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底的河流

(彭家河創作散文集)

鎖定
《湖底的河流》是中國當代作家彭家河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11月。 [1] 
《湖底的河流》記錄了作者從鄉村到城市、從少年到中年的生活觀察和成長感悟。作者通過個人經歷,觀照四十年鄉村史,及時感知到鄉村振興戰略下故園悄然重生的温熱呼吸,預示新時代鄉土文學創作的新方向,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時代性。 [1] 
作品名稱
湖底的河流
作    者
彭家河
文學體裁
散文集
字    數
150千字
首版時間
2019年11月

湖底的河流內容簡介

《湖底的河流》分為“一棵樹的世界觀”“風過三月”“瓦屋修辭”“何處是故鄉”四輯,共收錄彭家河創作的六十多篇散文,內容涉及彭家河對故鄉的深情、對生活的感悟、對大自然的熱愛等。 [1] 

湖底的河流作品目錄

第一輯·一棵樹的世界觀
第二輯·風過三月
第三輯·瓦屋修辭
第四輯·何處是故鄉
雨開花
瓦下聽風
湖底的河流
一棵樹的世界觀
與湖同齡共潮起
川北可採蓮
定居的河流
水邊的墳塋
在白漁聽詩
火車永遠年輕
八月桂花雪
蓮的隱喻
成都的月光
天府週末
我的大學
風過三月
綿雨微恙夜讀書
夜宿馬蹄嶺
夜來聞香好著書
紙下莫言
女兒樹
譬如鄭小瓊
看字識先生
冷冬的愛情
左手青春右手塵埃
民間愛情
辣椒的味道
校園民謠
旁邊的旁邊是你
師禮
南部 南部
瓦屋修辭
船舷上的臨江坪
路過周口
蜀南有竹海
劍門行
最憶有柳絮如雪
情迷閬中龍舟節
鉛華之下的禹跡山大佛
靈雲洞:出岫為霖迎朝暉
醴峯觀:遙望皇族的背影
譙周故里憶舊人
三陳故里訪英賢
狀元馬涓與南部狀元橋
尚書左丞蒲宗孟:人去樓傾留清風
工部尚書李先復:浮津鋪的美談
蜀漢蕩寇將軍張嶷:忠骨埋漢中 英魂歸南部
雪在鄉下
回想玉米
秋天的蓑衣草
秋日狗尾草
鬼魅花燈
兒時過年
鴨客:遠去的拾穗者
鄉村影院
老井
端午:漸行漸遠的鄉愁
儺儺
遙遠的社戲
何處是故鄉 [4] 

湖底的河流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彭家河嘗試將自己置身於更高的位置,將鄉村命運放在更為宏大的時代潮流中進行考察。《火車永遠年輕》《在白漁聽詩》都反映出彭家河已經逐漸“走出傳統”,不再“保守與短視”,認識到“天地萬物與人類一樣,它的潰敗有時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失敗,有時還是新生機的開始”。因此,彭家河越來越關注鄉村的新模式、新活力,更温柔與理性的接納了歲月的流逝,對新農村新面貌有了信心和期望。 [2] 
藝術特色
彭家河通過觀察具象的客觀時空演變,書寫鄉村變革與文化融合。在《川北可採蓮》中,他以讚歎的筆觸描述了一向只在女子名字與江南詩詞中出現的蓮花是怎樣在川北大地引進培植,並發展出了興盛的鄉村旅遊業。“十年九旱”“自古苦寒”的閬中、南部、鹽亭,“縱觀千年歷史,只有如今人民生活才大為改觀”,而適宜避暑、釣魚、賞蓮的蓮博園讓“一個個渴怕了的孩子”大開眼界。在《川北可採蓮》中,以蓮為載體的江南文化也開始與川北文化融合,據《湖底的河流》所示,搬遷户與村莊原住民也從“多少都還有些敵意”到“慢慢融入我們”,最後各方居民和諧共處。 [3] 
彭家河將鄉村蝶變與個人成長進行互證,審視當下生存環境自我革新的過程。在《與湖同齡共潮起》中,彭家河反覆提起曾經的西河與修建升鍾水庫後形成的升鍾湖,體現了他作為“歷史見證者”的自豪感。彭家河少年、青年、中年時代恰好處於中國傳統鄉村現代化轉型的過渡階段,自身成長的過程對應着故園擺脱貧困、田地荒蕪、鄉村振興的過程。庫容十三億立方米的升鍾湖風平浪靜,清晰地映照出川北鄉村的艱難突進與初見曙光、草根文人的逐夢心路與命運之旅、巴蜀大地的風土人情與歷史底藴,以及都市異鄉人的故園之思與人生頓悟。 [3] 

湖底的河流作品評價

“湖面是平靜的,湖底是奔騰的,這就是《湖底的河流》發出的聲音。日子是平靜的,記憶是奔騰的,這就是彭家河對鄉村的解讀,對鄉土的打量,對鄉愁的擴張。”(作家、 四川省作家協會創研室主任馬平評) [1] 

湖底的河流出版信息

《湖底的河流》首次出版於2019年11月,由陽光出版社出版。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湖底的河流》
2019年11月
陽光出版社
978-7-5525-5084-9 [1] 

湖底的河流作者簡介

彭家河,1975年出生於四川省南部縣雙峯鄉,中國作協會員,當代作家。曾獲第九屆四川文學獎、第27屆“東麗杯”全國孫犁散文獎。已出版散文集《在川北》《瓦下聽風》《湖底的河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