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迪罕蒲裏特

鎖定
温迪罕蒲裏特(?-?),女真族,隆州移離閔河胡勒出寨人,金國將領。
天輔五年(1121年),温迪罕蒲裏特隨完顏杲攻打遼國中京,任代理猛安,領軍五千三敗遼軍。天輔六年(1122年),隨金太祖攻打燕京,親執一員遼將。皇統元年(1141年),隨完顏宗弼伐宋,率領三千兵馬,在唐州、南京路連破數萬宋軍,復帶三千兵馬掃平了邳州近二十萬的抗金民軍。
皇統二年(1142年),晉封定遠大將軍,任同知鳳翔府尹。皇統六年(1146年),改任京兆府尹,此後歷任寧州刺史、西北路招討使司都監、永定軍節度使。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完顏亮兵分四路南下攻宋,温迪罕蒲裏特被任命為武衞軍副都總管。大定三年(1163年)温迪罕蒲裏特任開遠軍節度使,後改任泰寧軍節度使。後去世,具體時間不詳。
本    名
温迪罕蒲裏特
所處時代
金代
民族族羣
女真族
出生地
隆州移離閔河胡勒出寨
主要成就
滅遼伐宋

温迪罕蒲裏特人物生平

温迪罕蒲裏特參加伐遼

温迪罕蒲裏特身材魁梧有美髯,天輔五年(1121年),金兵統帥完顏杲都統內外各路軍隊,進攻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峯市寧城縣天義鎮以西約15公里的鐵匠營子鄉和大明鎮之間的老哈河北岸),温迪罕蒲裏特隨軍出征,以代理猛安職務,統領五千精兵,路上與一股一萬多人的遼軍相遇,與之力戰,將其擊敗。隨後率軍出袞裏道,又擊敗了一股八千多人的遼軍。軍至臘門華道,他率兵設伏擊敗了一股一萬多人的遼軍。 [1] 
天輔六年(1122年),完顏阿骨打親自率軍攻取燕京(今北京市),温迪罕蒲裏特隨軍出征,從儒州(治今北京市延慶城區)一路打到居庸關,生俘了一名遼軍斥侯。不久,三千遼軍再來臘門華道,温迪罕蒲裏特迅速整頓隊伍,率先迎擊遼軍,遼軍認識他的旗幟,望風而逃,温迪罕蒲裏特率軍追擊,親手生擒了遼軍主帥。 [2] 

温迪罕蒲裏特南下伐宋

皇統元年(1141年),完顏宗弼率領大軍再次伐宋 ,進攻淮西,温迪罕蒲裏特再次隨軍出征,途中在唐州(治今河南省唐河縣)紮營,大名府(治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南部)的宋軍前來突襲,温迪罕蒲裏特率軍迎擊,宋軍共一萬四千人,號稱二十萬,温迪罕蒲裏特率領親管猛安,身先士卒,衝擊敵陣,宋軍不敵,開始後退,温迪罕蒲裏特兵分兩路,從左右兩翼側擊宋軍,宋軍潰散而逃,温迪罕蒲裏特率軍追擊,途中又遇到了增援的兩萬宋軍,温迪罕蒲裏特再率三千金兵將這股宋軍擊退。 [3] 
金兵南下之後,各地漢人紛紛組織抗金民軍,邳州(治今江蘇省邳州市)民眾組織民軍抗金,人數近二十萬,極大地威脅金軍在佔領區的統治,金兵元帥府派遣温迪罕蒲裏特率三千軍馬前去鎮壓,他將這三千士兵分成幾隊,向民軍發起猛烈攻擊,衣甲不全,未經訓練的民軍無法抵擋金兵的進攻,潰散而去,温迪罕蒲裏特一舉平定邳州。 [4] 
在南京路(治所在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又遇到兩萬宋軍,温迪罕蒲裏特只率領三千金兵就將宋軍擊敗,當天,宋兵再次出城作戰,温迪罕蒲裏特也再次將宋軍擊敗。 [5] 

温迪罕蒲裏特鎮守地方

皇統二年(1142年),温迪罕蒲裏特晉封為定遠大將軍,任同知鳳翔府(治今陝西省鳳翔市)尹。 [6] 
皇統六年(1146年),温迪罕蒲裏特改任京兆府(治今陝西省西安市)尹,此後歷任寧州(今甘肅省寧縣)刺史、西北路招討使司都監、永定軍(治今河北雄州市)節度使。 [7] 

温迪罕蒲裏特再次南下

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完顏亮兵分四路南下攻宋,温迪罕蒲裏特被任命為武衞軍副都總管。正隆六年(1161年)十一月,完顏亮在揚州被部下殺死,金兵罷戰退兵,温迪罕蒲裏特隨軍北歸。 [8] 
大定三年(1163年)温迪罕蒲裏特任開遠軍(治所在柔服,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節度使,後改任泰寧軍(治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節度使。後去世,具體時間不詳。 [9] 

温迪罕蒲裏特主要成就

温迪罕蒲裏特先是隨完顏杲攻打遼中京大定府,統領五千精兵,以少勝多,連續三次擊敗遼軍。後隨完顏阿骨打攻取燕京,從儒州一路打到居庸關,勇猛無比,讓遼軍望風而逃,還親手生擒了一名遼軍主將。為金國消滅遼國立下赫赫戰功。
温迪罕蒲裏特從皇統元年(1141年)開始隨軍南下攻宋,參加了在唐州、南京道的戰事,多次只帶三千兵馬帶頭衝鋒,以少勝多,連敗宋軍,斬獲頗豐。隨後單獨率軍掃平邳州民軍,鞏固了金兵的後方,為金國確立在黃河流域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温迪罕蒲裏特人物評價

《金史》:“有謀略,以智勇聞。” [10] 

温迪罕蒲裏特親屬成員

兒子:温迪罕兀帶,大定十九年(1189年),封為武功將軍、本猛安奚出痕世襲謀克。 [10] 

温迪罕蒲裏特史籍記載

《金史·卷八十一·列傳第十九》 [10] 
參考資料
  • 1.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魁梧美髯,都統杲取中京,蒲裏特權猛安,領軍五千,遇契丹賊萬餘,與戰敗之。出袞古裏道,敗敵八千餘。至臘門華道,復以伏兵敗敵萬人。
  • 2.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太祖定燕,自儒州至居庸關,執其喉舌人。有頃,賊三千餘人復寇臘門華道,蒲裏特整隊先登,賊識其旗幟,望風而遁,遂奮擊之,親執賊帥。
  • 3.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皇統元年,從梁王宗弼伐宋,留軍唐州。敵眾奄至,蒲裏特擊之,大名軍萬四千號二十萬,蒲裏特率親管猛安,身先士卒,衝擊。敵少卻,乃張左右翼並擊之,敵眾散走。而別遇兵二萬來援,復以兵三千擊走之。
  • 4.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時邳州土賊嘯聚,幾二十萬,蒲裏特軍三千,分為數隊急攻之,賊潰去。
  • 5.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南京路遇敵軍二萬,蒲裏特以軍三千擊敗之。是日,有兵自城中出者,復擊敗之。
  • 6.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皇統二年,遷定遠大將軍,同知鳳翔尹。
  • 7.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六年,改京兆尹,轉寧州刺史,改西北路招討都監,遷永定軍節度使。
  • 8.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海陵南征,改武衞軍都總管。
  • 9.    《金史·温迪罕蒲裏特傳》:大定三年,授開遠軍節度使,改泰寧軍。卒。
  • 10.    金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