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口之戰

鎖定
太平軍西征中在江西湖口挫敗湘軍水師,扭轉西征戰場被動態勢的關鍵戰役。
名    稱
湖口之戰
發生時間
1855年1月-2月
地    點
江西湖口
參戰方
太平軍,湘軍
結    果
太平軍獲勝
主要指揮官
石達開,曾國藩
外文名
Hukou, Taiping Army’s Battle at

湖口之戰背景介紹

1854年(清咸豐四年 太平天國甲寅四年)底,曾國藩率湘軍攻佔武漢後,水陸東下,兵臨江西九江城下,集中1.5萬兵力,頻頻發起進攻,企圖一舉攻取九江城。時太平軍由檢點林啓容據守九江,冬官正丞相羅大綱守梅家洲,翼王石達開則由安慶進駐湖口鎮,坐鎮指揮,並在鄱陽湖口江面設置木排數座,與兩岸守軍相依護,防守甚為嚴密。 [1] 

湖口之戰過程

由於九江城屢攻不下,曾國藩乃改變主意,決定派按察使胡林翼、道員羅澤南移師梅家洲,企圖先掃清九江外圍據點,然後再取九江。1855年1月23日,湘軍水陸三路進犯梅家洲,均被太平軍擊退,但太平軍設置在鄱陽湖口的木排被湘軍水師焚燬。為阻止湘軍水師衝入內湖,太平軍於當夜將大船數只裝滿沙石鑿沉江心,堵塞湖口,僅於靠西岸處留一隘口,攔以篾纜,以通出入。29日,湘軍水陸師再次猛攻梅家洲,水師營官蕭捷三率領120只輕便戰船衝入纜內,直駛大姑塘以上。石達開等把握戰機,嚴密封鎖,使闖入湖內的戰船不得再回大江,由此湘軍水師被肢解為外江、內湖兩支。留泊於長江內的均為長龍、快蟹等笨重戰船,由於失去輕便戰船護衞,“如鳥去翼,如蟲去足”,運棹不靈,戰鬥力大減。太平軍乘機於當晚以小劃三四十隻,圍攻泊於長江內的湘軍水師大船,並衝入八里江水師大營,先後焚燬敵船40餘艘,迫使湘軍其餘船隻逃往九江以西的官(關)牌夾。2月11日夜,太平軍再次出動小劃數十隻進攻官牌夾,以噴筒、火箭猛燒敵船,當即俘獲曾國藩座船,斃其管駕和監印官;曾國藩隻身上岸逃入陸營,其餘船隻紛紛溯江而逃。
太平軍不失時機地抓住湘軍輕便小船冒險突入內湖的有利戰機,火攻泊於長江內的大船,接連獲勝,從而粉碎了湘軍攻佔九江的企圖,並扭轉了西征戰場的不利戰局。 [1] 

湖口之戰歷史評價

太平軍湖口大捷,粉碎了曾國藩奪取九江、直搗天京的企圖,扭轉了西征戰場上的被動態勢,成為西征作戰的又一個轉折點。西征軍自湘潭戰敗後,棄嶽州,失武漢,節節退卻,一直退到九江、湖口,形勢十分不利。但另一方面,由於湘軍的進攻,迫使太平軍縮短戰線,集中起兵力,消除了前段時間戰線過長,兵力分散的弱點。加上石達開親臨前線,加強了領導,為反敗為勝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湘軍方面雖然節節勝利,卻預伏着失敗的因素:由於擄獲甚多,鬥志漸弱;由於屢獲勝仗,驕傲輕敵;由於長驅直進,離後方供應基地越來越遠,運輸補給日益困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石達開等堅守要點以疲憊敵人,並利用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時機,機智果斷地分割湘軍水師,進而立即主動出擊,取得了重創湘軍水師的重大勝利,使整個西征戰場上的形勢為之一變。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2.    羅琨、張永山等.中國軍事通史:清代後期軍事史.中國: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