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克剛

(國民黨中將)

鎖定
温克剛(1896~1957),字一如,號煉百、潛庵。廣東大埔縣百侯白羅村人。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肄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炮科畢業。曾任黃埔軍校第四、五期炮科教官,第六期炮科主任教官,第十九路軍總部少將高參,廣東警官學校教育長,廣東省保安第三旅少將旅長,第176師旅長,安徽省保安副司令,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湖南省政府代理主席等職。北伐時先後參加攻克汀泗橋、賀勝橋、武昌城之戰。抗戰時參加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戰等戰役。 [1] 
中文名
温克剛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大埔縣
出生日期
1896年
逝世日期
1957年
畢業院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温克剛個人簡介

1919年加入粵軍,任連長、參謀,參加討伐鄧本殷的戰役。1926年起任黃埔軍校第四、五期炮科教官,第六期炮科主任教官,炮兵大隊副大隊長。1927年起任第四軍十二師三十六團團副兼第三營營長,先後參加攻克汀泗橋、賀勝橋、武昌城之戰。1932年初任第十九路軍總部少將高參。1934年起任廣東警官學校主任教官、教育長,廣東省保安第三旅少將旅長。抗戰爆發後,任第一七六師少將參謀長、旅長,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戰。1940年任安徽省保安副司令。1941年秋任重慶軍官訓練團大隊長。1943年7月,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4年任第七戰區司令部高參。同年秋一度代理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赴香港,1955年夏到台灣,1957年11月4日病逝於台北陸軍第一醫院。 [1] 

温克剛人物生平

清宣統三年(1911)上半年,克剛在潮州中學堂(後為金山中學)讀書時參加同盟會,為革命軍秘密運輸槍支彈藥。11月13日革命軍進攻潮州府城,19日發動總攻。克剛時任學生軍小隊長,參加攻打北門樓及節孝祠,並首先衝入府衙,消滅部分清兵,繳獲槍械若干,在戰鬥中立了功。
民國4年(1915),克剛在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肄業。民國5年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炮科,民國8年畢業。民國8~14年,先後任粵軍連長、參謀,參加過討伐段祺瑞在海南島鄧本殷部的戰役,並在民國1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民國15年初,克剛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中校兵器教官兼炮兵大隊隊副。同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他任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團副兼第三營營長。民國16年8月,湖南平江戰役中,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參謀長吳奇偉與克剛率部協同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作戰,直搗吳佩孚指揮部,於8月19日進駐平江縣城。
民國21年初,克剛任十九路軍總指揮部高級參謀,參加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民國26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任陸軍第一七六師少將參謀長,與師長區壽年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民國27年徐州會戰,一七六師在淮北湯陽、蒙城外圍作戰,牽制敵部。台兒莊大捷後,克剛因功升任旅長。民國28年4月,任安徽省保安處處長。
民國30年下半年,克剛奉調至重慶軍官訓練團輪訓,任大隊長。民國32年7月,調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民國35年8月退役後,轉任財政部湖南貨物税局副局長。1949年赴香港,1955年夏去台北。1957年11月,温克剛病逝,享年61歲。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