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病氣分證

鎖定
病例選 [1]  擇具有典型温病氣分證的特徵:壯熱、不惡寒、口渴、脈數[1]、腋探體温超過39℃則收入觀察病例。本組55例中,男33例,女22例,年齡3~45歲,平均21歲,發病時間:1天35例,2天14例,3天以上6例。體温39.1℃~39.5℃39例;39.6℃~40℃12例;41℃以上4例。
中文名
温病氣分證
特    徵
壯熱、不惡寒
平    均
21歲
腋探體温超過
39℃

温病氣分證資料與方法

分型熱在氣分型主證:身熱、面赤、惡熱、心煩、大汗出、大渴喜冷飲、舌苔黃燥、脈洪大。痰熱壅肺型主證:身熱、咳嗽氣喘、痰黃稠粘、或見胸痛、苔黃膩、脈滑數。熱結胃腸型主證:高熱或午後潮熱,惡熱,面目俱赤,呼吸氣粗,大便秘結,或瀉下黃臭稀水,腹脹滿,按之作痛,煩躁或時有譫語,手足多汗,舌苔黃燥,脈沉數有力。裏熱夾濕型主證:身熱、午後較高、脘悶納呆、肢體睏倦、渴不欲飲、大便結或溏、惡臭、苔膩、脈濡[2]。本組55例中按上述分型熱在氣分型24例,痰熱壅肺型12例,熱結胃腸型9例,裏熱夾濕型10例。西醫診斷:流行性感冒12例,急性咽炎8例,急性扁桃腺炎10例,急性肺炎15例,其它10例。

温病氣分證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按高熱護理常規[3]擬定(1)保持病室空氣流通,光線柔和,避免一切刺激。(2)注意觀察體温、口渴、出汗、脈象及各臟腑的功能變化。(3)高熱時可用冰敷,酒精擦浴、或用生石膏水灌腸退熱。(4)口渴甚時應多喝涼開水,多吃西瓜。(5)出汗多時應及時擦乾或更換衣服。(6)高熱不退可在耳背及十宣針刺放血。(7)必要時用退熱針劑肌注。(8)保持口腔清潔,因發熱病人多有口腔粘膜乾燥,加之全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炎及粘膜潰瘍,故應在晨起、睡前、飯後協助病人漱口,口唇乾燥者可塗甘油或植物油。(9)注意神志的改變,若見心煩不安則是病情加重,應報告醫生。
分型施護熱在氣分型:宜清熱生津,用白虎湯+蘆根煎水頻服,保證足量的水分。痰熱壅肺型:宜清肺泄熱,化痰平喘,用麻杏甘石湯加連翹、黃芩、魚腥草等藥,日服數次。並持半卧位,定時捶背,以利痰易咯出,必要時進行吸痰。熱結胃腸型:宜瀉下泄熱,用調胃氣湯口服,並多吃纖維素類食物,保持大便通暢。裏熱挾濕型:宜清熱化濕,用樸苓湯加減,忌吃生冷和油膩食物。

温病氣分證結果

護理效果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對感冒、風温肺熱病的療效標準[4]擬定:顯效護理效果:主要臨牀症狀消失,發熱1天消退。較好護理效果:發熱3天內消退,主要臨牀症狀減輕。較差護理效果:熱度超過3天不退,主要臨牀症狀未改善。按上述標準55例中,取得顯效護理效果的有15例,佔27%,較好護理效果的37例,佔67%,較差護理效果的3例,佔5.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