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水井村

(雲南麻栗坡縣麻慄鎮下轄村)

鎖定
該行政村隸屬麻栗坡縣麻慄鎮,地處麻慄鎮西北 邊,距鎮政府所在地8.00公里,到鎮上道路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8公里。東鄰盤龍,南鄰牛滾塘 ,西鄰大評鎮上涼水井,北鄰西疇。轄下寨、上寨、坡頭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324户,有鄉村人口1344人,其中農業人口1321人,勞動力8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3人。
全村國土面積13.90平方公里,海拔1,160.00米,年平均氣温17.20℃,年降水量1,056.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506.00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6,403.0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養殖業為主。
截止2008年,該村已實現五通( 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23户通自來水,有323户通電,有315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315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100%、97.5%、9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94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89户(分別佔總數的60.1%60.1%、和27.6%)。
該村到鎮上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輛,摩托車3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23.00 畝,有效灌溉率為67.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59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畝。
中文名
涼水井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麻栗坡縣
面    積
13.9 km²

涼水井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08.00畝(其中:田24.00畝,地1,484.00 畝),人均耕地1.1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40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3.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5畝,主要種植桃、李、桔子 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6,548.00畝,其他面積6,389.00 畝。

涼水井村基礎設施

到2008年,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7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涼水井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2萬元,佔總收入的51.65%;畜牧業收入 92萬元,佔總收入的27.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4 頭,肉牛132頭,肉羊152頭,雞3187只);林業收入24萬元,佔總收入的 7.2%;第二、三產業收入 42萬元,佔總收入的12.61 %;工資性收入28 萬元,佔總收入的8.4 %。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8人(佔勞動力的 10.22%),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63人。

涼水井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88.00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86.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煙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烤煙產業。

涼水井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324户,共鄉村人口1324人,其中男性711人,女性633人。其中農業人口1321人,勞動力850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族、少數民族族混居地),其中,壯族11人,苗294族,其他民族251人。到2008,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5人,占人口總數的4.0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09人,參合率81.78%;享受低保9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11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衞生院8公里,建有公廁1個。

涼水井村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669.0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56人,距離鎮中學5.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0人,其中小學生156人,中學生54人。

涼水井村村務公開

該村2008年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4.15萬元,有固定資產3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等。

涼水井村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2個,共有黨員19人,少數民族黨員8人,其中男黨員18人、女黨員1人。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文書組成,下設下寨、上寨等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5個,共有團員85人。

涼水井村人文地理

該村主要以漢族為主。是漢、苗、壯等民族混居地;其中,壯族11人,苗294族,其他民族251人;漢族的節日主要有過小年(即除夕)、春節、過大年(一般在以正月十四居多)、端午節、七月半;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七踩山。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年紀大的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

涼水井村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該村抓住機遇,依靠政策,積極爭取資金、羣眾自籌及投工投勞相結合,總投資12萬元.對引水工程、沼氣池、小水窯、進村道路、學校等基礎設施項目進行了改造建設。在村容村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等各項基礎設施項目上得到進一步改善,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改觀,發展後勁明顯增強。

涼水井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一是農業基礎薄弱,村容村貌差。入村公路等級低下,入户道路差。目前尚有一個自然村未通公路,人民羣眾飲水質量差。二是缺少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拉動,羣眾增收渠道單一,增收緩慢,羣眾看病難的現象仍然存在。三是人民羣眾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接受新科技、新思維的能力尚需時日。
該村今後發展的重點是:一是大力發展養殖業,養豬、養牛、養羊是發展的重點之一。到"十一五"期末,全村生豬出欄達1755頭以上,大牲畜存欄達179頭以上,養羊188只以上。二是加快勞務輸出的步伐,為人民羣眾增收打開新的渠道。到"十一五"期末,户均勞務收入達50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737元增加到2263元以上。 [1] 
參考資料