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海移動工作站

鎖定
首個實用型深海移動工作站龍宮。它和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一樣,是探索深海科學奧秘的利器。如果把蛟龍號比作神舟飛船,那麼這個深海移動工作站,未來就相當於載人航天領域的實驗室天宮。它是未來深海工作站的雛形。所謂的深海移動工作站,就已經是類似於航天空間站的概念。這個是35噸級的,它在海底工作的時間在十二到十八小時之間,可以容納六個人。龍宮形似縮小版的潛艇。艙門同樣開在頂部,僅容一人進出。
中文名
深海移動工作站
所屬領域
海洋領域
用    途
探索深海

深海移動工作站移動工作站簡介

早在2010年5月和6月,“蛟龍”號就曾進行了17次潛水(最長一次歷時9個多小時),其中一次還使用機械臂將一面中國國旗插在了南海的海底。當時就有西方媒體解讀稱,建立小型深海空間站演示驗證平台的基礎上,正在開始籌劃深海移動工作站。“此舉象徵着中國要對南海海底資源進軍”。 [1] 

深海移動工作站移動工作站研究

深海移動工作站 深海移動工作站
南海被探明的石油儲量大約為77億桶,而有關方面估計南海石油總量大概在280億桶。天然氣的儲量估計大約在266萬億立方英尺。根據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作出的調查,南海具有世界上第三大海洋生物多樣性,使得南海成為世界漁業資源非常重要的地區。
《亞洲時報》的文章指出,一旦中國載人深潛技術可以投入實際運用,南海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練兵場”。而就在5月底,中國深海空間技術研發部門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們最新研製成功的中國深海空間工作站系統。這個系統與“蛟龍”師出同門——都是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研製。“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雖然能潛入7000米的海底,但乘載的人數較少、工作時間短,科學試驗性強。相比之下,深海空間站可以讓12人的科研團隊可在1500米以下的海底逗留數十天。 [2] 
深海空間站是一類不受海面惡劣風浪環境制約,可長週期、全天候在深海域直接操控作業工具與裝置,進行水下工程作業、資源探測與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的載人深海運載裝備。如天際空間站是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一樣,深海空間站代表了海洋領域的前沿核心技術,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