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滾動勘探開發

鎖定
滾動勘探開發是一種針對地質條件複雜的油氣田而提出的一種簡化評價勘探、加速新油田產能建設的快速勘探方法。當油氣田進入勘探開發成熟期時,滾動勘探開發是增儲穩產的主要手段 [1] 
它是在少數探井和早期儲量估計,在對油田有一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將高產富集區塊優先投入開發,實行開發的向前延伸;同時,在重點區塊突破的同時,在開發中繼續深化新層系和新區塊的勘探工作,解決油氣田評價的遺留問題,實現擴邊連片。這種“勘探中有開發,開發中有勘探”的勘探開發程序。
對複雜斷塊、巖性或者裂隙性油氣藏等複雜地質條件的地區,經勘查已獲得部分探明儲量和控制儲量,但需要採用勘探、開發相結合的方式才能逐步勘查開發的制度,是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管理的特別制度之一。由石油、天然氣探礦權人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提交本辦法規定的有關資料,經批准,領取滾動勘探開發的採礦許可證 [2] 
中文名
滾動勘探開發
外文名
progressiv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特    點
立足整體經濟效益

滾動勘探開發介紹

對於複雜斷塊和巖性圈閉及複雜裂縫性油氣田,在完成地震詳查、精查或三維地震,並鑽了評價井後,在儲量計算參數基本取全、含油、氣面積基本控制的情況下所計算的儲量(相當其它礦種的C級儲量)。由於這類油氣田構造巖性均較複雜,不可能在短期內認識清楚,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常採取“滾動勘探開發”。故部分開發井具有兼探井的任務,應補取算準儲量的各項參數。在投入滾動勘探開發後的三年內,經複核後基本探明儲量可直接升為已開發探明儲量 [3] 

滾動勘探開發基本特點

(1)勘探開發緊密結合、增儲上產一體化是滾動勘探開發的基本做法
石油勘探解決的問題是石油資源有沒有,有多少的問題,其最終目標是儲量,而石油開發要解決的是可以生產多少石油,怎樣才能提高石油的產量和採收率,二者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滾動勘探開發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勘探中有開發、開發中有勘探”,二者成為一個整體,“增儲上產”一體化。
具體到滾動勘探開發實施過程中的評價井和開發井,其作用雖有明顯的區別,但又都具有勘探開發的雙重特性:滾動評價井一方面承擔着搞清油藏地質特徵、計算油氣地質儲量、為編制初步開發方案提供依據的任務;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次開發井網的一部分,肩負着油氣生產的任務。早期滾動開發井承擔着深化地質認識、核實油氣資源、增儲上產的任務,因此兼有探井的性質。
(2)立足整體經濟效益、達到速度和風險的綜合平衡,是滾動勘探開發追求的目標
將油氣勘探工作嚴格劃分區域普查、區帶詳查、圈閉預探、油氣田評價的油氣勘探程序具有階段明顯、步驟清晰、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基本特點,對於保證勘探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這種將勘探與開發嚴格區分開的做法所引發的缺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在一個複雜油田發現以後,由於必須在含油範圍內部署大量的評價井,才能準確獲得油氣藏的各種參數。其主要後果是,勘探週期過長,油田長期不能投產,因此勘探效率低下;勘探投資積壓,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表現為經濟效益低下;油田產量上不去,滿足不了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表現為社會效益低下。
滾動勘探開發與常規勘探程序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本着“階段不能逾越、程序不能打亂、節奏可以加快、效益必須提高”的原則,簡化評價勘探,加速油田投產。一方面,它加快了開發建設的速度,但另一方面又提高了開發井的風險性。尤其是早期部署的開發井,存在較高的風險性。所部署的開發井有一部分 (20% -30%)落空,是允許的、也是正常的。由於需要在開發過程中部署一定數量的評價井去逐步深化地質認識,解決勘探中的遺留問題,必然會造成勘探總週期的延長,但是這一做法卻大大降低了勘探的風險性,大大提高了探井的成功率。
由此可見,滾動勘探開發不是單從油田勘探、油田開發、地面建設的某一個方面來片面衡量經濟效益,主觀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將勘探成果、開發效益、油建效果視為一個整體,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達到整體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開發方案的反覆調整、地面建設的多期次性,是滾動勘探開發的必然結果
常規整裝油田開發層系開發井網的設計一般在初期就可以確定,並且能夠穩定一定的時間,但是對於滾動勘探開發的複式油田和複雜斷塊油田,只能在滾動運作中伴隨着地質認識程度的加深來逐步完善,不可能一開始就有系統的井網及層系設計,而是一個井網由稀到密、層系劃分由粗到細的逐步實施過程。
複雜油氣田的油氣性質變化很大,油氣水分佈不完全清楚,對這種複雜類型油田的地質規律的多次反覆認識、開發方案的多次調整實施,必然導致地面建設的多期次性。新的含油區塊的不斷髮現,新層系的勘探不斷取得進展,開發生產能力逐步提高多期的地面建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油氣處理、油氣集輸等地面工程不能一次配套、超前完成,不然就會造成資金的積壓與巨大浪費。

滾動勘探開發開發目的

目前滾動勘探開發的目標主要是斷塊油藏和巖性油藏。一是在油田內部及周邊取得儲量產量貢獻,做強在生產油田,油田可持續發展;二是落實優質儲量,盤活難動用儲量,邊際油田或油藏投入開發;三是落實周邊潛力,低在評價項目的開發投資風險或規避重複投資 [4] 
滾動勘探開發目標評價綜合決策過程須重點做到“三結合與一統一”,即地質油藏分析與生產設施分析相結合、潛力評價與開發實施(調整挖潛)相結合、探井井位與開發井井位相結合,目標評價統一部署,優選排序。在此基礎上,“多維度”優選開發評價井井位,採用多種鑽探方式,實現探井向開發井的轉化,促進增儲上產,提高整體效益 [4] 
井位優選的原則
滾動勘探開發井位優選須遵循以下具體原則:在整體部署基礎上,合考慮不同資源潛力方案的井位部署,選井位,井位既要滿足評價目的,不影響後續井網的部署。
優選井位的要點為:①分析潛力目標與周邊現有設施或待建設施的關係;②確定評價井的鑽探方式(大位移、保留井口、快速評價);③推演相應的開發方案;④選擇關鍵部位部署評價井;⑤做出鑽後可能的預案 [4] 

滾動勘探開發開發方法

滾動勘探開發主要有4種形式,分別是老區擴邊、發現新塊、發現新層系和新區滾動勘探開發 [1] 
首先進行構造描述,分析斷層成因,研究整個區塊受力情況,查明斷層空間展布,確定油藏總體形態。進行構造精細解釋成圖,充分利用三維高分辨率地震資料,結合鑽井、測井、開發動態等資料標定層位,精細解釋成圖。進行誤差校正,在初步完成構造圖後,利用人機聯作解釋系統,用斷面圖進行斷稜校正,用水平切片進行局部高點校正,用連井地震剖面進行內部小斷層校正。
其次進行儲集層描述,確定研究區沉積體系及主要儲集層類型,綜合運用各種資料劃分儲集層單元,建立儲集層靜態模型 [5] 
最後進行油藏描述,確定區塊油藏圈閉類型及分佈形態。根據鑽遇油層情況,結合地震剖面的層位追蹤,製作油層頂面構造圖及等厚度圖。提取三維地震信息中能反映油氣的有效參數,利用多種油藏描述新技術確定油氣富集帶,並對空白區進行儲集層含油性橫向預測 [6] 

滾動勘探開發開發程序

對於一個複雜的構造地層、巖性圈閉帶或者複雜斷裂帶,在預探發現工業油氣流之後,通常要採用滾動勘探開發程序。
以區域油氣成藏規律為指導,細落實圈閉;強調區域資料類比分析,規避評價風險;加強區域儲量參數規律認識,把控資源規模,進而為整體方案編制、鑽探井位優選提供決策依據 [4] 
一般地,滾動勘探開發程序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即早期滾動勘探開發和晚期滾動勘探開發。前者是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維地震解釋成果的基礎上,通過預探或短期的評價勘探之後,由於油田地質條件非常複雜,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逐塊逐層落實探明儲量,為了少打評價井,縮短從獲工業油流到油田開發的時間,提高經濟效益,實行開發向前延伸。在落實基本探明儲量的油氣富集區塊,開闢生產實驗區,用生產井代替部分評價井,深化對油藏地質特徵的認識,同時研究油田的驅動類型、開採方式、計算未開發探明儲量可採儲量,編制一次開發方案。
晚期滾動勘探開發則是對已經提交未開發探明儲量的地區實行一次開發方案實施過程中,利用少量的評價井對開發過程中所認識到的新層系和新區塊進行評價勘探,旨在繼續擴邊連片,為開發提供新的接替區。

滾動勘探開發開發階段

勘查許可證的有效期限。一般礦產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3年,石油天然氣勘查許可證最長為7年。需要延長勘查工作時間的,可以申請延長,但每次延續時間不超過兩年,石油天然氣滾動勘查開發的許可證延續期限為15年,不得延長。探明儲量的區塊,應當申請辦理採礦許可證 [2] 
一、滾動勘探階段
指在複雜斷裂帶發現工業油氣流後,通過進一步的預探工作,確定有利的油氣富集區塊後,落實圈閉,加深地質認識,併力爭獲得高產工業油流。
二、滾動評價階段
評價井獲工業油氣流之後即進入滾動開發設想階段,主要目標是基本落實儲量並提供可開發的地區,其主要任務包括:1.早期油藏評價2.評價井鑽探3.跟蹤對比和滾動作圖
三、滾動開發階段
在第二批評價井鑽探達到預期目的並與原來的認識基本一致時,斷塊即轉入滾動開發階段。這時應以完成上報探明儲量和儘快建成生產能力為目標。
四、全面投入開發繼續滾動階段
在富集區塊全面投入開發一段時間以後,要針對開發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矛盾,進行再認識,即進行第四次評價。其目的是提高儲量的動用程度和水驅控制程度,改善開發效果,提高油田的採收率。其內容應包括精細的構造描述和儲量復算、注採井網對儲量的控制程度及適應性分析、儲層水淹特徵及剩餘油分佈規律分析、地面管網和工藝技術的調整等多方面。經過這一輪的評價,就可以編制綜合調整方案。
參考資料
  • 1.    於正軍,韓宏偉,王福永. 東營凹陷滾動勘探開發技術研究與應用[J]. 石油勘探與開發,2003,(02):46-48.
  • 2.    封吉昌 主編.國土資源實用詞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1.
  • 3.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大學 編;劉希聖 主編.石油技術辭典.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6.第165頁.
  • 4.    李茂,朱紹鵬,鄒明生,漆智,肖力. 潿西南凹陷複雜斷塊和隱蔽油氣藏滾動勘探開發實踐[J]. 中國海上油氣,2015,(04):73-79.
  • 5.    陳壽康,李學田.管理、技術、效益[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67-68.
  • 6.    劉企英.利用地震信息進行油氣預測[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17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