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

鎖定
科學發展,縣為基礎;社會和諧,縣為根本。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區域經濟單元,加快縣域發展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主要增長點。
湖南縣域面積大,承載人口多,成為當前擴大內需最具潛力的區域。與此同時,縣域正成為勞動就業和創業的主要載體,是“四化兩型”建設的主戰場。
中文名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
作    者
陳文勝 陸福興 廖星臣
出版社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
ISBN
9787564804374 [3]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編委會名單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編委會主任

黃建國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編委會副主任

劉宗林 朱有志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編委會常務委員

(以姓氏筆畫為序)鄧三龍 田家貴 呂興勝 劉佩亞 許 濤 楊光榮 楊先傑 吳曉輪 鄒學校 張明久張建新 歐陽彪 周發源 周先雁 周清明 胡正揚 賀仁雨 郭秀宏 唐苗生 彭國甫 戴軍勇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編委會委員

(以姓氏筆畫為序)王國良 王貴雲 文會中 鄧先覺 葉星成 葉新民 史明清 白一峯 鄺鄒飛 任 安 劉 平 劉小龍 劉中傑劉定青 劉益平 湯建軍 李丙力 李志純 李建奇 楊中萬 楊懿文 肖 彬 肖順生 何志光 餘習瓊 宋雲文張 劍 張忠於 張慶紅 陸中山 陳 凱 陳可勇 陳忠紅 陳榮偉 卓 羣 易新嶽 羅亞明 趙 宇 趙傳成胡湘之 鍾再羣 姜海燕 袁正喬 唐日新 唐劍恆 曹英華 常利民 彭良平 舒立凡 曾昭才 謝振華 蔡立湘廖星雲 譚本仲 熊超羣 黎石秋 黎四清 黎春秋 顏曉媚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執行編委

陳文勝 董成森 王文強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前言

首先,新型工業化的重點在縣域。縣域工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直接推動力量,是湖南進入工業化中期後進一步提升工業化水平的可靠支撐。其次,新型城鎮化的着力點在縣域。縣域城鎮化是推進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的紐帶,是承接大城市的輻射與帶動、吸納農村勞動力、促進農村現代化的主要依託。再次,農業現代化的載體在縣域。農業現代化最大的任務,就是推進縣域農業的現代化。同時,信息化的重點難點都在縣域。縣域信息化既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社會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切入點。最後,“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在縣域。當前湖南農村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以“兩型”引領廣大縣域的發展,加快縣域“兩型社會”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與緊迫。
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以服務於湖南的縣域發展為己任,於2010年向省委呈交了《將縣域發展作為推進“四化兩型”的主戰場》的研究報告,得到了省委書記周強的高度重視並親筆批示,要求認真組織研究,為省委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為落實周強書記的指示精神,推進湖南縣域的科學發展,加快縣域“四化兩型”的進程,省農村發展研究院於2011年與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發展銀行、省農業銀行、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省鄉鎮企業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聯合發出了《關於建立“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基地”的通知》,確定在長沙縣、岳陽縣、寧鄉縣、衡陽縣、醴陵市和攸縣等全省具有代表性的縣市,建立了“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縣”)。隨後與“基地縣”逐一簽訂了合作協議,並於2012年3月15日在長沙舉行了“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基地授牌儀式”,省農村發展研究院理事會成員、省直相關部門領導、相關地市和縣市領導參加了會議,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農村發展研究院理事長黃建國為研究基地縣市授牌並做重要講話,要求省農村發展研究院要當好縣域發展的決策助手、縣域發展的實踐推手和縣域研究的創新能手,不斷提高服務縣域發展的水平和能力。
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為此制定了詳細的研究方案。
一是有明確的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四化兩型”戰略,充分發揮省農村發展研究院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探索規律、總結經驗、創新模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對接,為各“基地縣”黨委、政府的縣域科學發展決策服務,為“基地縣”實現縣域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服務,為全省樹立縣域發展典型,提供縣域發展的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
二是有明確的工作目標。以“基地縣”為研究平台,對湖南的縣域發展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為“基地縣”提供決策諮詢、人才培訓、宣傳策劃等多方面、多形式的服務,力爭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為“基地縣”的縣域發展提供理論支撐,並對其實踐經驗進行及時總結。與此同時,創新縣域發展理論,為實現基地縣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人本發展貢獻智慧。
三是有明確的研究思路。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省委推進“四化兩型”的要求,認真總結國內外縣域發展的歷史經驗,深入調查分析“基地縣”在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的現狀,以加強縣域民生為根本立足點,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為重要着力點,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為戰略着眼點,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視角中,針對基地縣縣域發展中的核心問題,用全新的視野審視基地縣的資源稟賦、擁有的優勢和劣勢,制定發展方向和目標,探討解決農業發展與工業發展對接、農村發展與城鎮發展對接、農村資源要素與城市資源要素對接、小農經濟與大市場對接、農地制度創新與產業化對接、科技創新與實際應用對接、生產與加工對接、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對接等八大難題,促進縣域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加快縣域發展方式轉型,實現縣域城鄉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共同繁榮和生態持續協調發展。
四是有明確的研究內容。實踐中,各地都想科學發展,也都説自己是科學發展,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問題的關鍵是缺少一套縣域科學發展新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體系的規制,科學指標的約束,使人們的理念與行為擺脱傳統路徑,真正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因此,研究建立縣域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經濟發展狀況、政治發展狀況、社會發展狀況、文化發展狀況、生態文明發展狀況以及公眾滿意度等。發展水平主要反映縣域的發展程度,包括經濟發展規模、產業結構、人均發展水平、民主水平、生態狀況、文化水平等方面;發展活力主要反映一個縣的發展能力,包括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社會風氣良好、教育水平較高、環境舒適等;發展潛力主要反映一個縣的發展後勁,包括外資、科技建設、政治狀況良好、文化教育水平、生態良好等。指標體系的選擇,重點是從縣域科學發展着眼,力求轉變過去以GDP論英雄的評價體系和觀念,為縣域科學發展提供科學的評價體系。
五是有明確的研究方法。(1)經驗實證研究方法。以實踐為研究起點,以經驗為研究基礎,重視第一手資料,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基地縣”社會經濟發展及城鄉一體化相關問題進行深入調研與分析。(2)實地考察與訪談調查方法。與“基地縣”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進行座談,並選擇有代表性的鄉鎮和村,進行調查訪談。每年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對“基地縣”城鄉一體化工作進行評估,組織專家在“基地縣”進行縣情調研,舉辦相關內容的報告會或講座,注意收集廣大幹部羣眾的真實想法與建議。(3)統計分析方法。根據“基地縣”提供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大信息和文字材料以及研究人員主動收集的信息,查閲涉及到基地縣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大量統計資料,並運用統計分析工具與方法,從中分析一些具有趨勢性的變化。(4)案例分析方法。對基地縣典型鄉鎮、村和社區進行深入調研訪談,注重運用案例分析法從中發現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問題以及具有普遍意義的做法,為研究的整體展開提供實證支撐。
為了對“基地縣”以不同的學術背景和研究視野進行深入研究,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分別與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人文學院、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等三農研究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這些國內享有盛譽的三農研究團隊對“基地縣”進行合作研究。經過對“基地縣”進行歷時一年的廣泛調研、資料收集,在總結“基地縣”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分析湖南縣域發展所遇到的新形勢與新問題,進而探索湖南縣域發展的新趨勢,形成了《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一書。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目錄

總報告
湖南省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001)
一縣域發展的基本特徵與歷史演進.………………….………(001)
二湖南縣域的發展態勢.………………….……………………(004)
三湖南縣域的發展特徵.………………….…………………..(022)
四湖南縣域發展的主要問題.………………….………………(030)
五湖南縣域發展的對策建議.………………….………………(035)
分報告
長沙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043)
寧鄉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069)
衡陽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093)
攸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113)
醴陵市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131)
岳陽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153)
專題報告
長沙縣縣域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78)
衡陽縣新型工業化發展調研報告.………………….……………(188)
攸縣城鄉環境同治調研報告.………………….………………….(193)
醴陵市陶瓷工業旅遊發展調研報告.………………….…………(205)
岳陽縣工業園區發展調研報告.………………….………………(212)
寧鄉縣夏鐸鋪鎮經濟發展調研報告.………………….…………(226)
後記.………………….………….………………….……….……(234)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後記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湖南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終於在2013年元月付梓出版 [1]  了!
本書由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作為組織單位,並列入“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學術文庫”予以全額資助。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陳文勝研究員作為本書的主持人,負責全書的統籌、組織、策劃和統稿、定稿工作;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文強,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陸福興、廖星臣,長沙理工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劉祚祥共同作為本書的核心研究團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以周立教授為主持人的團隊、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以李遠行教授為主持人的團隊、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賀雪峯教授為主持人的團隊、華東理工大學中國城鄉發展研究中心以熊萬勝教授為主持人的團隊,通過協議合作的方式分別對具體的“基地縣”與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進行了共同研究。
本書分為總報告、分報告和專題報告三部分。總報告以“基地縣”為縣域發展的典型案例,通過對全省縣域發展進行專題調研、資料收集、統計分析等,對縣域發展的基本特徵與歷史演進的探討,分析了湖南縣域的發展態勢,闡述了湖南縣域的發展特徵,研究了湖南縣域發展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湖南縣域發展的對策建議。分報告是通過對各“基地縣”的廣泛調研而形成的,既有基地縣的成就展示、經驗總結、問題探討、原因分析,以及“基地縣”各自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也結合了全省發展現狀,借鑑了全國縣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五個方面,對各縣域當前的發展程度、發展水平、發展活力、發展潛力等進行評述,從縣域科學發展着眼,力求轉變過去以GDP論英雄的評價體系和觀念,為縣域科學發展提供科學的評價標準,以此形成“基地縣”的對策建議。專題報告是對基地縣市發展比較有特色的某一個方面進行的研究,也是各基地縣縣域發展的亮點展示。
總報告在陳文勝研究員主持下,由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專家團隊集體研究形成,在研究思路和提綱確定後,具體由陸福興起草,陳文勝修改定稿;分報告和專題報告是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和簽約的大學 [2]  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的成果。其中:
《長沙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周立教授主持,董玄、郭鳳林、劉春林、陳室霖、潘素梅執筆;陸福興、廖星臣和劉祚祥修訂。《長沙縣縣域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董玄、郭鳳林、劉春林、陳室霖、潘素梅執筆,陸福興、廖星臣修訂。參與長沙縣調研的有中國人民大學周立、郭鳳林、董玄、潘素梅、董小瑜、李行天、劉春林、陳室霖、王京權,以及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陳文勝、王文強、陸福興、胡競揚、何冰等研究人員。
《寧鄉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由中央財經大學李遠行教授、王存同副教授、王修曉講師共同起草初稿,陸福興、廖星臣、劉祚祥修訂。《寧鄉縣夏鐸鋪鎮經濟發展調研報告》由廖星臣起草,陸福興、廖星臣修訂。參與寧鄉縣調研的有中央財經大學李遠行、吳瓊、韋杏霖、邊夢迪、郭偉瑩、劉文亮,以及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陳文勝、廖星臣、胡競揚、韓香春等研究人員。
《衡陽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由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廖星臣執筆完成初稿,陸福興修訂。《衡陽縣新型工業化發展調研報告》由廖星臣執筆完成初稿,陸福興修訂。參與衡陽縣調研的有華中科技大學李祖佩、龔為綱、譚林麗、孫新華、餘練、李元珍、陳義媛、餘彪、龔春霞、劉鋭、梁哲浩、陽云云,以及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韓香春、何冰等研究人員。
《攸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由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廖星臣完成初稿,陸福興修訂。《攸縣城鄉環境同治調研報告》由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李健娜、李巧雲完成初稿,陸福興、廖星臣修訂。參與攸縣調研的有王文強、廖星臣、歐陽蘭、李健娜等研究人員。
《醴陵市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由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廖星臣完成初稿,陸福興修訂。《醴陵市陶瓷工業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由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李健娜完成初稿,陸福興、廖星臣修訂;參與醴陵市調研的有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陳文勝、陸福興、廖星臣、陳明飛等研究人員。
《岳陽縣縣域發展2012年研究報告》由華東理工大學郭聖莉老師、劉永亮、王丹和王小暉參與,劉永亮執筆,陸福興、廖星臣修訂。《岳陽縣工業園區發展調研報告》由華東理工大學劉永亮撰寫初稿,陸福興、廖星臣修訂。參與調研的有華東理工大學郭聖莉、劉永亮、王丹、王小暉,以及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胡競揚等研究人員。
本書的付梓出版,凝聚了眾多的關懷和支持:首先要感謝全省各職能部門為我們提供了諸多有關縣域的數據資料,使本書內容能夠有理有據;要感謝各“基地縣”的領導幹部和基層羣眾,為本報告的調研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熱情的接待,使本書的報告客觀真實;要感謝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領導的鼎力支持和編輯們的辛勤勞動,使本書能夠按時出版並且保證了質量。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歷經一年多的研究,由於各縣市發展日新月異,書中所展示的發展情況必然已經發生諸多變化;特別是本書引用了大量數據,我們經過了多次核對仍難免有誤;其中未註明出處的案例、數據均引自該縣市區當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政府門户網站所發佈的資訊,在此作特別説明並表達歉意!
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陳文勝
2013年元月

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社會影響

在湖南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和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上,《湖南省縣域發展研究報告2012》經過層層審批,被作為“兩會”會議資料,受到了不少代表和委員的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