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湛江方言

鎖定
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的湛江市,除流行普通話外,還流行多種方言。閩南語粵語、客家話三大方言分支在湛江均有分佈,是廣東省內方言最為複雜的地級市之一。
中文名
湛江方言
外文名
Zhanjiang Dialects
分    類
閩南語支、粵語支、客語支
分佈範圍
湛江市全境
閩南語
雷州話與莆田話海南話潮州話同屬“姐妹語系”,屬閩南語系的一支代表方言。
雷州話(Leizhou dialect ),即稱雷語 , 海內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語。屬閩南語系一支,主要分佈於國內的廣東省西南部 、廣西東南部 以及海外的東南亞、歐美華人華僑聚集地區。雷州話通行範圍很廣 ,是雷州半島及周邊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使用語言。今湛江市屬的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麻章區霞山區廉江市南部、桂東南等地都通行雷州話,國內人口覆蓋800多萬,海外人口約150萬,為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雷州話,溯其祖追其源,乃是閩語系的一種。據有關史料記載中原漢族從秦、漢、唐、宋、元、明不同時期分成幾撥途經古莆田暫居而後遷居於雷州半島。
早在秦朝初年(公元前221年)就有一撥莆田先民遷入雷州半島,到漢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雷城便形成了雷州話的雛形,又南宋年間,因戰亂,莆田先民大量移入雷州半島。先民在此繁居,廣散中閩文化於雷,後逐成自為一體之雷州話。雷州城的雷州話是雷州話的正音代表,因為雷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雷州方言始於秦漢,由入粵的漢人帶來閩南語及官話逐漸交融,形成本土化語言。
雷州話有17個聲母,47個韻母,8個聲調,具有獨特的語音、詞彙、語法規範,其詞彙、讀音、語法等方面逐漸與母語、姐妹語產生了差異性變化,深化為雷州半島的地方語言。 [2] 
粵語
本市之粵語較為複雜,各縣區(片)的語言差異較大。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湛江白話,二是吳川話
湛江白話又可分為市區白話、梅錄白話、廉江白話、遂溪白話、龍頭塘硼白話等。市區白話其聲母、韻母與廣州話基本相同,因而專家將其列入廣州話,其與廣州話之不同是聲調和腔調差異較大,開口可辨;梅錄廉江、遂溪等地白話與廣州話聲、韻母大部分相同,其較明顯的特點是帶有高州、化州話的邊擦音聲母,且邊擦音聲母的字較多,因而有人將其列入“高(州)陽(江)話”。
吳川話是與廣州話相差較遠的粵語土方言,其聲、韻、調均與廣州話有一定差異,語言上與廣州話不能完全相通,吳川話習慣以吳川市吳陽音為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