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

鎖定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是唐代詩人高適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透露出隱居生活的一些真相,抒發了與志同道合的老朋友的真摯之情。
作品名稱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
作    者
高適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別    名
別劉子英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作品原文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
近來住淇上,蕭條惟空林。
又非耕種時,閒散多自任
伊君獨知我,驅馬欲招尋
千里忽攜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見交態,於道喜甘臨
逸思乃天縱,微才應陸沉
飄然歸故鄉,不復問離襟
南登黎陽渡,莽蒼寒雲陰
桑葉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途窮更遠別,相對益悲吟。 [1]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註釋譯文

①劉子英:事蹟未詳。《舊唐書·刑志》載,西京收復後,陷賊官劉子英等“二十一人於京兆府門決重杖死”,或即此人。
②自任:王粲登樓賦》:“孰憂思之可任。”李善注:“任,當也。
③伊君:敦煌集本作“唯君”。欲:敦煌集本作“來”。
④同:教煌集本作“仍”。
⑤求仁:即求仁得仁。語本《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伯夷、叔齊讓國遠去,恥食周粟,終於餓死,孔子謂其求仁而得仁,無所怨。交態:猶言世態人情。甘臨:指以仁政治民。
⑥天縱:天所放任,意謂上天賦予。後常用以諛美帝王。《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陸沉:比喻埋沒,不為人知。
⑦飄然:敦煌集本作“颻然”。離襟:借指離人的思緒或離別的情懷。
⑧黎陽渡:古津渡,故址在今河南省浚縣東南。《漢書·地理志》魏郡有黎陽。”注:“晉灼曰:黎山在其南,河水經其東。……縣取山之名,取水在其陽以為名。”莽蒼:敦煌集本作“莽莽”。
⑨河凌:敦煌集本作“河流”。
⑩途窮:敦煌集本作“窮途”。 [1]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創作背景

此詩敦煌集本作《別劉子英》,為高適寓居淇上時與縣尉劉子英贈別之作,因詩中有“又非耕種時,閒散多自任”之句,當是寓居淇上已有一段時間,當作於開元二十九年(741)。 [1]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作品鑑賞

此詩首四句敍自己閒居淇上情狀,為下面相逢作鋪墊。“伊君”八句寫重逢,前四句感念劉氏策馬相招之情誼,後四句惋惜劉氏才德甚高卻仕途蹭蹬,也有自傷身世之意。“飄然”以下八句正面寫淇上相別,寒雲蒼莽,歲暮途窮,摯友相別,離襟益悲。 [1] 

淇上別劉少府子英作者簡介

高適(約702—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2] 
參考資料
  • 1.    李 丹.高適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20:104-105
  • 2.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