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溪(拼音:xī)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簡牘文字, [2]  形聲字,古字形從水奚聲,本義一般認為是山間的小河溝。後泛指較小的河流,水文學上一般指窄於五米的水流。溪有異體作谿,《説文解字》認為谿本義指山谷,《爾雅》認為指流入大河的小河。這個谿後來作溪。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IEXD
倉    頡
EBVK [2] 
鄭    碼
VPZG [2] 
字    級
一級(3012) [1] 
平水韻
上平八齊 [4] 
注音字母
ㄒㄧ
筆畫數
3+10
統一碼
基本區-6EAA
四角碼
3218₄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谿、嵠、磎、𤲺、𥡙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5]
形聲字。“溪”字最早見於戰國,圖B1來源於包山楚簡,左部為“水”,表示“溪”的本義跟“水”有關係;右部的“奚”就代表這個字的讀音。“”本義是奴隸,於此作不表義的聲旁。銀雀山漢墓竹簡文字(圖B2)和楷書將“水”旁寫作三點水“氵”。《説文解字》無“溪”字,有“谿”。谿,小篆作圖A1,右邊的“谷”表示水是從山谷裏流出來的,而“奚”還是隻表示讀音。依《説文》,“谿”本義為山谷《説文》“谿,山瀆無所通者。”指山谷或山中不與外界相通的溝渠。《爾雅·釋水》“水注川曰谿。”意思是流入大河的小河。這個谿後來作溪。《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規定“谿”為“溪”的異體字(谿用作姓氏和人名時仍為規範字) [1]  。溪流多指山谷間的澗水,即所謂“振溪通谷”(《漢書·司馬相如傳》)。後泛指小河流。 [6-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舊讀qī)
名詞
山間的小河溝。
rivulet;stream
司馬相如《上林賦》:“振溪通谷,蹇產溝瀆。”
溪壑;溪谷
泛指小河溝。
stream
温庭筠《河傳·湖上》詞:“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左傳·隱公三年》:“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溪流;溪澗;清溪
〈文言〉山間低凹狹長的地帶;山谷。
valley
宋玉《笛賦》:“其處磅磄千仞,絕溪凌阜。”

〈文言〉水流會聚的地方。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古地名。唐置。故城在今湖南省龍山縣東南。

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溪、錦、欽、富四州蠻內附。”

(Xī)姓氏用字。



[8-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谷部】苦兮切(xī)
谿,山瀆無所通者。從谷奚聲。
【註釋】①瀆(dú):溝渠;水道。 [11] 

説文解字注

“谿,山𨽍無所通者”注:𨽍,各本作瀆。今正。《𨸏部》曰:𨽍,通溝也。讀若洞。古文作豄。《釋山》曰:山豄無所通,谿。然則許作𨽍明矣。
“從谷,奚聲”注:苦兮切。十六部。 [12] 

廣韻

苦奚切,平齊溪 ‖奚聲支部(xī)
谿,《爾雅》曰:“水注川曰谿。”苦奚切。八。
嵠、溪、磎並上同。 [13]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溪;部外筆畫:10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竝與谿同。《説文》:山瀆無所通者。又水注川曰谿。
《廣韻》或作磎。 [14] 
【酉集中】【谷部】 谿;部外筆畫:10
《唐韻》苦兮切。《集韻》《韻會》《正韻》牽奚切,竝音溪。《説文》:山瀆無所通者。《爾雅·釋水》:水注川曰谿。疏:杜預曰:谿,亦澗也。李巡曰: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宋均曰:有水曰谿,無水曰谷。《左傳·隱三年》:㵎谿沼沚之毛。《荀子·勸學篇》: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又弩名。《戰國策》:谿子少府。注:谿子,弩名。少府所造,射六百步之外。《淮南子·俶真訓》:登千仞之谿。注:谿,蠻夷也。以柘桑為弩。一曰谿,子國名。
又陽匠名。
又獸名。《山海經》:天帝山有獸,狀如狗,名曰谿邊。注:或作谷遺。
又地名。《史記·吳太伯世家》:楚復來伐,次於乾谿。注:楚東境。
又姓。《莊子·田子方》: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數稱谿工。
又複姓。《潛夫論》:吳夫槩王奔楚棠谿,因以為氏。
又通作磎。馬融《長笛賦》:臨萬仞之石磎。注:磎同谿。《廣韻》:或作嵠、溪。
又《集韻》:堅奚切,音雞。《類篇》:蠰谿,土螽,似蝗而小。
又弦雞切,音奚。義同。 [15]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16]

書寫提示

“溪”字書寫演示 “溪”字書寫演示
“氵”窄“奚”寬,頂部“氵”低,底部“奚”略低。“氵”,第二點偏左,在橫中線。“奚”,上窄下寬;“爫”居上,三點上開下合,第二點在豎中線右側;“幺”,寫在橫中線部位,第一㇜(撇折)起筆豎中線,橫段在橫中線上側,第二㇜(撇折)的撇段經田字格中心,橫段在橫中線下側;“大”,長橫從“氵”,側起筆,撇起筆豎中線右側。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ie
西漢



東漢





iei


ie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iəi
北魏後期北齊

iəi
齊梁陳北周隋

iæ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iei
擬音/董同龢系統

iɛi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ɛi
擬音/李方桂系統

kh
iei
擬音/陳新雄系統

iei
[16]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谿
平聲
上平十二齊

開口呼
四等
次清
苦奚切
kʰiɛi
集韻
谿
平聲
上平十二齊

開口呼
四等
次清
牽奚切
kʰiɛi
增韻


平聲





牽奚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齊微

齊齒呼

次清

kʼ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輕移切

洪武正韻
谿

平聲
三齊


次清
牽奚切
k‘i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二威偉畏






[1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片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京承片-京師小片
北京
ɕi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石濟片-聊泰小片
濟南
ɕi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關中片
西安
ɕi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湖廣片-鄂中小片
武漢
tɕʰi
213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川黔片-成渝小片
成都
tɕʰi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合肥
sɿ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洪巢片
揚州
tɕʰi
21
陰平

晉語
幷州片
太原
ɕi
11
平聲

吳語
太湖片-蘇嘉湖小片
蘇州
tɕʰi
44
陰平

吳語
甌江片
温州
tsʰɿ
44
陰平

湘語
長益片-長株潭小片
長沙
ɕi
33
陰平

tɕʰi
33
陰平
舊讀
湘語
婁邵片-湘雙小片
雙峯
tɕʰi
55
陰平

贛語
昌都片
南昌
tɕʰi
42
陰平

客家話
粵台片-梅惠小片
梅縣
hai
44
陰平

粵語
廣府片
廣州
kʰɐi
53/55
陰平

粵語
高陽片
陽江
kʰɐi
33
陰平

閩語
閩南片-泉漳小片
廈門
kʰe
55
陰平
文讀
kʰue
55
陰平
白讀
閩語
閩南片-潮汕小片
潮州
kʰoi
33
陰平

閩語
閩東片-侯官小片
福州
kʰɛ
44
陰平

閩語
閩北片-建甌小片
建甌
kʰai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7]  、漢典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1-15]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71
  • 4.    平水韻 八齊  .搜韻[引用日期2020-01-15]
  • 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19
  • 6.    張曉虎主編.最新漢字趣味字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0:479
  • 7.    張章主編.説文解字 下[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0:358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6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23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825;4161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93;1394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10
  • 12.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1-15]
  • 13.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91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588
  • 15.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66
  • 16.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1-15]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9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