方圓幾十裏水族人民的愛戴和擁護。正當此時,三洞鄉的石老輝、潘雨儒、潘作卿、潘開林等人先後前來九阡找潘文高聯繫,堅決要求加入潘文高的隊伍,同心協力,為推翻國民黨,打倒貪官污吏而鬥爭。潘文高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同飲了雞血酒,結盟發誓,為推翻國民黨而共同戰鬥。

潘文高英勇犧牲

石老輝、潘雨儒、潘作卿、潘開林等回到三洞鄉後即高舉打倒國民黨鄉長韋廷基的旗幟,率千餘人圍攻了韋廷基盤踞的良村,韋廷基在混戰中逃脱,良村這個土圍子也在混戰中全被燒燬。從此,三洞鄉以及水龍、水潘等村寨全為潘文高所控制,在他的影響下,三都縣附近的很多羣眾都自願紛紛起來投奔潘文高領導的起義隊伍。潘文高領導的水族人民起義已成星火燎之勢,國民黨三洞鄉鄉長韋廷基的胞兄、國民黨軍政特務韋廷澤見勢不好,曾向當時國民黨貴族省政府主席楊森報稱:“九阡、三洞兩鄉土匪叛亂,請求派兵進剿”。一九四五年元月楊森命令國民黨部隊預備第十一師副師長鄒麟為剿匪總指揮,獨山行政督察專員周希濂為副總指揮,率領國民黨部隊三個團圍剿。對三洞九阡兩鄉,一方面施加軍事壓力,官兵所至,大肆燒殺,羣眾財物被擄掠一空,另一方面,對潘文高施展了所謂“引蛇出洞”的陰謀,對潘文高駐地九阡竟未出一兵一卒,而派荔波紳士梁一民、朱鵬以及潘文高的摯友歐夢柏等人前來招撫,利用潘文高和歐夢柏感情深厚關係,並由歐出面對潘進行攻心戰。歐反覆稱讚潘文高過去在前方抗戰,現在又在家鄉率領羣眾殺日本鬼子的業績,立了大功,希望今後與政府合作,繼續為國家效力。潘文高為人性情耿直、坦誠,是個講正義、守信用的人,他因與歐夢柏繫結盟弟兄,對歐的勸説深信不疑,即按照歐的指點和接受國民黨縣長劉琦的委派,跟隨歐夢柏前往佳榮茂蘭等鄉鏟煙,這段時間歐對潘表示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想方設法引誘潘文高進城。由於潘文高疏忽麻痹,失去警覺,認為縣長劉琦真的是邀請他進城參加抗戰勝利慶功大會,在他剛走進荔波縣衙門時就被繳械和五花大綁送往刑場,慘遭殺害。潘文高遇難時,年僅29歲。之後,劉琦派人查封潘文高家全部財產,捉拿他的家人,同時沒收了他領導的農民聯軍繳獲的抗日戰利品。
從此,這位獨山中學的優秀學子,水族抗日抗暴英雄潘文高和他所領導的起義隊伍,就這樣被國民黨鎮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