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溜石港村

鎖定
溜石港村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西部深山區,距流村鎮15公里,坐落在北山坡,交通比較方便,全村現有耕地553畝,村域總面積為20693畝,163户人家,441口人,其中男性225人,女性216人,姓氏以張、王、李、趙、鄭、馬、楊、劉、唐為主。均為漢族。
中文名
溜石港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北京市
地理位置
昌平區流村鎮西部深山區

溜石港村歷史沿革

建於嘉慶年,是從山西省洪洞縣棗泥溝大槐樹底下搬遷到此地,當時只有6户。解放前一直歸昌平縣管轄,解放後歸昌平縣高崖口公社,後又改為高崖口鄉人民政府,1997年合鄉並鎮後劃歸為流村鎮。

溜石港村自然環境

地處太行山餘脈腳下,地下層為斷層帶,岩石破碎,是泥石流易發區,全村石子地多,土地少,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村四面環山,村東半公里處是軍事佔地工區,村地形高低不平,全是山溝、山坡地,該村歷史以來以林為主,百分之八十收入來源於林業。由於近些年少雨乾旱,老果樹等經濟林差不多死光,自2002年響應國家政策,全村大搞退耕還林,現全村大部分耕地、荒地、荒溝栽上了小樹,成為退耕還林地。

溜石港村文物古蹟

村西五公里處有一座寺廟,房屋33間,廟前有山門,被日本侵略中國時燒燬,現地名叫了思台,傳説叫摞子台,是穆桂英打仗時摞孩子的地方。1958年人民公社時被國家無償佔用建農場,原屬我村地界,後改為起重機廠時於1966年給我村部分林業補貼。後又改名為北京市工程機械公司。有一座大廠房,幾十間平房,還興建了面積為18畝的足球廠,有一眼機井,幾座小亭子。據瞭解現都空閒,只有幾個人看攤。
村街上有一座武帝廟,因年久失修坍塌嚴重。廟前有一棵古槐。村東半公里有一鰲魚村舊址,於1956年被佔為軍事用地。村民統一搬遷到大興和溜石港村,此地現無駐軍,此地有兩棵古槐,還有一個地方人稱柏安,有一大棵柏樹,人稱柏樹娘娘。過去有一座塔(已被破壞),一坡柏樹。下邊溝裏有三眼山泉,叫大泉、二泉、三泉。山上有鄭家墳,墳前有兩棵柏樹稱之為柏樹門。

溜石港村經濟發展

村依靠政府三農優惠政策和扶貧單位的指導與支持,積極發展經濟,完成退耕還林1500畝,特別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千方百計為村民創造條件,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截止到2006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24萬元,人均勞動所得4430元。
溜石港村地處深山,生態環境好,空氣新鮮,適合發展養蜂業,全村有22户養蜂1150箱。根據村的優勢條件,山場大,植被好,不但適合養蜂,而且更適合搞開發、生態旅遊、休閒觀光等。
該村主導產業是林業和養蜂,尤其是乾果,核桃、杏核大扁等,另還有棗、香椿、柿子。村民積極性很高,年年嫁接自家退耕還林地的各樣樹種,接大扁的最多,五年後就能見效受益,增加農民收入。

溜石港村村政建設

近幾年來,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村級公路,綠化荒山,完成飲水改造管道2500米,道路硬化9萬平方米,電改、電線長2500米,電杆6根,變壓器2台,村級公路及村內,井房砌防護牆25處4000立方米,安裝路燈27盞,搭吊炕136鋪,新建公廁一座,建生態林管護房兩處4間,為改善辦公條件擴建裝修了大隊部。
村公益事業也得到了發展,新建衞生室3間35平方米,建起了圖書室,現有科技文學等方面圖書370冊,組建了秧歌隊,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溜石港村對培養人才十分重視,對高考生制定了獎勵政策,考上重點大學獎勵2000元,大學本科獎勵1000元,大專獎勵500元,重點中學評上名次獎勵500元,先後有4名學生領取獎勵共4000元。連續三年為全村加入大病統籌醫療保險墊付資金2.5萬元,減輕了村民醫藥費負擔。連續三年投資25萬元作為村民生活補助,每人每年發放200元過節費,每户一壺油,42户獨生子女每户多加一人份。投資2.16萬元為100户安裝有線電視墊付初裝費。全村形成了和諧穩定的村風。

溜石港村村史榮譽

1947年建立村黨支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是張德魚,現任黨支部書記是王廷玖,全村共有黨員2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