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渦河渦陽閘

鎖定
渦河渦陽閘,也稱渦河渦陽閘樞紐,俗稱渦陽大閘。位於隸屬於安徽省亳州市的渦陽縣城東渦河幹流上,始建於1958年,主體工程節制閘11月破土興建,1963年9月基本落成,歷時五年。後來為了加大排洪泄量,於1969年擴建節制閘,至1971年5月竣工並蓄水灌溉。1973年冬,船閘建成,1975年正式通航。
閘址正當渦河中游,上通亳州,下達蒙城懷遠與淮河想通,為水運孔道。閘上建橋,又為連接濉溪阜陽之要道。故人們稱大閘為渦陽咽喉。
渦陽節制閘按正常蓄水位27米時,興利有效庫容量為2060萬立方米。1983年末,有效灌溉面積超過20萬畝。節制閘泄洪3000立方米/秒,閘上下落差0.4米。渦陽船閘,自1976年,至1981年已收過閘費36000元。 [1] 
中文名
渦河渦陽閘
別    名
渦陽大閘
地理位置
安徽省渦陽縣城北
所在河流
淮河支流渦河渦陽段

渦河渦陽閘地理條件

渦河渦陽閘河道特徵

渦陽節制閘樞紐工程在渦河干流的位置 渦陽節制閘樞紐工程在渦河干流的位置
渦陽閘段的渦河航道 渦陽閘段的渦河航道
渦河,在渦陽縣境內,流經亳縣城父寨七里橋入境。經義門集東南、大石橋、乾柴廟、趙屯南、彭渡口、孫樓北、縣城北、縣城東北角折轉南流、官路口、楊樓西、蒙關店北鐵牛嶺、解莊、橋口張、王辛莊、楊瓦房、劉溝、小王園、西陽集、渦陽與蒙城邊界前張莊,入蒙城縣界。渦河經縣境55公里,流域平均寬度16.7公里,流域面積1268平方公里。總落差58.7米,河牀平均比降0.3‰,河上口寬190米至200米,底寬140米至160米。最高水位30.45米,出現於1963年8月7日。最低水位18.99米,出現於1960年3月4日。最大流量每秒2480立方米,出現於1963年8月6日。最小流量每秒40立方米,出現於1962年8月21日。建渦陽閘後,閘上最高水位為30.15米,出現於1976年;最低水位為22.73米,出現於1971年;閘下最高水位為28.66米,出現於1971年;最低水位22.27米,出現於1972年。 [2] 

渦河渦陽閘地質地貌

渦陽縣域82.4%的面積為早期河間平原,由早期河流淤積而成。由於降雨、河流侵蝕和人類活動等影響,部分地區形成零星湖坡窪地和莊户地。境內渦河橫界東西,將縣境分為渦南、渦北兩個自然區域。縣境 17.6%的面積為黃泛區平原,分佈在渦河兩沿。從河上游至下游,寬度逐漸減小,呈“∨”形。其地面一般高出兩邊河間平原區面 1 米左右,是渦河的天然堤防。縣境內地勢平緩,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面高程平均海拔 26.5~33.5m,地面自然坡降為 1/9000。 [3] 

渦河渦陽閘工程背景

渦陽縣是個水旱災害較多的縣。歷史上水災尤為頻繁,清末民國初,雖經當局分別督浚,但收效甚微。本世紀30年代,國民黨縣政府也曾勒迫民工對境內的河道進行若干次疏浚,並沿河築堤,但都沒能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此,有些工程只能起到臨時性的急救作用;有些工程乃是勞民傷財,毫無效益。1931年黃水氾濫,自西向東,淹沒200多個村莊,70餘萬畝耕地,淹死1500餘人。至解放前夕,縣內沒有1座水利設施。
1950年冬,在淮委的統一規劃下,渦陽縣境實施規模浩大的治淮工程。歷史上,渦陽是黃河決口的分洪道之一。為有效的運用縣境溝河排泄洪水的作用,1953年採用了“引淝入渦,引芡入渦”的措施,興建引淝入渦工程,將北淝河從五道溝、青羊溝分段截入渦河。1954年、1955年興辦引芡入渦工程,把芡河從石雁溝、白膏溝和北風凰溝三處分段引入渦河。渦河成為渦陽縣內的主幹河道。1958年至1959年,貫徹“以蓄為主、小型為主、羣眾自辦為主”的方針,以原河道為基礎,開挖疏浚大中型河道16條,長520公里。由於開挖土方量大,工程集中,要求過高過急,不少工程收益甚微,以至無效。為發揮渦河蓄水灌溉,又可在汛前預降水位,調節庫容作用,始建渦陽閘 。 [4] 

渦河渦陽閘工程建設

渦陽閘的位置 渦陽閘的位置
渦陽閘全景 渦陽閘全景
根據“以蓄為主”方針設計的渦河渦陽閘樞紐工程,1958年11月動工,1986年9月完成閘身主體建築工程。使用時發現閘底偏高,孔徑偏小,標準偏低。加之上下游引河只按小斷面施工,閘未發揮作用。
1958年至1963年,建築節制閘,工程量為38089立方米,共計經費8051800元。1966年至1971年擴建工程量15103立方米,經費213萬元。1976年防震加固,1977年增制鋼閘門,計經費97000元。以上總計建築工程量53192立方米,總計經費1027.88萬元。
1969年冬,經水利會議確定,續建渦陽閘工程,增建渦陽船閘。同年11月至次年5月,調動民工2萬人開挖引河。1970年9月5日,組織15個公社民工16000人(包括長期民工4700人),實施引河尾工及底部砌築工程。另有5個公社民工採運石料。至1971年5月,節制閘擴建工程竣工,蓄水發揮作用。1976年,對節制閘進行防震加固,將疊加的啓閉台用角鋼和槽鋼連成整體,在平板門頂上又改裝加上網插板門。
1971年冬,在拆老河壩和引河壩同時,開始船閘施工。工程由阜陽地區水利支隊一、工區承建,省建築支隊承擔安裝。土方工程1973年冬完工。因透水底板冒水孔堵塞,底板受揚壓力影響斷裂,在閘室兩側增做排水明溝後,1975年正式通航。 [1] 

渦河渦陽閘工程內容

渦河渦陽閘節制閘

節制閘 節制閘
節制閘,為拱形涵洞式,22孔,每孔淨寬4米。原由省水利廳設計,擴建工程由地區水利局配合縣水利局設計。閘墩條石結構,底板高程22.5米,厚1.7米至1.9米,素混凝土。岸牆為拱形空箱式暗牆。北岸滔原計劃建水力發電站,裝機150瓩。1969年擴建時,將進出水孔堵塞,但今後仍可繼續建機發電。翼牆為重力式,上游翼牆半圓形,下游翼牆八字形,以1比2的坡度擴散。橋面高程33.5米。閘門為鋼筋混凝土平板門,用串聯平衡舵,每孔安裝手搖電動兩用啓閉機1台。引河斷面上游為單式梯形斷面,下游為複式梯形斷面,底寬140米,上、下游引河河底高程分別為20米與19.5米。上游邊坡1比4,下游在26.5米高程處留平台11米,邊坡為1比3。上下游引河閘上100米,閘下200米為漸變段,延伸切灘西至上肘東頭,東至五道溝,河底高程分別為23米、22米。 [1] 

渦河渦陽閘船閘

船閘 船閘
船閘由阜陽地區水利局設計室設計,閘室長100米,寬7.5米,備用分洪考慮衝淤。上閘欄高程22.5米,平於節制閘底高程,下閘高程20米,平於閘室底板。側牆為支墩壩型式,下部結合佈署輸水廊道,側向為多孔分散的輸水孔。廊道進口底高21.5米,公路橋面高程34.5米。閘門為薄殼“人”字門,安裝5噸拉桿啓閉機。輸水伐門為鋼筋混凝土平板門,安裝10噸螺桿啓閉機。船閘建築工程量計9520立方米,共計經費759.83萬元。 [1] 

渦河渦陽閘工程效益

由於渦陽節制閘為樞紐的輸水系統的建成,使渦河流域蓄水庫容達4000萬立方米,並促進溝、井、塘的結合,渦陽縣全縣有效灌溉面積69.24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35%。由於溝河的開挖和溝通,為發展航運創造了條件。 [4] 
1983年末,有效灌溉面積超過20萬畝。節制閘泄洪3000立方米/秒,閘上下落差0.4米。擴建通用後,尚未經大水考驗。渦陽船閘,自1976年至1981年已收過閘費36000元。 [1] 
參考資料
  • 1.    安徽省渦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渦陽縣誌 :黃山書社 ,1989 - 12 :卷三 經濟 水利 .閘涵
  • 2.    安徽省渦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渦陽縣誌:黃山書社,1989 - 12:卷二 地理 二級目錄:地質地形
  • 3.    地理情況  .渦陽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16]
  • 4.    安徽省渦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渦陽縣誌 :黃山書社 ,1989 - 12 :卷三 經濟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