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州黃龍客運站

鎖定
温州黃龍客運站座落於温州市鹿城路227號,車站東鄰温州市黃龍商貿城,西面緊靠甌江三橋即東甌大橋,佔地近8000平方米,是三級汽車客運站。
中文名
温州黃龍客運站
位    置
温州市鹿城路
始    建
1996年8月
車    輛
260餘輛,日發班車800餘班

温州黃龍客運站車站介紹

黃龍客運站始建於1996年8月,是2000年温州市區汽車客運站場調整後,保留的5個公路交通樞紐站之一,主要經營麗水地區、樂清、永嘉、甌海等地區的中短途線路31條,擁有車輛260餘輛,日發班車800餘班,發送旅客近4000人。車站提供電腦售票、班次安排、行車服務車輛安全檢查等站務服務。還設有乙級汽車修理廠,車站食堂、汽車外部清潔、洗台、小件寄存、小賣部等後勤服務項目。

温州黃龍客運站撤銷消息

温州黃龍客運站 温州黃龍客運站
市區目前正在投用的6個客運站之一的黃龍客運站,走過10年風雨歷程後完成歷史使命,將於2006年內撤消。  每個汽車客運站,都是一座城市交通發展史上一個縮影。黃龍客運站的功成身退,印證着城市交通與時俱進的堅實腳步。
□獨一無二
合作創建客運站
昨天,打開温州長運集團網站,還可以找到黃龍客運站的訂票電話。對於這條訂票熱線來説,它已是在站“最後一班崗”了。
記者採訪黃龍客運站經理鄭朋木時,他遞上一張名片打趣地説,這是最後使用客運站經理身份的名片了,隨着客運站的撤消,一切都將改變。鄭朋木介紹,客運站於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面積僅近10畝,由長運集團和鹿城區廣化街道廣化村合作經營,在客運站建設中,這種合作方式是獨一無二的。當時,因為投入資金少,辦公條件非常簡陋,站場裏面都是黃泥地,每逢雨天一片泥濘,記得那時候在客運站上班的職工每人都備有一雙高統靴,就是雨天工作時用的。後來,隨着利潤的慢慢增加,站場地面也逐步澆上了混凝土,候車廳、辦公樓等也相繼建成,而營運線路也從當初的14條,增加到現在的短途和長途線路共30多條,每天800多個班次。
□曾經輝煌
經商客流集散地
黃龍客運站的建設,很大程度上是為黃龍商貿城服務的。站在客運站辦公樓窗口往東看,黃龍商貿城與客運站只有一牆之隔,商場裏面人流如織,熱鬧非凡;從辦公樓窗口往站場大院看,則是接連始發的客車,井然有序。
客運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站以公交型短途客運為主,兼顧長途,這給附近居民特別是黃龍商貿城裏的客商帶來極大的方便,永嘉橋頭橋下的鈕釦和模具、甌海瞿溪的皮鞋等都從這裏向外批發,實際上這裏成了經商客流的集散地,每天均是人來人往。鄭朋木告訴記者,每年春運期間,這裏的客流更多,每天都有1萬多人次呢。
□站場老矣
硬件設施難越“坎”
黃龍客運站除了門口站牌略顯滄桑外,站容站貌還算整潔。然而,對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標準中對客運站場的要求,黃龍客運站已經“老矣”,跟要求已有很大的距離。
據介紹,該站是三級汽車客運站,硬件設施太差。根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要求,各車站必須要排隊候車,依次上下車,而對於“螺絲殼裏做道場”的黃龍客運站來説,這一硬件設施已是一道難以越過的“坎”。因為該客運站面積總共不到10畝,建站時間早,而目前進站車輛又那麼多。旅客多、班次多、場地小,這是黃龍客運站自身無法“消化”的難題,只有一撤了之。
□方案擬定
班線安排已落實
黃龍客運站即將撤消的消息昨天經本報報道後(見昨天一、二版),已有不少讀者致電本報詢問該站將遷往何處?還有一名自稱住在江濱路附近的讀者致電本報問:接下來他要到哪裏坐車?
有關部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黃龍客運站撤消後,站場將被廣化村收回改作他用,原來在該站始發的客運班車將分流到汽車西站和即將投入使用的雙嶼客運中心,有關方案已報市交通局。
具體方案大致是:温州到麗水的班車擬遷到即將投入使用的雙嶼客運中心,這些班車包括温州到慶元龍泉、景寧、雲和、遂昌、松陽、縉雲、北山、海溪、王岙、石平川、黃放口、湯洋、禎旺、東源、麗水、青田等。
另外,黃龍客運站至樂清虹橋、柳市、白石、北白象及永嘉橋頭、橋下等班線,擬就近遷到汽車西站;其他市區線路視情況擬遷移到汽車西站或者雙嶼客運中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