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由雲南、廣西、貴州三省20多個民族的優秀兒女組成的,戰鬥在西南邊疆,極具代表性的一支敵後人民武裝。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
時    期
解放戰爭時期
類    型
敵後人民武裝
地    區
西南邊疆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歷史沿革

邊縱一支隊和羅盤支隊在百色與野戰軍會師 邊縱一支隊和羅盤支隊在百色與野戰軍會師
1948年7月,中共桂滇邊工作委員會和雲南省工作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關於加強對邊界地區武裝部隊領導的指示,將滇東南地區的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1縱隊調至桂滇邊界地區,與桂滇邊人民游擊隊第1支隊(原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第1團)合編,成立桂滇邊人民游擊隊,共1600餘人,歸中共桂滇邊工委領導。10月下旬,桂滇邊人民游擊隊以600餘人堅持邊界地區鬥爭;以1000餘人進入雲南省南盤江兩岸山區開展武裝鬥爭。開闢了羅盤、彌瀘、開廣等游擊區,至年底部隊發展到1萬餘人。
解放軍繼續南下,追殲南逃國民黨殘部。 解放軍繼續南下,追殲南逃國民黨殘部。
經中共中央批准,1949年1月1日,桂滇邊人民游擊隊與雲南、貴州境內的部分人民游擊隊在羅平縣合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莊田任司令員,周楠任政治委員,朱家璧任副司令員,鄭敦任副政治委員,楊德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第12支隊,共3萬餘人。7月中旬~11月中旬,滇桂黔邊縱隊在雲南省人民游擊隊配合下,挫敗國民黨軍第26、第89軍和第8軍以及雲南省保安部隊共8萬餘人的“清剿”,殲國民黨軍4000餘人,俘5000餘人,爭取國民黨軍起義2000人。11月下旬至1950年1月,參與策動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起義的活動,配合第四野戰軍主力和第二野戰軍一部進行廣西戰役滇南戰役
1950年3月,滇桂黔邊縱隊番號撤銷,部隊分別編入雲南、廣西和貴州軍區。 [1] 
解放軍野戰部隊馳援昆明 解放軍野戰部隊馳援昆明
1950年1月12日,中共廣西省委、廣西軍區發出“整建地方武裝的指示”。桂西區指揮部所屬部隊奉命陸續集中整編,分別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軍區百色、武鳴、宜山軍分區獨立團和各縣縣大隊、區中隊,成為我軍地方武裝。
1950年2月,第十支隊第四十六團先編為蒙自軍分區獨立團,後又整編為雲南軍區基幹第一團,第四十七團編為宜良軍分區基幹團,各縣護鄉團和大隊,整編為縣公安隊。
從廣西進軍雲南的37師 從廣西進軍雲南的37師
1950年3月,根據雲南軍區命令,邊縱獨立第二團和第一支隊整編,組編為武定軍分區。分區司令員林傑、政治委員梁家、副司令員孫太甲、參謀長李鴻基、政治部主任李曉儂、後勤處長楊林,下轄兩個團。第二支隊奉命整編,大批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留隊人員編入宜良軍分區機關和新一團。撤銷羅盤指揮部和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所屬部隊分別編入雲南、貴州、廣西省軍區所屬軍分區。
第六支隊主力及所屬地方團隊也先後精減整編入曲靖軍分區、昭通警備區及專署公安處和各縣公安隊。3月8日,第八支隊的三十六團、三十七團、三十八團、警衞營及暫編總隊合編為楚雄軍分區主力團。同時抽調730餘名幹部戰士,組建縣公安隊,移交地方公安機關領導。
編餘人員,有些轉業地方政府工作,多數復員還鄉參加經濟建設。江支隊各主力團、獨立營、獨立大隊,奉廣西軍區命令進行整編。第三團、第七十四團整編為廣西軍區獨立第十團。第七十五團一營整編入廣西軍區獨立第九團,一營編入獨立第十團。原粵桂邊縱隊第三支隊第二十三團,以及左江各縣獨立營、獨立大隊,也先後編入龍州軍分區下屬各縣大隊,部分指戰員轉業地方,成為地方黨政骨幹。
奇襲蒙自機場 奇襲蒙自機場
1950年4月1日,遵照雲南軍區指示,以獨立第一團為基礎,組建玉溪軍分區。奉雲南軍區命令,以第四支隊為基礎,整編為雲南文山邊防區部隊,第三十一團、三十二團整編為文山邊防區獨立一團,團長張崇文,政委梁濤明,副團長李武,參謀長李彰慈,政治處主任馬丁;三十五、三十七團整編為文山邊防區獨立二團,團長周劍華,政委肖屏,政治處主任向克勤。第七支隊司令部、政治部人員轉業到地方工作,各團就地劃歸十四軍各師指揮。6月,三十一團改編為保山邊防區基幹團,第三十二團為大理分區獨立營,第三十四、三十五團為麗江軍分區基幹團,騎兵大隊為十四軍軍直騎兵大隊,編餘人員大部分轉業到地方工作。第九支隊奉命成立思普邊防區,支隊所屬部隊編為邊防區基幹一團、二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組織架構

莊田為司令員,林李明為政委,朱家璧為副司令員,鄭伯克為副政委,黃景文為參謀長,張子齋為政治部主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構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

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一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支隊下轄兩個團。1949年9月3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與第三支隊合編為第一支隊,支隊下轄3個主力團,約4000人,司令員林傑,政委梁家。原一支隊第一團和原三支隊第25團第一營編為第十五團;原第一支隊第七團和三支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二支隊

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二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員何現龍,政委祁山。支隊下轄第十二團、第十三團和第十四團3個主力團共3900餘人,以及護鄉第一、二團。10月,又組建護鄉第三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

1949年8月下旬,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擴大會議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三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三支隊,司令員黃景文,政委許南波,下轄第二十三團、第二十五團。9月3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第三支隊與第一支隊合編為第一支隊,原三支隊領導機關編為一支隊領導機關,二十三團改為十七團,二十五團兩個營分別編入十五團、十六團各1個營,團部編入十六團,原二十三團七連編入縱隊警衞營。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羅盤支隊

又稱,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桂滇黔邊縱隊第三支隊(羅盤支隊)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羅盤支隊,司令員楊江,政委劉清。9月,第三支隊與第一支隊合併後,羅盤支隊亦稱第三支隊。支隊下轄第二十一團、二十二團、二十四團、師宗護鄉獨立團、平彝遊擊團、盤縣遊擊團、興義遊擊團、安龍遊擊團和盤北遊擊第六、七、八支隊,共計5000餘人。但羅盤指揮部的機構還一直存在。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四支隊

1949年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撤銷滇東南指揮部,開廣地區的武裝部隊整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廖華、政委饒華。支隊下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七團和警衞團(1950年1月,三十三團編入三十一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

1949年8月1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滇東北地委在宣威落水洞召開會議,正式宣佈將永昆支隊與宣威支隊、沾益支隊合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六支隊,司令員高懷,政委李德仁。支隊下轄第五十二團、第五十四團和第五十六團3個主力團共3000餘人,以及宣威護鄉團、金澤護鄉團、曲馬沾遊擊團、沾益護鄉團、暫編三十二團和威寧遊擊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

1949年6月上旬,滇西工委將分散在滇西北13個縣,擁有4500餘人、3400多支槍的人民武裝分別集中在沙溪、牛街、蘭坪三地進行整訓,整訓後組成“人民自衞軍”。9月9日,滇西工委在劍川召開黨政軍幹部代表會議,貫徹滇桂黔邊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將人民自衞軍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司令員兼政委黃平。支隊下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團等6個主力團和1個騎兵大隊共6700餘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八支隊

1949年8月,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人民自衞團改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八支隊,並任命李鑑洲為司令員,陳家震為政委。9月10日,陳家震在鹿窩召開的軍民大會上宣佈了邊區黨委的決定,但因國民黨軍隊和地方保安團進犯滇西根據地,人民自衞團執行戰鬥任務,未能及時改編。12月中旬,人民自衞團集中在祥雲下莊整編,正式改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八支隊。支隊下轄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團和警衞營,共3000餘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九支隊

1949年9月12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的決定,雲南人民討蔣自衞軍第二縱隊(除挺進支隊外)奉命整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第九支隊,司令員餘衞民,政委張華俊。支隊下轄第四十一團、第四十二團和第四十三團3個主力團和瀾寧整訓總隊、車佛南整訓總隊、鎮江整訓總隊、鎮源整訓總隊和景東整訓總隊5個整訓總隊,約7000人。 [2]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十支隊

1949年6月下旬,嶽世華、馬仲明率桂滇黔邊縱隊第二支隊第十二團到元江窪垤,與雲南人民討蔣自衞軍第二縱隊挺進支隊會師。7月1日,在窪垤建立滇南支隊,8月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改稱滇桂黔邊縱隊第十支隊,司令員黃建涵,政委嶽世華。支隊下轄兩個主力團,共2500餘人。原雲南人民討蔣自衞軍第二縱隊挺進支隊改編為第四十六團,原桂滇黔邊縱隊第二支隊第十二團改編為第四十七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左江支隊

1949年10月下旬,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的決定,左江指揮部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左江支隊司令部、政治部。司令員莫一凡,政委黃嘉。原左江部隊第三團整編後,有500餘人槍,原左江部隊第七十四團整編後,有600餘人槍,右江上游區指揮部主力團編為左江支隊第七十五團,600餘人槍,左江各縣獨立營、大隊也相繼進行擴充整訓。至年底,左江支隊共擁有第三團、第七十四團和第七十五3個主力團,19個獨立營、縣大隊,共6300餘人槍。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右江支隊

1949年9月10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桂西區指揮部,指揮員趙世同,政委週中平(區鎮)。原來的各游擊隊於九十月間進行整編,先後成立第八十三、八十五、八十八3個主力團,平治、都安武鳴3個縣獨立團,第三、第十兩個支隊,以及10個縣的獨立大隊,西山辦事處直屬營、民運工作團和第一、第二、第三3個武工隊。各部隊整編後,按照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原則,建立、健全黨組織和政治工作制度,開展短期的軍政訓練,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到解放前夕,全區共有脱產武裝5800餘人,民兵10000餘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獨立第一團

1949年6月,峨山游擊隊經過發展壯大,發展成為滇中游擊隊。8月下旬,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決定,滇中游擊隊歸入滇桂黔邊縱隊系列,被命名為獨立第一團(又稱滇中獨立團),團長董治安,政委温宗姜,全團共1000餘人,此外滇中各縣護鄉團也歸獨立第一團領導。

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獨立第二團

1950年1月10日,根據滇桂黔邊區黨委的決定,以安(寧)祿(豐)羅(茨)遊擊大隊、邊縱第三支隊第二十五團遊擊大隊、祿(勸)武(定)祿(豐)羅(茨)遊擊大隊及祿(豐)羅(茨)遊擊大隊為基礎,在武定整編為滇桂黔邊縱隊獨立第二團(又稱滇北獨立團),代團長馬英,政委王元昌,全團共1700餘人,下轄3個營,1個政工隊,1個機槍排,1個警衞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