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多拉

(大熊貓)

鎖定
潘多拉,大熊貓。1938年3月,被灌縣(現都江堰市)的大山中帶回華西壩。1941年5月13日,“潘多拉”在美國去世。是1949年之前在國外生活時間最長的一隻大熊貓。 [2] 
(概述圖 [2] 
中文名
潘多拉
大熊貓
去世時間
1941年5月13日
1938年3月,華西協合大學收到紐約動物協會“希望得到一隻大熊貓幼仔,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一對幼仔”的請求,由於華西協合大學和該協會的紐約州立大學有間接合作關係,此項請求得到重視。負責操辦此事的華西協合大學生物系主任丁克生立即給山裏的狩獵人寫信説明情況。不久,丁克生的夫人親自從都江堰的大山中帶回了一隻活潑可愛的大熊貓幼仔,併為其取名為“潘多拉”。在西方神話中,潘多拉是魅力無限的女神,被認為是諸神賜予人類的禮物,將這隻大熊貓取名為潘多拉,足見外國人對它的熱愛和追捧程度。當時,中國的半壁江山已被日寇佔領,出於安全和健康考慮,丁克生決定讓“潘多拉”先在華西壩生活,再擇期送往美國。
於是,“潘多拉”在華西壩生活了3個多月。淘氣又可愛的“潘多拉”經常在華西壩的大草坪上玩耍,華西壩上加拿大學校的孩子們一放學就來跟它親密接觸。
1938年5月18日,華西協合大學化學系主任陳普儀受丁克生所託,利用一家人回加拿大休假的機會,順道將大熊貓“潘多拉”帶到美國。在陳普儀精心照料下,“潘多拉”先到重慶,再由重慶經香港、菲律賓、夏威夷、舊金山,最後順利到達紐約。據陳普儀回憶,這一路上充滿了艱辛:從成都到重慶,是乘汽車走盤山公路,翻越龍泉山時,有五十多道拐,為了安全,車開得相當慢,幸虧“潘多拉”能適應,並未出現異常。從重慶到香港是乘飛機直飛,中途每每經過日軍佔領區,他都不免提心吊膽。到達香港後,搭乘“克里夫蘭總統號”橫渡太平洋,為了避免和日本軍艦相遇,“克里夫蘭總統號”不得不靠赤道線東行。而大熊貓是怕熱不怕冷的動物,那段時間,“潘多拉”常常熱得喘不過氣,陳普儀完全顧不得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孩子,時時刻刻關照着“潘多拉”。
到達夏威夷後,當地為陳普儀一家和大熊貓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為他和“潘多拉”獻上了花環。幾天後,“克里夫蘭總統號”終於抵達舊金山,“潘多拉”立刻成為了轟動美國的“新聞人物”。當它在紐約動物園亮相時,一天竟有3萬多遊客排隊進園,只為一睹它迷人的風采。
1941年5月13日,“潘多拉”在美國去世。它是1949年之前在國外生活時間最長的一隻大熊貓。它從華西壩東渡美國,成為華西協合大學開展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寄託着中美友好往來的美好夙願,是當之無愧的友好使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