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淚雨

(聞一多詩歌)

鎖定
《淚雨》是聞一多所作的一首詩。
作品名稱
淚雨
作    者
聞一多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現代詩
歌    手
藍雨
所屬專輯
《戀千年》
發行時間
2009-07-09
所屬公司
北京天禹兄弟

淚雨作品原文

他在那生命的陽春時節,
曾流着號飢號寒的眼淚;
那原是舒生解冰的春霖,
卻也兆徵了生命的哀悲。
他少年的淚是連綿的陰雨
暗中澆熟了酸苦的黃梅;
如今黑雲密佈,雷電交加,
他的淚像夏雨一般的滂沛。
中途的悵惘,老大的蹉跎,
他知道中年的苦淚更多,
中年的淚定似秋雨淅瀝,
梧桐葉上敲着永夜的悲歌。
誰説生命的殘冬沒有眼淚?
老年的淚是悲哀的總和;
他還有一掬結晶的老淚,
要開作漫天愁人花朵。

淚雨作品賞析

在《女神之時代精神》這篇著名的論文中,聞一多曾經指出了“物質文明底結果便是絕望與消極。然而人類底靈魂究竟沒有死,在這絕望與消極之中又時時忘不了一種掙扎抖擻底動作”。抒情詩《淚雨》給我們展示的就是這樣一個消絕望的境界,而詩作中抒情主體“他“那漂灑在人生四季中的漫長的“淚雨”,則是一種對不公平命運無聲的反抗,“一種掙扎抖擻底動作”。
詩作一開篇我們便被詩人的筆引入了陰沉晦暗、悽風苦雨的境界,這裏雖然也有“生命的陽春時節”,卻找不到一絲光明和歡樂,只有陰霾遍佈的天宇和潮濕冰冷的土地。一個幽靈般的形象在這天地間徘徊、遊蕩,每跨過一級生命的階梯,就灑下一重更濃更冷的如雨的苦淚。這就是“他”,全詩的抒情主體,他也曾有過希望,有過追求,有過美夢,但隨着時光的消逝,這一切都被現實的苦厄衝碎了。
全詩分為四節,與自然界的四季及人生的四個階段相照應,顯示出結構與情感的一致。在第一節中,“他”尚處於“生命的陽春”,淚雨雖然悲切,“兆徵了生命的哀悲”,但也還有一抹微弱的亮色,因為它“原是舒生解冰的春霖”。年輕的生命雖然忍受着環境的壓抑,但總還有些許希望,總還有生命主體的活力。在第二節中,抒情主體已步入少年,生命的成熟只給“他”帶來更多的災難,只把“他”拋入更危險的困境,青春鼎盛的“他”也不能抵禦“黑雲密佈,雷電交加”的現實壓力,而只能陷入更深沉的痛苦與絕望中。輕柔純真的“春霖”消失了,“他的淚像夏雨一般的滂沛。”他痛哭人生的苦痛,更痛感自身的無望。於是,到了第三節中,已嚐遍人間苦難的“他”步入了更為絕望的“中年”,青春的嚮往和衝動都已“消散”,只留下“中途的悵惘,老大的蹉跎”,秋雨梧桐的傳統意象使詩節的悲劇氛圍更加濃重,併產生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力量,使千百年來積澱在我們民族心理中的悲秋傷懷的身世之悲得到激發而復活。那“永夜的悲歌”象一支祭曲,歌吟首一個蒼涼悽暗的人生。詩的最後一節,悲傷氣氛達到了前三節的“總和”,“一掬結晶的老淚”宣告了一個生命在悲愁中的結束,而“開作”的“漫天愁人的花朵”,則將痛苦災難進一步擴散,使“他”那樣的人生悲劇一次又一次重演。
詩作音節整飭,語言精美凝鍊,既吸收了中國傳統詩歌的精藴,又化入現代人全新的思想感受。詩作以代詞“他”為抒情主體,實際上抒寫了在舊中國黑暗現實中弱小者的普遍性命運,具有廣泛的社會內涵。詩的總體格調雖略陰冷,但面對一個悽暗無望的世界,除了唱一首同樣悽暗無望的哀歌,此外又能做什麼呢? [1] 

淚雨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 ,著名現代詩人、文史學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後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筆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於湖北浠水縣。1922年,去美國留學,學習繪畫,進修文學,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和英國近代詩歌,1925年聞一多回國,在北京藝專任教,併成為徐志摩主編的《晨報副刊·詩鐫》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論文"詩的格律"中要求新詩具有音樂的美(音節),繪畫的美(辭藻),建築的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由實踐到理論為新詩發展探索一條值得重視的藝術途徑。1928年1月,第2本詩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並被選為校務會議中文學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長兼國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抗戰勝利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雲南總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週刊》社社長,經常參加進步的集會和遊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樸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在7月15日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講演,憤怒斥責國民黨反動派,當晚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