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滑葉山姜

鎖定
滑葉山姜(Alpinia tonkinensis Gagnep.)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近無柄,葉舌2裂,總狀花序頂生,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花通常2朵聚生,花萼棒狀,花冠裂片長圓形,白色而具紅色脈紋,果球形或橢圓形,種子多角形,有樟腦味,花果期4~12月。
山姜生於林下、田野邊陰濕處,世界各地均有分佈。
中文名
滑葉山姜
拉丁學名
Alpinia tonkinensis Gagnep.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姜目
姜科
山姜屬
滑葉山姜
分佈區域
世界各地均有分佈

滑葉山姜形態特徵

滑葉山姜
滑葉山姜(9張)
莖較粗壯。葉片線狀披針形,長達60釐米,寬約7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革質,兩面均無毛;葉柄長3-6釐米;葉舌長1.5-2釐米,鈍,革質;葉鞘具條紋。圓錐花序直立,長40-50釐米,寬約4釐米,下部無毛,上部密被長柔毛;花3-5朵聚生,花梗極短;苞片卵形,革質,脱落,長1.5釐米;小苞片與苞片相似,惟較小;花萼近鍾狀,長9-10毫米,頂端不規則齒裂,一側開裂至中部;花冠管長7-8毫米,裂片長圓形,長1.5-1.8釐米,內凹,背面被柔毛,後方的一枚頂端有小尖頭,下部具緣毛;唇瓣卵形或圓形,長1.4釐米,寬1-1.2釐米,頂端微凹,基部略收縮;側生退化雄蕊線形,極短,花絲長4-5毫米,花葯長6毫米;子房球形,被絹質長柔毛。花期:2月。

滑葉山姜生長環境

山姜喜温暖濕潤環境,選擇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鬆的地塊作為圃地,定植前將圃地進行深翻25~30釐米,清楚雜草及草根,然後耙細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與土壤拌勻備用。

滑葉山姜分佈範圍

世界各地均有分佈。

滑葉山姜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山姜種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黨種子有青變紅時,選取生長紅襪套的植株作為採種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紅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紅色果皮和白色種衣,於陰涼處用篩子瀝乾種子表面水分,最後將種子均勻播於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釐米,種子間距1釐米保持沙子濕潤。
移栽定植:沙播種子約4個月後出苗,出苗率大於90%,且出苗整齊。出苗後2個月左右(翌年5~6月)、當幼苗長出2片約4釐米的葉片後,及時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釐米×50釐米,栽後覆土壓實,澆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滑葉山姜
滑葉山姜(8張)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長勢健,蓬徑大,根莖處萌芽數量多,適於分株繁殖,全年可進行。

滑葉山姜栽培技術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釐米×50釐米的株行距開穴,每穴放入3-4個小兜,覆土壓實,澆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較淺,勿栽植過深,約半個月萌發新芽。
移栽成活後,進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餅肥。每月1~2次,9約進行追肥,翌年4約在施肥。
山姜實生苗可在定植後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後1年長成株型良好、具有觀賞價值的株叢。

滑葉山姜作用

根莖用作調味香料 [1] 

滑葉山姜主要價值

果實用於開胃、行氣。民間有少量栽培,取根莖作調味香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