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川江地區圍殲戰

鎖定
清川江地區圍殲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同美軍進行的一場戰役,志願軍西線部隊經過連續7晝夜作戰,徹底粉碎了麥克阿瑟的“總攻勢”。
名    稱
清川江地區圍殲戰
發生時間
1950年12月
參戰方
中國人民志願軍、美軍
結    果
中國人民志願軍獲勝
主要指揮官
梁興初
沃爾頓·沃克 [3] 
英文名
Battle of the Ch'ongch'on River [2] 
戰役過程
1950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朝鮮西線發起戰役反擊,並在德川、寧遠地區打開了戰役缺口。志願軍領導人決定抓住美軍右翼暴露的有利戰機,集中志願軍西線部隊以側後迂迴結合正面進攻的戰法,在清川江南北地區對美軍第8集團軍展開全面進攻。首先力爭殲滅美軍第9軍兩個師,而後在美軍撤逃的過程中全線猛追、側擊,殲滅敵人。27日,志願軍決定:以第38軍主力向軍隅裏、價川和三所裏實施迂迴,堵擊軍隅裏、價川之敵;以第42軍經北倉裏、假倉裏向順川攻擊前進,並準備進攻肅川,斷敵退路。同時令正面第39、第40、第50、第66軍向當面之敵猛烈進攻。27日晚,西線志願軍部隊按部署對美軍第8集團軍展開進攻。擔負側後迂迴任務的第38軍第113師,14小時行進70餘千米,於28日7時搶佔三所裏,截斷了美軍第9軍由軍隅裏向順川方向南撤的通道。同時,第38軍主力沿德川通往軍隅裏公路前進,在嘎日嶺擊潰土耳其旅,逼近價川;第42軍部隊攻佔北倉裏;第40軍逼近球場;第39軍逼近寧邊;第66軍進至泰川、寧邊間的古城洞、龍山洞;第50軍進至納清亭以北的五龍洞。28日晚,志願軍繼續發展進攻。進佔三所裏的第38軍第113師在擊退美軍多次進攻後,以一部兵力鞏固佔領陣地,主力主動西進,於29日4時進佔龍源裏,截斷了美軍由軍隅裏撤往順川的另一條通道,徹底封閉了美軍第9軍的退路。第38軍主力繼續向價川方向攻擊前進,進至鳳鳴裏地區,並重創土耳其旅,擊潰美軍第38團的反擊;第42軍先後在月浦裏、假倉裏擊潰南朝鮮軍和美軍攔阻,向順川攻擊前進。第40軍進至院裏;第39軍進至偃武洞;第66軍進至鳳舞洞;第50軍進至大成洞。戰至29日,美軍第9軍指揮的美軍第2師、美軍第25師、土耳其旅全部和英軍第29旅、南朝鮮軍第1師各一部,陷入志願軍西線部隊的三面包圍。清川江南北地區的美軍第8集團軍部隊只剩下由安州通往肅川的通道尚未被截斷。29日,美軍第8集團軍開始全線退卻。美軍第1軍由清川江北岸撤至安州,準備經肅川向平壤方向撤退。美軍第9軍撤至軍隅裏、價川后,沿軍隅裏經三所裏、龍源裏至順川的兩條公路向南突圍。志願軍首長準確判斷戰局,確定充分利用美軍後撤混亂的有利時機,全線出擊,力爭在清川江以南地區首先聚殲美軍第9軍部隊,然後乘勝發展進攻,擴大戰果。於是,西線志願軍部隊在清川江畔西起新安州,東至軍隅裏、價川,南至龍源裏、三所裏地區,對美軍第8集團軍發起猛烈突擊,重點是圍殲價川、軍隅裏地區的美軍第9軍部隊。在三所裏、龍源裏地區,志願軍第113師官兵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頑強戰鬥,頂住了美軍第2師與英第29旅的南北夾擊,徹底粉碎了美軍第9軍向順川突圍的企圖。第38軍主力攻擊前進,於30日晨攻佔龍源裏西北的龍興裏、雙龍里地區,從翼側突入美軍南撤縱隊,將美軍第2師、土耳其旅等部攔腰截成數段,展開激戰,逐步將被圍之敵壓縮至數個狹小地域內。30日晚,第38軍各部向被圍之敵發起衝擊,徹底打亂敵人建制,大量殲滅敵人。在此期間,第40軍由北向南正面突擊,於30日3時攻佔軍隅裏,隨後軍主力向安州方向突擊,與美軍第9軍部隊在軍隅裏西南地區展開激戰,並以一部兵力向軍隅裏以南攻擊前進,配合第38軍作戰;第39軍擊潰偃武洞之美軍第25師部隊後,以1個師渡過清川江,協同第40軍在軍隅裏附近地區與美軍第9軍部隊作戰。第42軍部隊繼續在新倉裏與美軍激戰。戰至12月1日,被圍的美軍第2師等部在西線志願軍部隊的協同攻擊下,傷亡大半,餘部丟棄重型裝備輜重向安州逃竄。美軍第9軍見由順川方向突圍無望,下令其他部隊轉道安州南撤。志願軍各部繼續攻擊,追擊、側擊、圍殲美軍。至19時,美軍第9軍部隊全部經安州南撤。志願軍第40軍於當晚佔領安州。在清川江以南地區圍殲美軍第9軍的戰鬥中,志願軍給予美軍第2師殲滅性打擊,消滅土耳其旅大部和美軍第25師、美軍騎兵第1師、英軍第29旅、南朝鮮軍第1師各一部,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