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混合痣

鎖定
混合痣:外觀類似交界痣,多見於青少年,有時可有毛髮長出。混合痣的病理變化有交界痣和皮內痣兩者的特點,痣細胞羣見於真皮內或表皮內,其較低部位的痣細胞可呈梭性,埋於膠原組織中,不含或很少含有黑素。真皮內很少或無炎症。多見於年長兒童或成人。皮損大多略高出皮面,有些呈乳頭瘤狀,顏色黃褐到褐色,表面可有或無毛髮。痣本身對健康影響不大,可不予處理,多因美容需要或有惡變時才考慮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化學藥物腐蝕療法,激光治療和液氮冷凍、電離子、微波及電烙治療。
中文名
混合痣
特    點
痣細胞排列成巢
人    羣
青少年
治療方法
光治療和液氮冷凍等

混合痣病理

由痣細胞構成,其特點為痣細胞排列成巢。典型痣細胞呈卵圓形或立方形,有明顯的均質性胞漿,核大,圓形或卵圓形,蒼白淡染,呈泡狀。由於痣細胞的生活週期通常要經歷發展、成熟和衰老等不同階段,並隨年齡增長逐漸由表皮移入真皮,因此痣細胞在皮膚的不同部位形態有所差異。真皮上部的痣細胞呈上皮樣,常含黑素,真皮中部的痣細胞類似於淋巴樣細胞,而真皮下部的痣細胞則類似於成纖維細胞或雪旺細胞,真皮中、下部的痣細胞很少含黑素。痣細胞巢見於表皮內和真皮內。真皮上部痣細胞呈立方形,胞漿豐富,含多少不等的黑素顆粒。真皮中部的痣細胞較小,胞漿較少,黑素較少,通常呈巢狀,境界清楚。

混合痣臨牀症狀

混合痣 混合痣
混合痣是痣細胞巢位於表皮和真皮,稍隆起或呈乳頭狀,具有惡變傾向,如:色素痣突然變黑、增大、局部輕度刺癢、灼熱或疼痛、表面脱毛破潰、出血或炎症現象,以及邊緣出現衞星痣多為惡變的徵兆。

混合痣治療

一般不必治療。先天性痣細胞痣由於有10%發生黑素瘤的可能性,一般以切除為好。後天性痣細胞痣,除非是出現惡變體徵(體積突然增大、顏色變黑、表面出現脱屑糜爛滲出結痂、出血、潰瘍、炎性腫脹:自覺疼痛或瘙癢,周圍出現衞星病灶等),應即進行切除。交界痣、混合痣發生在掌蹠、腰圍腋窩腹股溝等易損傷的部位,亦可考慮切除。有些後天性痣細胞病發生於面部,有礙美容,患者要求治療時,亦可採用切削法,使痣與皮膚表面平齊,然後塗止血劑硫酸亞鐵溶液或30%氯化鋁止血。此外亦可施行貫穿縫扎術。冷凍或激光治療。色素痣的治療主要是為了改善外觀,特別是在顏面等外露部位的、面積較大或生長毛髮、局部肥厚、表面粗糙呈疣狀或結節狀、有礙外觀的病變。另一治療目的是防止惡變,消除隱患,如對有惡變傾向的病變和在受慢性刺激以及有些特定部位的色素痣,不論面積大小與形態如何,均應及早治療。
其治療方法有特殊療法及手術療法,特殊療法又包括液氮冷凍法和激光氣化,液氮冷凍法利用温度達-196度液氮凍冷使痣細胞壞死脱落。激光氣化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機色素痣氣化,是最理想的療法。
手術治療方法很多,面積小得可進行分次切除;面積大可進行植皮:將痣切掉,取身上皮膚至於此處,局部埋擴張器,將局部正常皮膚擴張後,切除混合痣,用擴張後皮膚修復。
非手術療法包括液氮冷凍、激光、電解、電烙、高頻電刀以及三氯醋酸、石碳酸等化學腐蝕法,其原理是用各種不同方法使病變局部組織破壞,並逐漸脱落,靠周圍組織再生修復。雖可免於手術,但組織破壞深度不易掌握,過淺治療不徹底且形成刺激因素,過深則遺留凹陷疤痕,以及治療後局部皮膚顏色有別於周圍組織等均為其缺點。
手術療法任何類型的色素痣,不論面積大小均可適用。療效穩定可靠,切下組織還可以進一步做病理檢查
切除縫合法:是治療小面積色素痣最常用的方法。經梭形切口切除,廣泛遊離創緣後縫合。
分次切除縫合法:面積稍大的色素痣,如一次切除縫合較困難或有引起鄰近組織器官變形移位之虞者,可於痣中間部做部分切除,待愈後3—5個月局部皮膚組織又逐漸恢復原有鬆動程度後,再施行另一次手術直至最後完全切除為止。這種手術方法雖然所需時日較長,但術後瘢痕小,外形較好。
切除植皮法:對大面積巨痣,還可在病變全部切除或選擇性部分切除後採用植皮方法修復創面。
皮瓣修復法:在某些部位病變切除後,可採用皮瓣(或皮管)移植修復創面,其中以局部皮瓣最為常用。擴張後的皮瓣為巨痣的修復提供了更理想的方法。

混合痣調護宜忌

1、不可摩擦、搔抓和挑刺痣體。2、有惡變可能或先兆者,應儘早手術切除,並病理切片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