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

鎖定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2011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成交價2.2億元。媒體報道稱,2011年在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以1.8億元起拍,最終以2.2億元成交。網民和專家均質疑此物件的真實性。有專家表示,漢代人席地而坐,不存在這樣的“凳子”。2012年2月,江蘇邳州商人最終承認“漢代玉凳”是經他手由明代材料組裝所成。
中文名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
所屬年代
漢代
重    量
化妝台265.2斤,坐凳72.7斤
成    色
玉質青黃色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物品簡介

漢代玉凳 漢代玉凳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簡介
體積:化妝台127.3×81×47.8cm,坐凳體積為45×45×32cm;
結構:以大小玉板按照榫卯結構組合而成,玉製傢俱中極為少有;
樣式:台桌由十扇圍屏拼合構成,圍屏樑上浮雕螭紋。坐墩面板及四周以龍鳳穿花紋為主,腿足及大邊浮雕螭紋。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天價拍賣

圖片資料 圖片資料
2012年春節期間,除去紅紅火火的過年新聞,一條“漢代玉凳”在貼吧、微博等網民聚集地引發熱議
2011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是“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成交價2.2億元。但很多網民指出,漢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還沒發明呢!
專家也表示,從“漢代坐凳”的圖片上看,它屬於“高坐器具”,不符合漢代的禮制和貴族文化特點,也不符合當時的服飾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傢俱。
有業內人士表示,明顯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價,買家“人傻錢多”的可能性不大,而有通過自買自賣“洗錢”及準備騙貸之嫌。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各方説法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網民熱議

2.2億“漢代玉凳”創拍賣紀錄
在貼吧和微博,網民都在熱議“漢代的凳子”。
漢代玉凳 漢代玉凳 [1]
記者調查得知,關於這把“漢代凳子”,媒體報道稱,在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2011年古代玉器專場拍賣會”上,“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以1.8億元起拍,最終以2.2億元成交。據悉,它創下新的玉器拍賣紀錄,同時它也是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
記者隨後登錄中嘉拍賣公司網站查詢,很快找到了關於這套拍品的記錄,與上述情況完全相符。
這套玉器,被拍賣公司説成是一套“讓今人看後歎為觀止,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歷史價值”的文物珍品。但它被很多網民嘲笑為“作假不專業”:大家紛紛指出,按照一般的歷史常識,漢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當時還沒發明凳子!
隨後,記者查詢了大量資料。按照通説,凳子的最初形態為西域的“胡牀”,而後演變為凳子,隋唐時期逐漸盛行。漢代古人皆習慣席地而坐。漢代時確有“胡牀”傳入中原,但樣式與被拍賣的“天價玉凳”大相徑庭。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專家質疑

漢代人席地而坐何來“漢凳”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邵曉峯對古代傢俱有深入研究,並就凳子的起源問題撰寫過論文。
邵教授看過記者通過電郵發過去的實物照片後,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漢代不可能有這樣的梳妝枱和凳子”。
按照拍賣公司的説明,“漢代玉凳”為45×45×32cm。邵教授解釋説,在中國傢俱發展史上,漢代人的起居方式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為主,以席、幾、牀、榻為主要的生活器具。
漢代時從西域傳來的凳子雛形——胡牀 漢代時從西域傳來的凳子雛形——胡牀
“這種凳子屬於‘高坐’,當時根本派不上用場。這和當時的禮制與貴族文化的特點有關。漢代確實也有一種類似於凳子的傢俱,但它不是讓人休息用的,而是用來擺東西,叫‘幾’,而且是矮扁形態的。”
他告訴記者,從圖片來看,這套漢代梳妝枱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宮廷傢俱。“我觀摩過很多故宮的梳妝枱,和有的比較像。”他説。
湖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黃清敏則從史學角度論述了漢代為什麼不可能有凳子
漢代,人們以跪坐為合乎禮節的坐姿,還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為基礎的禮儀制度。臀部坐着,雙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現代坐姿,古代時叫“箕踞”,被認為極其不禮貌。
一位不願具名的服裝設計師則從“褲子歷史”的角度詮釋了漢代為何不會有凳子。她表示,中國古時,褲子只有褲筒沒有褲襠。漢代連襠褲從西域傳入,但除士兵和勞工出於方便穿它外,上等人仍然只穿“開襠褲”。
因此,雖然古時褲子只穿在裏面,外面都會套着“裳”,但“高坐”的話仍然不雅。之後隨着胡人文化的交融,隋唐時期連襠褲開始普及,椅凳這才有了“坐”的可能。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拍賣公司

古玩的真假沒人能説了算
這套“古玉傢俱”到底是珍品還是贗品?記者採訪到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軍。
黃建軍表示,他已經知道網民的非議,“鑑定界很混亂,沒有舵手。古玩的真假,沒人能説了算。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只能保持沉默。沒有必要跟他們爭,因為爭來爭去也沒有説理的地方。”
他還説:“的確應該對拍賣品進行鑑定。但我們不知道去哪兒做,沒有一個國家承認的鑑定機構。”
他接着説:“拍賣公司只是中介機構,不保證拍賣品百分之百是真的。要是買大白菜,説5毛錢一斤那就是5毛,有公認的標準。古玩沒有這個標準。其實古玩收藏,打眼也是一種樂趣。” [2]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承認組裝

有相關報道稱“漢代玉凳”確是出自邳州一趙姓老闆之手,但是該老闆對此矢口否認。並且説法多有反覆。2012年2月25日下午,趙姓老闆表示所謂的“漢代玉凳”是經他手由明代材料組裝所成。
“漢代玉凳”
出自邳州運河鎮向陽村?
“漢代玉凳”到底是“國寶”還是“贗品”的爭論在沉寂一段時間後,再次發酵並持續升温,導火線是江蘇邳州當地“拉呱論壇”發佈的一則網帖。該帖是2012年2月22日發出的,詳細列明瞭所謂漢代黃玉梳妝枱及玉凳在邳州生產製作過程,甚至也列出了最初造此玉凳的玉器商名稱。該帖子描述説,“一個叫趙某某的人從2010年開始,歷時3個月在李口古玩玉器城加工而成,當時成本為50多萬元。”
在邳州有一個黛寶玉寶玉石行業協會,該協會會長汪如棉是20世紀70年代邳州玉雕廠的廠長,在邳州玉器行業浸淫40多年。汪如棉主動提及,那件漢代玉凳是邳州一個年輕人造出來的。“在2010年製作的過程中,我還先後多次被請去指導,主要在造型和圖案設計方面提一些建議。”關於製造者的姓名,汪如棉一直沒有透露。不過他稱,造“漢代玉凳”的人就在邳州運河鎮向陽村。
“玉凳製造者”:
玉凳用明代材料組裝
2月23日晚,老虎玉器店老闆趙軍被問及“漢代玉凳”時,他説:“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時間,僅那件梳妝枱22個工人就用了7個月,都是分部件生產好,然後再進行組裝的。那套玉凳、玉梳妝枱組合是根據明代的老件仿造的東西做好之後,2010年賣給了河北石家莊的“老王”,是以工藝品出售的,售價260萬,“光料錢就上百萬,我怎麼也得賺點”。他説,最近兩年原材料價格瘋漲,如果放到現在能值500萬。“賣出去後他們怎麼操作我不知道。”趙軍稱,目前他手中還有不少“好東西”,包括一件價值300萬的明代桌子和價值100萬的漢代貴妃榻。
2月24上午,調查者表明身份後,再次和趙軍取得聯繫。這次趙軍矢口否認,他稱,“這些都是傳言,吹牛的。”趙軍説“漢代玉凳”是從他手中流出的,但東西是明代的。“2010年,我從別人手中收來的都是部件,我買這個東西,花了不少錢。之後又花費幾個月時間,才給套到一起。組裝時,確實使用了膠水。後來幾個邳州人看中了,他們給賣到了石家莊。”
然而2月24日下午,一網絡媒體一則《造假天價“漢代玉凳”產自邳州 以成本的百倍拍出》的報道推出後,趙軍和汪如棉的説法發生了逆轉。汪如棉稱“玉凳”是否產自邳州,他不想再説,但玉凳子確實是假的。而趙軍的態度在經歷肯定、否認、部分肯定、再次全盤否認後,他答覆是:“一天接了幾十個電話,很鬱悶。我沒做玉凳,網上報道不可信。”
2月25日下午,趙軍表示玉凳是經他手由明代材料組裝所成,與他第三次受訪時説的相同。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