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中

(唐代韓愈詩作)

鎖定
《湘中》是唐代詩人韓愈第一次被貶之時所作的詩。此詩描寫了詩人借屈原的故事,烘托出心頭的迷惘惆悵,情景交融,寂寞悲涼。
作品名稱
湘中
作    者
韓愈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湘中作品原文

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蘋藻 [1]  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2] 

湘中註釋譯文

湘中作品註釋

⑴猿愁:猿哀鳴。
⑵踴:往上跳。
⑶汨羅江:汨(mì),汨羅江在湖南嶽陽,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⑷蘋藻:蘋泛指沒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長在水中的植物。 [2] 

湘中作品譯文

山猿愁啼,江魚騰踴,水波翻滾,
這裏自古流傳着汨羅江(屈原)的故事。
江邊到處飄浮着可供祭祀的綠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遺蹟已經蕩然無存,連祭奠的地方都無從找尋,
唯有江上的漁父舷歌依然,遙遙可聞。 [2] 

湘中作品鑑賞

湘中文學賞析

前兩句,寫詩人在政治上突如其來的打擊,在詩人心底激起了無法平息的狂瀾,從而形成了詩中起調那種突兀動盪的氣勢,語調拗折,句法奇崛。這裏詩人運用倒裝句法,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魚騰踴,湘波翻滾,一派神秘愁慘的氣氛,以為詩人哀憤的心境寫照。首句又連用“猿”、“魚”、“踴”等雙聲字相間,以急促的節奏感來渲染詩人激動不平的心聲。因而,詩人雖然沒有直抒見到汨羅江時所引起的無窮感慨,卻自有不盡之意溢於言外。
後兩句,韓愈借屈原跟漁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當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閒的歌聲似乎永遠在嘲弄着一代代執着於改革政治、不肯與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這裏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渾成無跡,構成清空孤寂的境界,與前兩句激切哀愁的氣氛在對比中達到高度的和諧,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面對茫茫水天悵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發了那種無端遭貶的悲憤和牢騷。
全詩不寫與屈賈同病相憐之苦,而是寫英魂無處憑弔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靈的意境烘托心頭的迷惘惆悵,這就更深刻地表現了世無知音的寂寞悲涼。全詩寓激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勢於清空的意境和深長的韻味之中,將探怪求新的特點和傳統的表現方法揉為一體。 [3-4] 

湘中名家評點

張佔周:“同是天涯貶謫人,獨自徘徊湘水邊。”——韓愈《湘中》賞析

湘中創作背景

貞元(785-805)末年,韓愈官監察御史,因關中旱飢,上疏請免徭役賦税,遭讒被唐德宗貶到偏遠的廣東陽山縣當縣令。詩人來到汨羅江本是為憑弔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鬱悶,然而就是在這裏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邊到處飄浮着可供祭祀的綠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遺蹟已經蕩然無存。當初賈誼尚能投書一哭,此時卻連祭奠的地方都無從找尋,唯有江上的漁父舷歌依然,遙遙可聞。因此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2] 

湘中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裏。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2] 
參考資料
  • 1.    湘中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0-05-20]
  • 2.    蕭滌非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00-801
  • 3.    葛曉音.《唐詩鑑賞辭典珍藏本 中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1240-1241
  • 4.    張超主.《唐宋名家詩文賞析 》:三聯書店,2007 :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