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源妙道真君

鎖定
清源妙道真君,即二郎神。
中文名
清源妙道真君
別    名
二郎神
簡    稱
清源真君
史料記載
清源妙道真君簡稱清源真君,南宋以來,官方和民間都習慣稱呼二郎神為清源妙道真君。詳見以下記載:
《夢粱錄》卷十四東都隨朝祠 《夢粱錄》卷十四東都隨朝祠
[宋]《鹹淳臨安志》卷七十三“祠祀”的“二郎祠”條中載:“二郎祠在官巷,紹興元年立。舊志雲東京有祠即清源真君……清源崇應觀在吳山,寶佑元年,蜀士夫牟中書子才等陳請雲大江發源實是汶江,清源真君廟食其土治水之績為世大利,朝廷春秋祀享神實作配,旨就吳山卜地建廟御書清源崇應之觀清源之殿。” [1] 
[宋]吳自牧《夢梁錄》卷十四“東都隨朝祠”中載:“二郎神,即清源妙道真君,在官巷,紹興年間建祠。舊志雲:‘東京有祠,隨朝立之。’” [5] 
[元]曹元用《昭惠靈顯真人祠記》:“宋初,追尊為清源妙道真君。”
[元]《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民感其德,立廟於灌江口,奉祀焉,俗稱灌口二郎。太宗封為神勇大將軍。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宋真宗朝,益州大亂,帝遣張乖崖入蜀治之。公詣祠下,求助於神,果克之,奏請於朝,追封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 [4] 
[明]馬如蛟《崇德祠祭文》:“維成化庚午十月朔日丙午,越祭日丁己,巡按四川監察御史馬如蛟,謹以牲醴致祭於川主清源妙道真君之神祠,曰蛟少孱弱,屢罹危病,沉墜疾災,幾不可問。蒙神降語,丹桂有根,遂日壯健,而獲成名。歲祭神祠,終身託庇....” [2] 
[明]崇禎十五年《內丘縣誌》:二郎廟,祀清源妙道真君,在靳郎村,不詳創始。
[明]《成化中都志》 :清源妙道真君廟即二郎神也,在縣東北四十五里。
[明]《崇禎清江縣誌》:二郎廟在縣南十里璜祀清源真君。
[明]《隆慶臨江府志》:二郎廟在縣南十里,璜祀清源真君,昭惠靈顯王廟在縣北寧極觀之東,神即清源真君,宋宣和中建。
[明]《萬曆野獲編》: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初入鞠場子弟必祭之,雲即古二郎神。
[明]《萬曆蘭溪縣誌》:清源真君廟縣南二十里即灌口二郎神。
[明]《汴京遺蹟志》:三聖者,祀觀音大士,義勇武安王,清源妙道真君也。
[清]《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蘭溪縣 清源真君廟,在縣南二十里。即灌口二郎神。
[清]《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景陵縣 二郎廟 在縣北古城西,即清源妙道真君也。洪武年間立,崇禎己巳年重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