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南客家

鎖定
《湖南客家》一書作三大部分安排。第一部分為總論,設七章,總説湖南客家的源流與現狀,兼及與湖南客家有關的方方面面,有敍有議,敍議結合,以圖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説清湖南客家的總體面貌。第二部分是湖南縣域客家調查,共寫了平江、瀏陽、醴陵、攸縣、茶陵、炎陵、安仁、資興、桂東、汝城、宜章、桂陽、江華、新田共14個縣(市)(兼及臨湘、永興)的客家情況。 [1] 
中文名
湖南客家
作    者
楊宗錚
出版時間
2007年12月1日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62 頁
ISBN
9787563368907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湖南客家書籍內容

以縣域所在地理位置為序,由北而南,再由東而西,依次寫來。客家人較多、資料豐富的縣域,如瀏陽、炎陵等設專章論述;次之者如醴陵、汝城等,分節合章,挨個敍説;又次之者,如臨湘、永興,則在適當位置作簡要介紹。第三部分寫湖南客家人物,選擇標準從嚴不求全,寧缺毋濫,只寫客家身份明確的人物,不強拉硬扯,一共寫了九位人物。

湖南客家作者簡介

楊宗錚,1941年2月生,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印度尼西亞歸僑。1959年~1964年在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畢業後,先後擔任重點中學語文教師、副校長、校長,以及湖南廣播電視大學中文課程教學、輔導任務;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宣傳聯絡處處長、辦公室主任、秘書長、副廳級紀檢員;《僑聲》雜誌社社長、總編輯;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特約編輯。主要著作(或與人合著)有:《中學作文教學》《中學語文課本魯迅作品教學》《工商行政管理文書大全》《現代文秘寫作》《湖南和平解放秘聞》《中外古今道德箴言》《文秘寫作指南》等。 [1] 

湖南客家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湖南客家總論
第一章 湖南概況
第二章 認識湖南客家
一、外界對湖南客家的印象
二、湖南的非純客住縣
三、零散分佈的客家人
四、客家後裔
五、漂泊的客家人
六、湘西客家人釋疑
七、湖南客家人的特徵
第三章 湖南人源流
一、湖南是一個移民省份
二、湖南歷史上人口變動情況
三、湖南人口構成現狀
第四章 湖南客家人源流
一、湖南客家人的界定
二、客家民系的形成
三、湖南——客家人的遷入地與中轉地
第五章 土客矛盾與湖南客家
一、土客矛盾歷史回眸
二、土客矛盾產生根源
三、湖南的土客矛盾
第六章 湖南漢語方言與客家話
一、湖南漢語方言研究概況
二、湖南漢語方言簡況
三、湖南客家方言
第七章 湖南客家與湖湘文化
一、湖湘文化的特質
二、湖南客家人對湖湘文化的貢獻
第二篇 湖南縣域客家調查
第八章 平江縣客家
一、岳陽市、平江縣概説
二、平江縣客家人
三、平江方言
四、平江縣客家風情
第九章 瀏陽市客家
一、長沙市、瀏陽市概況
二、瀏陽市客家分佈
三、瀏陽市客家源流
四、瀏陽市客家村鎮
五、瀏陽市客家風情
六、瀏陽市客家山歌
附錄一 瀏陽客家山歌選萃
附錄二 十二月做紙歌
附錄三 瀏陽客家童謠《月光光》
七、瀏陽市客家方言
第十章 醴陵市、攸縣、茶陵縣客家
一、株洲市概況
二、醴陵市容家
三、攸縣客家
四、茶陵縣客家
第十一章 炎陵縣客家
一、炎陵縣概況
二、炎陵縣客家概況
三、炎陵縣客家民俗文化
四、炎陵縣客家方言
五、炎陵縣客家山歌
附錄一 炎陵縣客家山歌選
附錄二 炎陵縣客家兒歌選
六、客家人和炎帝陵
七、客家人的美麗家園——神農谷
八、炎陵客家人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九、著名客家研究學者譚元亨的炎陵情結
第十二章 安仁縣、資興市、桂東縣客家
一、郴州市和郴州市客家人概況
二、安仁縣客家
三、資興市容家
四、桂東縣客家
第十三章 汝城縣、宜章縣、桂陽縣客家
一、汝城縣客家
二、宜章 縣客家
三、桂陽縣客家
第十四章 江華縣、新田縣客家
一、永州市簡況
二、江華縣客家
三、新田縣客家
第三篇 湖南客家人物
第十五章 楊勇
一、客家少年踏上革命征途
二、戎馬倥傯,百戰將星
三、將勇德劭,千古仰頌
四、老將軍想家
第十六章 李志民
一、苦難的客家人選擇了革命
二、客家少年的艱苦求索
三、以“善打政治仗”聞名遐邇的開國上將
四、老將軍難忘客家鄉情
第十七章 張平化
一、無怨無悔,革命一生
二、井岡山底下僅存的縣委書記
三、深得毛澤東賞識的老革命
第十八章 張經武
一、革命一生
二、卓越功勳
三、慘遭迫害
四、婚戀家事
第十九章 李貞
一、不平凡的人生
二、苦難的童養媳
三、幸運而又不幸的第二次婚姻
四、“夫妻將星”成佳話
五、本色女將軍
第二十章 郭春濤
一、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二、反蔣抗日,義無反顧
三、地下鬥爭,出生入死
四、共商國是,殫精竭慮
第二十一章 何孟雄
一、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
二、中國早期工農運動的領導人
三、中國共產黨內反對錯誤路線的英勇鬥士
四、一個真正的悲劇英雄
第二十二章 鄧公玄凌兆堯
一、鄧公玄
二、凌兆堯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