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港美村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曲溪鎮下轄村)

鎖定
港美村位於揭陽揭東曲溪鎮,風景優美,206國道從旁邊經過,交通發達,經濟發展好。
中文名
港美村
別    名
港尾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揭陽
地理位置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曲溪鎮
電話區號
0663
郵政編碼
515500
港美村民風淳樸,其村口港美大門有刻四大字,名賢世家,是講述港美村以前一位清正廉潔的官員吳繼喬的。
吳繼喬(1499—1579),字世達,號之溪,明代揭陽縣梅崗都(今揭陽市揭東縣曲溪鎮港尾村)人,吳自幼天賦異稟,聰穎過人。嘉靖七年(1528)中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進士,曾任湖廣宜章、江華縣令。在任期間,他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忠正耿直,勵精圖治,政績斐然,深得百姓的愛戴,被時人尊崇為名宦。
吳繼喬學識淵博,且一生崇尚陽明理學,嘉靖年間,吳繼喬聞聽理學家王陽明講學於蒼梧(今廣西梧州),立即前往聽講學習,回來後他認真鑽研陽明理學,從那以後他孜孜不倦、不遺餘力地傳播宣揚陽明理學。王陽明深為感動,上表稱讚:“吳氏三讓至四德,世家之裔堪稱名賢”。
吳繼喬生性耿直,疾惡如仇,不與權貴同流合污,因而得罪了許多朝中權貴,屢次受到排擠和打擊,因看不慣當時官場上的黑暗,他憤而辭職。晚年賦閒在家,過着粗衣淡飯的的生活。在家鄉的20多年間他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他的許多主張受到當時潮州知府郭之章的讚許並採納。
吳繼喬十分關心家鄉父老鄉親的生產和生活。在曲溪鎮港尾村廣泛傳頌着他關心村民,為家鄉紓解旱災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年,天逢大旱,農田龜裂,禾苗枯萎。隴埔鄉有一個曾在朝為官,晚年賦閒在家的林松,乘人之危,獨霸強佔曲溪鄉幾個村共用的溪流水源。港尾村村民見溪流水源全被林松霸佔,幾百畝禾苗受旱乾枯,十分着急。眾人商議後,籌辦了一擔禮物前往拜訪吳繼喬,請他出面請求林松放水澆田。吳繼喬得知林松霸佔水源之事,心中十分氣憤,當即對眾鄉親説:“此事包在我身上,至於禮物,則請收回。”
這日,林松正在家中親坐,忽聽家人報説吳繼喬來訪,心想他此來定是為放水之事,心中暗自得意:“你吳繼喬自視清高,今日也求上我門來了!”一眼望去,見吳繼喬兩手空空,邁着方步飄然進來。林松不覺怒火中燒,暗罵道:“一點‘情禮’都不帶,真是傲慢至極!”但也只得離座起身讓座。吳繼喬開門見山地把放水灌田之事對他説了。林松一聽,正想開口作難,只聽吳繼喬又説道:“林大人在朝位高身貴,上忠君國,下愛子民,聲名遠播,人人皆知。如今天時大旱,鄉民心如油煎。救災如救火,想大人定不會見死不救,把溪水獨霸佔着的!”這一番不硬不軟的言語,説得林松無言可對,只好皮笑肉不笑地説:“過獎了!素聞吳大人愛民如子,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欽佩!欽佩!就憑你這當過七品父母官之面份,我林某哪敢違命!你就派人在攔水壩上掘開一鋤頭大的缺口放水吧!”
吳繼喬聽後,欣然作別而返。回到村裏,把林松的話一説,鄉親們聽後,先是十分氣憤,但經吳繼喬如此這般一説立時轉憂為喜。 第二天一早,林松聽僕人報告説,攔水堤被破開近半丈寬,港尾村所有的稻田都灌了水。林松一聽,火冒三丈,立即起身,帶着一羣爪牙前來港尾村興師問罪。吳繼喬早有準備,一聽林松進了村頭,立即偕同幾個鄉親上前相迎。林松責問吳繼喬為何不守信約,吳繼喬笑着説:“此乃大人親口所許,怎説我不守約?”林松惱怒地説:“我只許你掘開一鋤頭缺口,你為何派人掘開了近半丈寬?”吳繼喬説:“我只聽説過用鋤頭柄丈量長度,卻沒聽説過用鋤頭口丈量的,用鋤 [1]  頭口丈量之法,出自何典?請大人多多賜教。”聞聽此言,林松張口結舌,無言以對,眼見事已至此,加之羣情激憤,只好悻悻地回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