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準地轉運動

鎖定
準地轉運動(quasi-geostrophic motion)是地球流體的大尺度運動形式,或描述地球流體大尺度運動的理論模型,其存在基於2個假設,即大尺度運動假設(羅斯貝數遠小於1)和Beta平面假設(科氏力與緯度呈線性關係) [1] 
通過準地轉運動導出的位勢高度渦度和等壓面垂直速度的隨時間變化被稱為位勢傾向方程、渦度方程和Omega方程,在天氣預報中被用於分析地面系統隨高空槽脊的動態變化 [2-3] 
中文名稱
準地轉運動
英文名稱
quasi-geostrophic motion
定  義
在渦度方程中, 除散度項外其他各項引入地轉關係而計算的大氣大尺度運動。
應用學科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動力氣象學(二級學科)
中文名
準地轉運動
外文名
quasi-geostrophic motion
提出者
Jule Charney
提出時間
1948年
適用領域
大尺度地球流體運動
應用學科
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流體力學

目錄

準地轉運動發展歷史

準地轉運動及其有關推論的提出者為美國氣象學家Jule Charney,其在1948年給出了正壓大氣的準地轉運動關係,並導出了準地轉條件的渦度方程 [1]  [4] 

準地轉運動定義

準地轉運動將真實速度視為地轉速度(geostrophic velocity)和非地轉運動(ageostrophic velocity)的線性疊加,且非地轉運動的量級遠小於地轉運動 [1] 
等式右側兩項分別表示地轉速度和非地轉速度。在此基礎上,對嚴格的地轉平衡關係:
,考慮非地轉運動打破平衡並帶來速度改變:
對式中的科氏力
引入Beta平面假設 [1] 
可得準地轉速度隨時間的變化:
上式定義了準地轉運動的速度,並可被用於進一步推導位勢高度、渦度等變量隨時間的變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