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貝母

(中藥)

鎖定
湖北貝母,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湖北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的乾燥鱗莖。夏初植株枯萎後採挖,用石灰水或清水浸泡,乾燥。湖北建始、宜恩一帶有栽培。主產湖北、四川、湖南。具有清熱化痰,止咳,散結的功效。用於熱痰咳嗽,瘰癧痰核,癰腫瘡毒。
別    名
板貝
窖貝
平貝
奉節貝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百合目
百合科
貝母屬
湖北貝母
分佈區域
主產湖北、四川、湖南
中文學名
湖北貝母
採收時間
夏初植株枯萎後採挖
用    量
3~9g
貯    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湖北貝母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鱗莖。

湖北貝母性味

味微苦,性涼。

湖北貝母歸經

歸肺、心經。

湖北貝母功效

清熱化痰,止咳,散結。

湖北貝母主治

用於熱痰咳嗽,瘰癧痰核,癰腫瘡毒。

湖北貝母用法用量

3~9g,研粉沖服。

湖北貝母禁忌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

湖北貝母炮製

湖北貝母採集加工

夏初植株枯萎後採挖,用石灰水或清水浸泡,乾燥。

湖北貝母炮製方法

洗淨,乾燥。

湖北貝母生理特性

植株高26~50cm。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葉3~7枚輪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先端不捲曲或多少彎曲。花1~4朵,紫色,有黃色小方格;葉狀苞片通常3枚;花被片6,外花被片稍狹些,蜜腺窩在背面稍凸出;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一半,花絲常稍具小乳突;柱頭裂片長2-3mm。蒴果長2~2.5cm,寬2.5~3cm,稜上的翅寬4~7mm。花期4月,果期5~7月。

湖北貝母生長環境

湖北建始、宜恩一帶有栽培。主產湖北、四川、湖南。

湖北貝母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圓球形,高0.8~2.2cm,直徑0.8~3.5cm。表面類白色至淡棕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略呈腎形,或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頂端閉合或開裂。內有鱗葉2~6枚及幹縮的殘莖。內表面淡黃色至類白色,基部凹陷呈窩狀,殘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數鬚根。單瓣鱗葉呈元寶狀,長2.5~3.2cm,直徑1.8~2cm。質脆,斷面類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