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南省文史館

鎖定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為了安置和照顧社會上德高望重、生活困難的老年學者,毛澤東主席提出設立一個特殊的“文史研究機構”。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1月21日,是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正廳級單位。建館以來幾易其名,先後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省人民委員會文史研究館、省革命委員會文史研究館,1980年2月複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1989年更名為省文史研究館。2000年機構改革時與省參事室合署辦公。
中文名
湖南省文史館
成    立
1953年
合署辦公
2000年
更    名
1989年
首任館長
楊樹達
地    點
湖南省

湖南省文史館發展歷程

建館初期,省人民政府聘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為首任館長,並聘請了有學識、聲望、生活困難的文人耆宿為文史館館員,使之“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這些館員中有的是由毛澤東、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推薦的黨外名老教師、專家學者、民主愛國志士。迄今為止,先後共聘任了館員389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文史研究館吸收了一批有豐富文史知識或書畫專長的離退休知識分子整理文獻、校點古籍,舉辦書畫展覽等活動,文史研究館工作得以恢復並有所創新。
1988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改進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史研究館工作的通知》(國發〔1988〕57號),明確了館員聘任的條件和對象,主要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民主黨派成員和黨外愛國人士中聘任館員。199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文史研究館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5〕21號),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文史館工作的特點和任務,擴大了館員聘任的範圍,開始聘任在文史及書畫藝術界知名度高、影響大、熟悉統戰工作的中共黨員為館員,文史館工作有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館員也由解放初期的“文、老、貧”逐步轉變為“文、老、名”。
2009年,根據温家寶總理的講話精神,文史館員新增參政諮詢、調查研究的任務。此後,館員們圍繞全省的中心工作,結合自身文化專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湖南省文史館人才隊伍

文史研究館現有館員85人,主要從事文學、史學、法學、文物、考古、編輯、教育、書法、美術、音樂、戲劇等工作,被社會譽為人才庫、現代“翰林院”。館員們本着“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因人而異,各展所長”的原則,為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