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港珠澳大橋

(2017年閆東執導的紀錄片)

鎖定
《港珠澳大橋》是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港珠澳大橋管理局Discovery探索頻道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海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由閆東執導的紀錄片。該片於2017年6月30日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6] 
該片以國際視角多維度、寬視野、全景式再現了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建設過程。 [7] 
中文名
港珠澳大橋
外文名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類    型
紀錄片
導    演
閆東
編    劇
Kenny Png、閻晶明、鄧武(撰稿)
製片人
閆東(總製片人)
林慶堅、白麗、鄭園珺、侯展宗、陳曉軍
集    數
2 集
在線播放平台
央視網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港珠澳大橋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6張)
紀錄片《港珠澳大橋》以國際視角多維度、寬視野、全景式再現了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過程,重點挖掘了港珠澳大橋工程背後的原因和意義;揭示了這座“超級工程”背後,中國橋樑建設者們勇於攻克難關、不斷挑戰極限,用智慧和汗水在世界橋樑建設史上確立“中國標準”的感人故事和典型細節 [7] 

港珠澳大橋分集劇情

    第1集

    港珠澳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長55公里,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包括22.9公里的鋼結構橋樑,6.7公里建設在海平面以下40米深處的、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連接隧道和橋樑的東西人工島。


    第2集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包括22.9公里的鋼結構主體橋樑,4個人工島和一段6.7公里的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項目所體現的不僅僅是中國過去幾十年建橋技術的積累,它同時也在重新定義中國製造未來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港珠澳大橋幕後製作

該片的創意策劃從2015年12月開始,2016年8月由中宣部立項,隨後邀請Discovery探索頻道參與,組建國際合作團隊,同年12月完成拍攝腳本,2017年2月正式開機拍攝。該片選題確立之初,導演閆東就明確了主線,要把這個剛性的題材做出人文柔性的表述。有此定位,創作團隊便跳出工程大事記或超高級施工圖解式的總結概括模式,而更多地以勞動者視角,通過記錄他們的工作、生活,來真實反映海上工程的複雜性、艱苦性和風險性 [11]  。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攝製團隊先後赴京滬晉冀及港澳等中國十多個省區,追尋中交集團、中鐵山橋、太鋼集團等大橋建設企業和一線勞動者的足跡;專程遠赴美國、孟加拉國、文萊等國家,尋訪“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港珠澳大橋的價值和意義 [7] 

港珠澳大橋主創團隊

總策劃
張寧、張惠建、韋東慶、房祁
總監製
闞兆江、張方、陳一珠、施燕峯
監製
張廣義、郭琳、李宏榮、Vikram Channa
總製片人
總導演
製片人
林慶堅、白麗、鄭園珺、侯展宗、陳曉軍
撰稿
Kenny Png、閻晶明、鄧武
導演組
Dixie Chan、張亦載、劉肖榕、張浩、吳勝利、Sam、姜巍
攝像
Jaye Neo、王鴻江、朱學峯、張漢翀、張侃寧、Albert Hue、Wu Hai-Tao、王春添、熊向坤
配音
方亮
後期製作
伍暘、蘇嬌、劉天宇、王凱、黃驥
視覺設計
江濤
製片主任
王建彤、韓仲鵬、丘文惠
參考資料 [12] 

港珠澳大橋幕後花絮

  • 為了拍攝羣星移動背景下的大橋之美,導演閆東帶着中方團隊耗費三天、連續拍攝了4個小時的長鏡頭 [10] 

港珠澳大橋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獲獎者
結果
2017年11月16日
2017年第二批優秀國產紀錄片
《港珠澳大橋》
獲獎
2018年1月26日
2017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
2018年8月4日
第六屆優秀國產紀錄片扶持項目優秀國際傳播類紀錄片
2019年8月26日
壯麗七十年熒屏慶華誕”——“視聽中國全球播映”活動主推片目
2019年9月
我和我的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節目展評展播活動評委會特別推薦獎
參考資料 [2-3]  [5]  [9]  [11] 

港珠澳大橋發行信息

前期宣傳
2017年6月27日,該片在珠海廣播電視台舉行首映式 [7]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播出平台
2017年7月1日
央視綜合頻道
2017年6月30日
央視科教頻道
2017年7月8日
中國國際電視台
2017年6月30日
央視網
參考資料 [6]  [13] 

港珠澳大橋作品評價

《港珠澳大橋》是真實記錄“一國兩制”框架下港珠澳首次合作跨海交通工程的力作,該片有意識地把工程的施工過程同中華民族的歷史夢想,同“橋”文化的智慧與哲理鏈接起來,將技術含量轉化為人文含量,讓人們感受到大橋的生命温度。這種剛柔並濟的人文關懷,成功地把新聞報道的傳播價值提升到直抵人心的影響力價值,把記錄文獻的價值提升到藝術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讓觀眾真實地感受到中國智慧、中國創造、中國精神、中國奇蹟和中國故事(《光明日報》評) [4] 
《港珠澳大橋》通過國際化視野、全景式展現、權威性解讀和平民視角敍事,將這座有奇蹟工程之稱的大橋呈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在宏偉的建設場面和生動的故事中領悟到這項世紀工程將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的發展創新帶來新的經濟推力、社會活力和國際影響力。片中一個個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精彩故事,讓觀眾從超級工程的技術自信中感受到一個科技大國的自豪感(《人民日報》評)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