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鎖定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是根據湘潭大學“文、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定位於2002年9月成立的,屬校、院兩級管理,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該實驗室承擔全校材料類7個本科專業的實驗教學任務。
被評為2008年材料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 
中文名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成    立
2002年9月
隸    屬
湘潭大學
類    型
學校組織機構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中心簡介

實驗教學中心依託的學科平台是:“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材料物理與化學”和“材料學”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材料領域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3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在教學方面有“材料物理”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湖南省精品課程2門,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和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在教學隊伍方面有“材料與器件”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第二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其中1人08年答辯通過)、全國模範教師1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4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人、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特聘教授5人;在教學效果方面,學生實驗基本技能紮實、基礎寬厚、能力強,如:本科學生在影響因子4.308的Appl. Phys. Lett.等國際知名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獲得全國“挑戰杯”賽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考研率高、部分專業的錄取率達到61%,學生畢業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發展背景

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發展的背景
湘潭大學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倡辦、親筆題寫校名、親切囑託一定要辦好的一所省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創辦於1958年,同年9月10日,毛澤東同志為該校題寫校名並囑“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1959年,學校因故停辦。
該校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1974年,在鄧小平、華國鋒、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批准恢復湘潭大學,並確定為文、理、工綜合性大學,該校進入實質性建設時期。1974年10月,毛澤東同志最後一次回湖南時,提出要把湘潭大學“恢復起來,再辦起來”。1975年該校開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國務院批准該校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05年12月1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署協議,共同重點支持湘潭大學建設。
該校1974年恢復建校時就設置有與材料有關的學科專業。1977年開始招收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焊接、鍛造、物理、化學等相關本科專業,這些專業也相應地招收碩士研究生,而且自1975年開始在比較簡陋的實驗條件下從事科研工作,如焊接材料的研製、電子衍射儀的研製等等。1996年獲准開設了“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本科專業,申請並獲得了“材料物理與化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兩個碩士點,1998年獲得“凝固技術及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2001年“材料物理”專業成為湖南省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005年該專業通過省教育廳評估正式確認為重點專業,2007年被確認為教育部特色專業。2003年以滿分的通訊評議結果獲得材料學碩士點,以高分的通訊評議結果獲得“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低維材料及其應用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領域)立項,2005年再次以高分的通訊評議結果而獲得“材料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材料的宏微觀力學性能”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2007年獲得“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國家重點學科和“材料與器件”國家級教學團隊、“材料設計及製備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多學科交叉融合與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既包含有“科學”的意義即研究材料的組織、結構與性質的關係,探索自然規律,這屬於基礎研究;同時又包含有“工程”的意義即材料是面向實際、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是一門應用科學。而湘潭大學在1974年恢復建校之初就確定為文、理、工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這樣,該校材料領域的幾代師生充分利用了湘潭大學“文、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優勢,尤其是抓住了近十年來國際和國內對材料學科高度重視的機遇,使“材料科學與工程”在湘潭大學成為具有明顯優勢的學科。經過30餘年的建設,湘潭大學的材料學科形成了以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為領頭學科,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凝聚態物理偏重理科的和偏重工科的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和機械設計及理論等學科為支撐的材料學科體系。因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成為聯結“理”、“工”的橋樑和紐帶。
該校根據材料學科的特色和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材料學科專業進行大幅度調整即將原金屬材料熱處理、焊接、鍛壓、複合材料、金屬物理等等專業重新調整為“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的契機,於1998年9月將“金屬材料熱處理”、“焊接”、“鍛壓”、“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學”等專業實驗室進行調整,組建了一個“材料科學與工程”聯合實驗室。2002年2月成立“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同年9月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該實驗教學中心於2003年獲得了“低維材料及其應用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行政上實驗教學中心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致,屬校(即湘潭大學)、院(即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兩級管理。該實驗教學中心於2007年被評為“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定位

基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科學”與“工程”的特徵和該校“文、理、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優勢與發展思路,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們就提出了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的理念是:“一個工具”、“兩種語言”、“三個基礎”、“兩個實踐”。這裏“一個工具”就是數學,“兩種語言”就是中文和英文,“三個基礎”就是物理、化學、力學,“兩個實踐”就是實驗室的實驗和學校車間或者企業車間的實踐。將實驗(實踐)作為該校培養創新型材料學科學生的十分重要的環節。基於此,實驗教學的定位是:將實驗教學視為培養學生 “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具備跨學科綜合交叉知識結構的應用能力、合作精神、宏觀管理與協調能力”的必要教學環節,通過這個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研究和開發出與社會及其生態和諧相處的高性能新材料、改善傳統材料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中心任務

本實驗教學中心的任務是:(1)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開展深入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包括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實驗室的軟硬件條件建設等;(2)建設成為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微電子學等7個本科專業“科學”與“工程”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3)探索和打造實驗教學特色,突出“知識、能力與素質並重”、“三個一體”、“一個結合”的人才培養特色;“‘理科’與‘工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學科實踐平台特色;“多層次、多形式、不間斷”的實踐教學體系特色;“注重‘大材料’的共性,形成‘功能’與‘結構’並重、兩者相互融匯”的特色教學和研究方向。在國內綜合性大學尤其是地方高校材料類“科學”與“工程”型創新性人才培養中起帶頭和示範輻射作用。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宗旨

依託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學科基礎平台,在“材料與器件”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帶頭與示範作用下,實驗教學中心已經形成了“理論教學與實驗(踐)教學融為一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融為一體”、“教學和科研融為一體”的先進教學理念;實行“教學與科研相互結合,師資隊伍建設與學科建設相互結合,打造實驗教學隊伍成長的環境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平台”的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理念,促進科研教師、理論課教師與實驗課教師的融通,並採取一系列的政策與措施,形成了結構合理、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實驗教學隊伍;這一教學理念和高水平的教學隊伍為推進實驗教學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不僅如此,按照實驗教學體系的主線即“材料製備-組織結構-性能-應用”在實驗教學中心內設置有四個實驗室(也稱為實驗教研室):材料製備(含加工)實驗室、材料組織結構實驗室、材料性能實驗室、材料綜合應用實驗室。實驗用房面積3600m2,儀器設備總值4000餘萬元,這些良好的硬件資源為實驗教學中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