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漳河

鎖定
清漳河,海河流域漳衞南運河水系漳河的支流,源有二,即清漳東源和清漳西源。清漳東源發源於太行山區山西省昔陽縣漳漕村山麓,東南流至左權縣下交漳村匯清漳西源,河段長120公里;清漳西源發源於八賦嶺,東南流經石枴、橫嶺、左權縣至下交漳村匯清漳東源,長90公里,東、西兩源匯流後稱清漳河,東源較長,應以東源為正源。清漳河東南經黎城下清泉村出山西進河北,流經劉家莊、涉縣、匡門口至合漳村匯濁漳河,形成漳河。清漳河在山西省境內長146公里,流域面積4159平方公里。 [1]  河北省涉縣境內全長61公里,流域面積1144.5平方公里,佔清漳河流域總面積5361平方公里的21.35%。山西、河北段合計207公里 [1]  [5]  。流域面積5339平方公里 [2] 
清漳河的主要支流,除了清漳東源和清漳西源,下游主要支流有東崖底河、源莊河等。 [1] 
清漳河歷史最大洪峯流量5660立方米/秒,乾旱時期,部分河牀常出現斷流。河流平均落差260米,水力藴藏量4萬千瓦。 [5] 
中文名
清漳河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漳衞南運河水系漳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西省東南部
流經地區
山西省晉中市、長治市、河北省涉縣
發源地
山西省昔陽縣漳漕村山麓 [1] 
主要支流
清漳東源、清漳西源、東崖底河、源莊河
河    長
207 km [1]  [5] 
流域面積
5339 km² [2] 
落    差
260 m
河    口
河北省涉縣合漳鄉合漳村東南 [5] 

清漳河幹流概況

清漳河的位置及主要支流分佈 清漳河的位置及主要支流分佈
清漳河在上游在山西省,山西境內長146公里,流域面積4159平方公里。 [1] 
其中,清漳河上游兩支均源於山西省晉中市。清漳東源,發源於昔陽縣西寨柳林 [8]  (一説昔陽縣漳漕村山麓 [1]  ,一説昔陽縣西寨鄉沾嶺山 [1]  ),流經昔陽、和順、左權,在左權下交漳與西源匯合,全長105.5公里 [8]  (一説120公里 [1]  ),流域面積1580平方公里,河牀平均縱坡8.2‰,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500~1000噸。清漳西源,發源於和順縣橫嶺官上 [8]  (一説八賦嶺 [1]  ),流經和順、左權,全長101.8公里 [8]  (一説90公里 [1]  ),流域面積1569平方公里,河牀平均縱坡6.3%‰,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1400噸。清漳東源、清漳西源合流後稱清漳河,由左權縣南窯經長治市黎城縣,流入河北省,晉中境內全長(連同源頭)139.4公里,流域面積(連同東源、西源)3601平方公里。 [8] 
在山西省長治市,清漳河穿越黎城縣東北隅4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51平方公里。在黎城縣上清泉村北流入長治市,下清泉村南出省境入河北省涉縣,其支流有東崖底河、源莊河。 [1] 
河北省境內,清漳河干流由山西省黎城縣清泉村流入涉縣境,從西北遼城鄉郭家村入境,流經遼城鄉、索堡鎮、涉城鎮、河南店鎮、固新鎮、西達鎮、合漳鄉,於合漳村東南與濁漳河匯入漳河。涉縣境內全長61公里,流域面積1144.5平方公里,佔清漳河流域總面積5361平方公里的21.35%。 [5] 
清漳河上游左權縣麻田鎮澤城村段 清漳河上游左權縣麻田鎮澤城村段
清漳河下游涉縣西達鎮段 清漳河下游涉縣西達鎮段
清漳河下游涉縣懸鐘村 清漳河下游涉縣懸鐘村
清漳河、濁漳河兩河交匯處 清漳河、濁漳河兩河交匯處

清漳河水文特徵

清漳河,下游涉縣記載:歷史最大洪峯流量5660立方米/秒(1963年劉家莊水文站資料),其次是4780立方米/秒(1996年劉家莊水文站資料)。乾旱時期,索堡鎮至河南店鎮段河牀常出現斷流。河流平均落差260米,水力藴藏量4萬千瓦。 [5] 

清漳河主要支流

清漳河西源水系

清漳西源,又稱西漳水、西清漳河,古稱轑水,發源于山西省和順縣八賦嶺人頭山下,該處為砂頁岩地區,至關上村初見河形;東南流經石枴、橫嶺,在陽光佔左納沙峪河,出和順縣入左權縣,進入石灰岩地區;過長城、川口,在竹寧北納下交河,入石匣水庫;過石匣村,在馬廄與西長義兩村之間右納柳林溝河,至左權縣城;繼續東南流,在蛤蟆灘接納枯河,轉向東流,到蘇亭村進入石英砂岩地區;過瓦窯、馬家樓到粟城鄉,在左權縣上交漳村與清漳東源匯流。河長106.6公里,流域面積1570平方公里,沿途有13條支流匯入,河牀平均縱坡6.3‰,年徑流量5726萬立方米。 [3] 
清漳西源左權縣城段 清漳西源左權縣城段
龍旺河,發源於橫嶺鎮北萬山新陽嶺,流經龍旺、莊裏村,匯入西清漳河。全長15公里,年徑流量840萬立方米,其中洪水流量678萬立方米。 [9] 
沙峪河,發源于田家溝北寨堖。流經沙峪,張科至陽光佔匯入西清漳河。全長21公里,年徑流量1430萬立方米,其中洪水流量1154萬立方米。 [9] 
儀嶺河,發源於後儀嶺西溝。流經前儀嶺至遠佛口東進入左權縣境。全長7公里,流域面積54平方公里。年徑流量471萬立方米,其中洪水流量369萬立方米。 [9] 

清漳河東源水系

清漳東源,又稱東清漳河、東清漳河,發源于山西省昔陽縣西寨鄉沾嶺山,系砂頁岩地區。源頭開始向北流,轉180度大彎後,至漳槽村折向南流,過西寨、直峪寺村,在祁家溝出昔陽縣入和順縣。經紫羅向東南,流經和順縣城北,進入石灰岩地區,在和順縣蔡家莊匯納梁餘河,經平松進入石英砂岩地區,在松煙鎮與從東北流來的松溪河相匯,然後折向南流,在喬莊、龜山兩村間出和順縣入左權縣。繼續南流,至左權縣芹泉鎮上交漳村附近與清漳西源匯流。河長111.5公里,流域面積1560平方公里。 [4] 
清漳河東源和順縣城區段 清漳河東源和順縣城區段
清漳河東源和順縣松陽鎮段 清漳河東源和順縣松陽鎮段
梁餘河,又稱南河,發源於石猴嶺圓林溝,經聯坪、儀村、白珍,於縣城東與張翼河匯合。全長23公里,流域面積18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884萬立方米,其中洪水流量1699萬立方米。 [11] 
張翼河,又稱北河,發源於昔陽縣西寨鄉白家川,經紫羅鄉過縣城北向東與梁餘河匯合。長39公里,流域面積165平方公里。上游植被較好,年徑流量2876萬立方米,其中洪水流量年為2501萬立方米。 [11] 
洪河,從梁餘河、張翼河匯合處到松煙鎮稱洪河。全長22公里,河段流域面積為284平方公里。河流下墊面為石灰岩及石英砂岩,流程不遠,即大部滲漏。河道僅在汛期有洪水,故稱洪河,年洪水流量為1768萬立方米。 [11] 
清河,發源於昔陽縣鋪上村白羊山下,流經青城、土嶺、範莊至松煙鎮與洪河匯合入清漳東源。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上游下墊面大部為石灰岩,河流在海眼寺以上即全部滲漏。自海眼寺有泉水注入,四季清水常流,故稱清河。年徑流量2141萬立方米,其中洪水流量1391萬立方米。 [11] 

清漳河幹流段支流

東崖底河,是清漳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黎城、武鄉兩縣交界分水嶺黎城一側、黃崖洞鎮漆樹村西的獅子杯,向東南流經水寨、東崖底等村,在看後村東注入清漳河。河流全長19公里,平均縱坡24‰左右,流域面積118.7平方公里,河牀為砂卵石,河牀糙率約0.067。在東崖底河干流以南,有一較大支流黃崖洞河,東崖底河流域呈“Y”形,河道較為順直,河谷寬300~800米。中下游河道寬80~100米,是“學大寨”期間人工改河造地形成的河道,河勢不甚穩定,洪水時常沖毀河谷內的人造耕地,造成河流局部改道。該河系太行山中段的山區河流,整個流域地勢表現為西高東低,地形均為高山和溝谷,次級山脈為東西走向。西部山峯海拔在1800~2000米。最高峯黃岩腦海拔2008.5米。南部和北部峯高自西向東均在海拔在1700~1000米間。流域內最低點為看後村北的河谷,海拔630米左右。流域地貌均為典型的山地,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流域內內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年內分配不勻,70%左右集中出現在汛期7~9月內。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80.5毫米。東崖底河是一條季節性河道,平時乾涸。汛期洪水隨降雨而生,來得猛去得快。該河年徑流量1200萬立方米。河流泥沙主要為推移質。 [1] 
黃崖洞河,源於著名的黃崖洞一帶,流經黎城黃崖洞、赤峪、上河等村,在黎城東崖底村南匯入東崖底河,河長11公里。 [1] 
源莊河,是清漳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黎城縣北部西井鎮,有南、北二支,北支在杏樹灘村西,南支在千仵村,兩源相距3公里,兩源自西向東流,分別在南委泉村北、南兩側流過,匯合於茶棚灘,而後繞玉泉山向東流經源泉、源莊村,在寺底村東與西井河匯合後繼續向東經石背底、圪台磨村出省界,經河北省涉縣西遼城東流入清漳河。源莊河有兩條較大的支流西井河和柏官莊河。源莊河河長24公里(其中山西省境內21公里),河道比降20‰,流域面積274平方公里,河牀糙率約0.065。支流西井河河長17公里,柏官莊河長12公里。源莊河為彎曲型河道,河谷寬300~500米,河道寬80~100米。由於上游南委泉近於乾枯,源泉以上河道在汛期有水,源泉以下河道因接納源泉(玉泉)而有清水流量。流域內地貌為山地,僅在南委泉、西井兩地各有一面積小於10平方公里的微小盆地,是該區域內人口和經濟活動較集中的地方。流域內高山遍佈,山峯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為西部分水嶺的黃紀腦海拔2002米。源莊河、西井河、柏官莊河穿行於峯間,流域內最低點為源莊河河口,海拔約590米。流域中部南委泉、西井兩盆地地面高程分別在830~920米和800~860米之間。流域內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年內分配不勻,主要集中在7~9月之內,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年平均蒸發量1780.5毫米。流域內有13處小泉水出露。 [1] 
柏官莊河,發源於黎城縣洪井鄉黃草擉村西,自西向東從王家莊、柏官莊村南流過,在長畛背村北改向北流,經過曹莊、三十畝村,在源泉上游2公里處匯入源莊河。 [1] 
源泉(又稱玉泉),位於黎城縣源莊河畔源泉村,泉水出露高程約700米,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秒,最大2.4立方米/秒,最小0.06立方米/秒。近十幾年來泉水流量普遍小於多年平均值,在0.1~0.2立方米/秒之間。此外,源泉上游有南委泉,近年來泉水時斷時流。洗耳泉流量也小於0.02立方米/秒。源莊河多年平均徑流量均4000萬立方米(包括清水流量1200萬立方米)。 [1] 

清漳河流域概況

清漳東源,古稱沾水。西漢時曾設置沾縣,境轄約今昔陽、和順。清漳東源所經地區峽谷小盆地交錯,流域地貌可分為石山區、土石山區,以及黃土丘陵區、河牀沖積區。整個流域地勢高峻,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流域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冬春幹寒多風,夏季温和多雨,秋天天高氣爽,全年夏短冬長。如和順縣年平均氣温6.5℃,是山西高原高寒地區之一,若按氣候學上季節的劃分,則和順縣無夏季,只有春秋冬三季,冬季漫長。平均無霜期119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82毫米,年內分佈極不均勻,年際變化強烈,汛期降雨量佔全年的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強度大。1963年蔡家莊年降雨量1144.6毫米,而1972年為359毫米,相差三倍。流域年蒸發量為1584毫米。清漳東源設有蔡家莊水文站(1958年設立),控制流域面積460平方公里,實測多年平均清水流量0.33m?/s,多年平均輸沙量27.1萬噸/年。
清漳東源流域內基本是以旱年為主,特別是春旱較為嚴重,使農民無法下種,有“十年九旱”之説。受自然氣候的影響,流域各區域種植情況不同,主要農作物有玉米、穀物、大豆、少量水稻及其它小雜糧。水利建設成就較大,有海眼寺灌區、拐兒灌區、胡家温灌區以及小型電站等。“96.8”洪水之後,河道進行了全方位的綜合規劃與治理。 [4] 
和順縣是全國畜牧重點縣、林業基地縣、我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傳説之一“牛郎織女”的發源地。境內有云龍山靈溪勝境、合山泉神奇倒流、走馬槽太行風光、陽曲山登高遠望等景觀,是觀光旅遊、消夏避暑的好去處。該縣以天河梁為中心,在方圓20公里範圍內,有許多與“牛郎織女”民間神話故事相關的古地名與景物名稱,如牛郎山、牛郎廟、織女廟、天河池、老牛口、喜鵲山等等,2006年和順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2008年,“牛郎織女傳説”被國務院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縣合山村有座始建於宋代的懿濟聖母廟(國保單位),廟前“有二泉,一名娘子泉,清流湍激,遠近十數村汲飲。一名郎君泉,不時而出,出時聲吼泉湧,有‘合山奇泉’之詠。”(民國三年《和順縣誌》)郎君泉每逢夏季溢水,先聞水聲,後有水出,流水約40分鐘之後,泉水自動吸縮回泉眼中,之後循環往復、週而復始,為國內罕的倒流奇泉。縣城有兵憲牌坊,是明朝末年巡按山西監察御史劉弘光為其老師藥濟眾所立,氣勢宏偉,引人觀瞻。 [4] 
清漳西源流域地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沿河牀兩岸有岩石裸露,汛期大水對河谷地有所沖刷,河牀較為穩定。這裏地勢高峻,峯巒起伏,海拔高程一般在1100-1200米之間。流域內分石山區、黃土丘陵溝壑區、砂頁岩土石山區,以及河谷台地四種類型。流域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冬春幹寒多風,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全年夏短冬長。流域晝夜氣温差別較大,左權縣年平均氣温7.4℃,七月份氣温最高,平均氣温21.4℃,無霜期13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1毫米,降雨量年內分佈不均勻,多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個月,佔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流域內自然災害頻繁嚴重,主要災害有乾旱、霜凍、冰雹、暴雨、風害等,春旱尤為嚴重。由於氣候較為寒冷,主要種植玉米、穀物、大豆和小雜糧。
左權縣是“中國核桃之鄉”,“左權綿核桃”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左權古稱轑陽,始於4000多年前顓頊之子祝融築城,東漢置縣,後改稱遼陽、遼山、遼州、遼縣。1942年,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為紀念抗日殉國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將遼縣易名左權縣。流域內有孟信堖自然保護區。民間藝術有“開花調”、“小花戲”等,左權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3] 
清漳河流域內多山,地勢嚴峻,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水由西北流向東南。流域地貌可分為四種類型:石山區、土石山區、黃土區、河牀沖積區。流域屬温帶大陸性氣候,冬春幹寒多風,夏季温和多雨,秋天天高氣爽,全年夏短冬長。
清漳河流經的左權、黎城、涉縣是革命老區。八年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魯迅藝術學校等150多個黨、政、軍首腦機關移駐左權縣麻田及其周圍達五年之久,朱德、彭德懷、左權、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工作戰鬥,麻田因此被譽為太行山的“小延安”。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就建在清漳河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左權將軍是八路軍抗日戰爭期間犧牲的最高指揮官,將軍殉難處就在清漳河以東不遠處的十字嶺。
黎城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黎城縣上赤峪村西的深山峽谷中。因這裏懸崖陡壁皆為黃色,東崖半空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1939年7月,八路軍軍工部將原在榆社縣韓莊村的兵工修械所搬遷到黃崖洞,將此處擴建成為八路軍提供作戰武器的兵工廠,年產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是華北敵後我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1941年11月11日,日軍5000餘人聯合進犯黃崖洞。八路軍總部特務團900餘名指戰員奉命保衞兵工廠,憑藉天險與敵人血戰八晝夜,殲敵一千餘人,贏得敵我傷亡6:1的輝煌戰績,粉碎了日軍妄圖摧毀我軍兵工廠的陰謀。黃崖洞保衞戰被中央軍委評價為“1941年反掃蕩最成功的模範戰鬥”,特務團被授予“黃崖洞保衞戰英雄團”的光榮稱號。 [2] 
涉縣河南店鎮的赤岸村,是八路軍129師司令部所在地。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129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129師陳列館三部分組成。抗日戰爭時期,曾有110多年黨、政、軍、財、文等機關單位在此駐紮長達六年之久。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運籌指揮了著名的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戰鬥和解放戰爭中的上黨、平漢等戰役。
涉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相傳是遠古時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所在地。清漳河畔索堡鎮的鳳凰山上建有媧皇宮,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祭祀人文始祖女媧的著名勝地。媧皇宮被稱為中國四大懸空寺之一,也叫“活樓”、“吊廟”。廟外山崖刻有《法華經》等十部佛經,為北齊摩崖所刻,距今1400多年,達13萬多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經羣”。 [2] 

清漳河治理開發

清漳河河道治理

清漳河、濁漳河和漳河為境內3條常年河流,歷史上人們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治理河道效果不大,每遇山洪暴發,沿途土地、村莊常遭侵襲,水土流失嚴重。1956—1986年,涉縣人民修築清漳河、濁漳河、漳河護村護漳北渠引水灌溉(2006年攝)·66·(簡本)地壩152條,河壩總長73.35公里,完成漿砌石62.19萬立方米、混凝土7.17萬立方米、幹砌石21.4萬立方米,用工683.09萬個,保護村莊53個、土地2.53萬畝。並對全縣15條季節性河道進行治理。至90年代初,全縣在各河道治理中,羣眾出工800萬人次,新建各類護村護地壩100餘公里。1996年發生洪災,防洪設施毀壞嚴重。是年起,先後實施青塔水庫、偏城水庫、古台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確保下游村莊汛期安全。按照20年一遇標準,對清漳河、濁漳河、東枯河等主要行洪河道進行疏浚和維修加固。在“九五”“十五”期間,涉縣用於防洪保安工程建設投資2億餘元。2012年,清漳河綜合治理工程縣城段完成河道疏浚11.6公里,護壩建設7.28公里;東枯河生態調蓄工程(龍湖工程)主體龍湖大壩、溢流壩完工,龍湖開始蓄水,蓄水面積16.7萬平方米,最深處超過5米。 [7] 

清漳河水庫

石匣水庫 石匣水庫
石匣水庫,在左權縣石匣村西一公里處 [10]  清漳西源上,中型水庫,始建於1959年,1960年7月竣工 [10]  ,控制流域面積753平方公里,壩高33米,總庫容54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723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8萬畝 [3]  ,有效灌溉面積0.45萬畝 [10]  ,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和養殖等綜合效益。石匣水庫多年平均徑流量6959萬立方米,清水流量0.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輸沙量為31.68萬噸/年。石匣水庫建成後,有效地抵禦了“63.8”、“96.8”兩次大洪水,使下游村莊和土地免遭洪水災害。石匣水庫水電站為一座壩後式水電站,水電站設計水頭21.5米,引水流量6.25立方米/秒,裝機容量900千瓦,年發電量185萬度。 [3]  [10] 
高莊水庫,位於左權城南7.5公里高莊村西。1972年2月由河南公社修建,1974年12月完工。水庫大壩為石頭、水泥、白灰、紅粘土漿砌。壩長127米,高16米,頂寬8米。土石方總計1.62萬立方米,投工6.5萬個,投資12.5萬元。庫容24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00畝,護地500畝。1990年水庫完好,屬標準小(二)型水庫。 [10] 
長畛背水庫,位於涉縣源莊河支流柏官莊河上柏官司莊鄉長畛背村,1966年5月竣工,屬小(1)型水庫,總庫容150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1平方公里。水庫大壩為重力土壩,壩高22米,達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校核標準為100年一遇。 [6] 

清漳河水電

民國31年(1942年)2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在涉縣赤岸村興建發電站,利用清漳河水作動力,裝機容量10千瓦。民國34年3月,冀南銀行在茅嶺底村建成裝機容量10千瓦的茅嶺底發電站。民國35年7月,兵工廠利用清漳河水在西達村興建裝機容量28千瓦的發電站,供工廠照明和動力用電。1949年底,縣政府引漳河水在縣城興建裕新發電站,1950年5月正式發電,裝機容量8千瓦,後增至16千瓦。1968年起,沿清漳河、濁漳河和漳河兩岸的村莊開始興建小水電站。1972年,裕新發電站關停。1970~1990年代,全縣建成小水電站33處,總裝機容量6770千瓦,年發電量1000餘萬千瓦時。1996年8月,因特大洪災,多數水電站停產,後修復。2005年,涉縣水電發電量5265萬千瓦時。2009年,因修涉林公路、天氣乾旱等原因,發電量降至296萬千瓦時。2010年、2011年發電量均為300萬千瓦時。2012年,發電量3600萬千瓦時。 [6] 

清漳河引水灌溉

清漳東源流域內水利建設成就較大,有海眼寺灌區、拐兒灌區、胡家温灌區等。 [4] 
民國31年,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修建漳南渠。1956~1976年,涉縣建成中小型水庫11座,總庫容2011.4萬立方米。建成漳北、漳南、漳西、青塔水庫四大幹渠,形成萬畝以上灌區4處,千畝以上灌區6處 [6] 
清漳河景色圖
參考資料
  • 1.    自然資源 水文  .長治地方誌辦[引用日期2023-10-23]
  • 2.    清漳河干流  .漳河上游局網[引用日期2023-10-24]
  • 3.    清漳西源  .漳河上游局網[引用日期2023-10-24]
  • 4.    清漳東源  .漳河上游局網[引用日期2023-10-24]
  • 5.    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涉縣誌(簡本). 河北人民出版社 . 2015 : 24
  • 6.    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涉縣誌(簡本). 河北人民出版社 . 2015 : 74-75
  • 7.    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涉縣誌(簡本). 河北人民出版社 . 2015 : 65-66
  • 8.    晉中地區志編纂委員會 . 晉中地區志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94 : 37
  • 9.    和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和順縣誌 . 海潮出版社 . 1990 : 62
  • 10.    左權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左權縣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9: 125
  • 11.    和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和順縣誌 . 海潮出版社 . 1990 : 6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